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战斗仍在持续,尽管国内除湖北以外的地区确诊病例在持续下降,但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情况仍很严峻,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有波动。2月15日的武汉下着小雨,《生命时报》一线医院驻地的会议室,采访了正在武汉参与一线救治的著名呼吸病专家、医院呼吸科教授刘又宁。刘又宁教授还是年收治北京第一例“非典”病人的专家。采访时,他表示:“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湖北以外地区的拐点几天前就出现了,但在战‘疫’的关键地武汉,有些情况至今还没有彻底摸清。”
刘又宁教授
新冠病毒传播力高于“非典”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新冠病毒给许多人的直观印象是传染性很强。病毒的传染威力,在专业上称为“传染强度”。在流行病学上,衡量病毒传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传播指数”,英文缩写是R0。简单来说,就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人平均可以传播多少人。17年前的“非典”(SARS)疫情结束后,经过统计当时的R0在2~3之间。“而这次的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病毒,仍处于传播过程中,因此现在没法准确确定它的R0,目前看肯定比SARS病毒要高一些。前不久的一项临床回顾性研究建议将新冠病毒的R0修正为4.7~6.6。我认为,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最大的区别是症状轻微时也具有传播力,这也是疫情防控的难点。”SARS感染后,患者出现发烧、肺炎等症状后才具有较强传染性,而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后有12天左右的潜伏期,甚至更长;发病不是急性,患者不一定出现高热,有的患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就是有点乏力、头痛,伴有消化道症状。
虽然新冠病毒的R0比“非典”高,但对于是否真会出现“超级传播者”,刘又宁给出了谨慎的回答。他说:“‘超级传播者’是流行病学概念,指的是具有极高传染性的带病者,比正常带病者更容易传染他人,从而导致疫症大规模暴发。目前报道的集中传染多为院内感染,但典型意义上的‘超级传播者’还没有发现,主要原因是针对这次疫情,我们采取的隔离措施更加严格,比SARS时要严格得多。病毒失去了传播环境,即使有潜在的‘超级传播者’,也被我们有效遏制了。”
在传播力上,还有一点至今无法明确,就是新冠病毒到底会不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我的观点是不能排除。因为确实存在一些病人是找不到传染源的,可能是到公共场合走了一趟,并没有与病人接触,他就被染病了,这说明空气里有游离的病毒,尤其在武汉确诊人数比较密集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
不过,尽管气溶胶的传播距离很大,但病毒载量很低,所以即便吸入了,一般致病性也不会很强,要比飞沫传播力小得多。此外,气溶胶微粒很小,一般在2微米左右,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如果是比气溶胶大的微粒,比如7微米以上的,人吸进去以后,就沉降到肺里了;如果是2微米的颗粒,人吸入到肺泡里以后,还可能再呼出来。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恐慌。”刘又宁强调。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结构也常常会产生变化,于是有人担心,新冠病毒会不会还没等疫苗研制出来,就又产生了新的变异。对此,刘又宁说:“病毒变异肯定是有的,但我们不太好预计它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他举例说,新冠病毒在动物身上时,最早并不具备传播给人的能力,一定是它的结构产生了某种变化,才具有了传播人的能力。“第一批被动物身上病毒感染的人,我们称其为第一代病人;第一代病人将这个病毒传播出去,就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传染病就这样流行开来。不过在临床上,我们并不关心病毒结构的变化,我们更关心的是结果——症状是重了还是轻了,病毒传播力是大了还是小了。”
那么,新冠病毒在人传人过程中是否会越传越弱?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新冠肺炎疫情称,新型病毒可能造成“持续人传人”。也就是说,无论传染到多少人,最后一个被传染者仍具有传染性。另据此前研究,与新冠病毒结构相似的、引起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两者的传播力在传播过程中都在不断减弱。刘又宁说,有可能新冠病毒经过变异后致病力也减轻,症状变轻微,那时即使它还在传染,可能就像流感一样了。
病毒主要攻击肺部,心和肝也会累及
从临床来看,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部位是肺部,目前感染的危重病人,绝大部分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如果呼吸衰竭到氧疗、机械通气,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都解决不了问题,病人就会去世。
“临床上也有些现象提醒我们,病毒还可能侵害其他部位,比如心脏。很多病人出现了心肌炎,我在临床中就碰到有年轻病人肺部感染情况并不严重,却出现了心跳骤停。一般病毒性心肌炎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这个情况需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