说起《人民的名义》这部影视剧,很多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在当时这部剧刚刚开播的时候,可以说是反响很大,由于剧情过于真实,并且很多剧情不仅仅是真实,还反应出了一些实质问题,所以,无论是什么阶层的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都有非常大的感触,而这部剧也在当时掀起了一波追剧潮,观众群体跨越了各个年龄段,同时这部剧也成为了那一年的收视第一,还几度刷新了国内电视剧收视等各项记录,无疑是一部国产神剧。在剧情上,这部剧起初埋下了不少的伏笔,让不少观众起初看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不好理解,不过在剧情的后期和结局的时候,还是让观众们看到了答案,所以,整部剧在剧情方面,没有让人觉得生硬或是唐突,但是,在这部剧中屡次出现的“万历十五年”,想必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尤其是不了解这五个字的人,也是听得一头雾水,那么“万历十五年”背后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万历十五年”,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对于懂历史的朋友来说,一定知道这个词的含义是一个皇帝的年号和时间,而《人民的名义》这明明是一部现代剧,为何会提及一个古代皇帝的年号,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年号和时间的关系,这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名字就叫做《万历十五年》,是由美籍华人教授黄仁宇所著,现实中的确有这本书存在,而不是这部剧里虚构的。知道了这五个字的来历,也就好弄懂背后的含义了,只不过,一个是现代而另一个是古代,这两者之间,看上去不存在什么直接的联系,却一直说这本书,其实,背后想要表达的无疑是一种隐喻,尤其是在这样的高质量影视剧中,每一个出现的作品,都是有其背后含义的。举个例子来说,除了剧中经常提到的《万历十五年》来说,《沙家浜》中的选段《智斗》就曾出现在这部剧中,而背后的含义也是不言而喻,所以说,《万历十五年》的出现频率要比《沙家浜》还高,这也能看出,这部剧在用这本书反复的在暗示一些东西。这本书《万历十五年》在剧中首次被提到的时候,是通过高育良口中得知,高育良本人非常喜欢读这本书,并且也正是因为这一本书,他结识了高小琴,从此高育良也就走向了一条黑暗的不归路,那么,在这里,大家一定很好奇,真本书究竟讲了什么,与这部剧又有什么联系,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这本书名叫《万历十五年》,而书中所讲的事情,也同样是来自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是公元年,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这一年算是十分平常的一年,但是放到现在来看的话,这一年可并不平凡,在万历十五年间,是万历皇帝登基的第十五年,是元辅张居正去世的第5年,是首辅申时行上任的第4年,同时也是海瑞和戚继光去世的一年,也是李贽削发为僧的前一年,仅是看到这些,或许可能只是觉得时代变革的开始,但事实上,当时的明朝已经要发生巨变了。也是在这一年,清朝的主要奠基者,也可以说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并且一连吞并了几个女真部落,还打算将战火引到明朝。也同样是这一年,东西方的差距开始发生变化,西班牙开始派兵出征英吉利,而与此同时,一代皇朝的陨落,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刘伯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曾问过刘伯温,明朝的命运会走到什么时候,刘伯温的回答是“万子万孙”,而后来,明朝的确在万历子孙时走向了命运的尽头。也是在这一年,曾受张居正管教的万历皇帝,开始了自己的放纵生活,不仅是不理朝政,后来因为患上了足疾,干脆是连朝都不上了,朝中的官吏更是对皇帝意见很多,但是万历皇帝的选择是不予理睬,而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万历皇帝更是一意孤行,坚持立幼不立长,大臣们则是相反意见,要立长不立幼,因为这件事,万历皇帝直接选择了罢朝,这也就有了接下来的明朝皇帝与大臣内部矛盾的增加。通过这些事情,不难看出,这本书中比较直接的讲述了明朝走向失败和灭亡的开端。其实,这些也都是表明,读者所看到的东西,而事实上,这本《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不仅仅是想要讲述一个发生在万历年间的故事,他也想要通过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情,来从侧面反应出明朝整个政治格局,甚至是可以让读者理解一段中国历史的大格局。而将《万历十五年》多次放到《人民的名义》中,这无疑是一种隐喻,首先来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为官的人而言,读历史书是可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高育良是知道得与失的,所以,在他为官初期和中期的时候,他还是十分廉洁的,不过,后来也是因为这本书,导致了他的腐败,在赵瑞龙的糖衣炮弹下,高育良逐渐放下了防备,而最后,通过研究这本书为引子,将高育良彻底黑化。通过因《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导致高育良腐败的路线,也不难看出,看似平静的水面,又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背后可能都隐藏着很大的问题,就像《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所写一样,万历十五年,在当时的人来看,的确是普通的一年,却不知道,这是明朝走向黑暗和灭亡的开始,而通过这本书中所讲的历史故事,反映到高育良身上,可以说也是非常的恰当,高育良也是从高小琴开始,一点点走向了腐败的不归路。除了有放在高育良身上的隐喻之外,熟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人,同时也看过《人民的名义》的朋友,一定还会发现,扎两部作品,虽然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故事,但是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关于《万历十五年》中所提到文官集团的内部斗争,与《人们的名义》之中的官场利益斗争,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而由此也能看出,这种格局也是亘古未变。无论是《万历十五年》还是《人民的名义》,这两部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都是非常不错的作品,也值得人们去看,从中去思考和变通。高育良之所以最爱《万历十五年》,可能也是因为这层原因。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再者,对于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来说,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以及看《人民的名义》时,都会有着不同感触,也有不同的体会,只不过,这种不同的体会是谁也无法去代替谁的,所以,看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那么,各位朋友们,你们觉得《万历十五年》频繁出现在《人民的名义》中,还有哪几层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