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发年轻小伙头晕恶心命悬一线医院急诊 [复制链接]

1#

专家介绍

梁雪原,医院急诊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自年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急诊工作,年医院急救研究所进修学习,擅长各种危重病抢救、各种中*诊治以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共发表国家级论文12篇。

“底子硬”才能做到无畏

医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在“打地基”阶段,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不惧困难、不懈追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医生的进阶,我院急诊二科主任梁雪原如是说。

年毕业后,梁雪原来到我院急诊科工作。面对各种传染病,血肉模糊的身体时,和梁雪原一样的急诊医护永远冲在最前方。

“是一中心一笔一笔把我画成现在的模样。从业28年来,有一中心前辈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我。”梁雪原说,“如果要我举例子,我能想到很多人,但印象最深的是文倞前辈与张树森前辈。”

文倞前辈一生不离临床一线,总能实实在在解决患者问题,不论何时,只要急诊科“求助”,他每叫必到。在梁雪原的记忆里,文老常常喊他“梁子,你过来看看。”让这个刚刚上班的“孩子”尽可能多的接触患者、学习病例。

有天,文老叫梁雪原过来给病人查体。“梁子,你看看这是什么病?”面对老师的提问,梁雪原回忆说,“当时只是浅显的根据表征断定为破伤风,所以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文老听了眉头一皱,“再问问。”梁雪原这才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浮躁,沉下心,认真想了想,“通过进一步询问病史和查体,得知他以前闹肚子,才知道他服用了过量的胃复安,出现了锥体外系反应。”

从那以后梁雪原在心中默默记下。急诊科承载了太多生命的希冀,面对一个表面熟悉的病例万不能抱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一字一句问病史,仔仔细细规范查体是基石,身为急诊人要求快,更求稳。

梁雪原刚刚在一中心做住院医师时,夜晚、节假日常有心律失常、急性心梗、原因不明的胸痛、喘憋患者来急诊,张树森前辈总在年轻的住院医师身后,帮助他们解决弄不明白的问题。只要有需求,他都会立即蹬上鞋,骑辆旧自行车赶过来,急匆匆地冲进抢救室。

“吃水不忘挖井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代老前辈,让我体会到肩头这救死扶伤的担子有多难扛,还有医者仁慈之心的重量。”忆起往人往事,梁雪原心中无限感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句乡音,牵动游子心。乡音——这让游子与故乡之间联系的纽带,在每天与病患打交道的梁雪原眼里,却不得不纠正口音,讲好普通话。提起这场乡音引发的“误会”,梁雪原忍俊不禁。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敏感地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无论多么事无巨细的交代病情,患者及家属都会产生负面情绪。最基础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接下来的救治工作难以开展,年轻的梁雪原费解极了,反复思考究竟是哪一环节掉了链子。“后来我发现,原来都是我这口望都县口音惹的祸。”采访间,梁雪原不好意思地笑了。

“因为我的口音比较生硬,尾音往上挑拨,自己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劲,交代病情时明明面面俱到,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但对方听起来心里会感到不舒服,总对我产生意见。”从那时起他每日读诗读报,练习和纠正字句发音,就是为了能和患者“无障碍”沟通,更好地走近患者。

梁雪原说,现代医学离疾病越来越近,不能离患者越来越远,医学人文和爱的需求同样至关重要。有了老前辈的熏陶,加上自身的悟性,他要求自己的每一项处置、每一张处方、每一句叮嘱必须基于从患者角度出发,“这医院给我烙下的。”

凭医院急救研究所的学习成果,他秉承该研究所“整体观”的理念,从诊断到治疗全面考虑疾病维度,运用心梗溶栓治疗成功让多名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高龄的坏死胰腺炎患者辗转多地,各项生命体征均不理想的情况下,梁雪原从狡猾的病症中找寻希望,直到患者康复出院。

年轻的科室成立至今,梁雪原所带领的急诊二科团队共抢救32例宫外孕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从“梁子”到平凡的“一家之长”

在疫情爆发的非常时期,每天,梁雪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每一位收治的病人仔细检查一遍,排除新冠肺炎或者疑似患者,同时准确找出病人的重点问题,方便对症的科室收治,确保所有人得到适当治疗。

“疫情期间,急诊科也有普通感冒、肺炎引起发热的患者,我们必须做好筛查,一旦疑似病例进入住院系统,后者不堪设想。”疫情爆发伊始,急诊二科严格制定了各种抢救流程和加强版的防护措施。“急诊是第一道关口,既要对外筛查疑似病人,医院没有感染。”梁雪原解释说。

他反复叮嘱团队疫情防控和救命救急的选择,一定要同时兼顾,每天他都要亲自检查大家防护措施是否规范到位。“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勇敢,更要有智慧。医生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有机会去救治更多病人。”

年参加工作以来,梁雪原以院为家,曾经那个黑发小伙现在两鬓也渐渐斑白。“我一直认为科室要有家庭观念,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家,大家都是哥们弟兄,齐心协力,有困难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不分崩离析,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急诊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螺丝钉,看似渺小,但少了谁都不行。提起自己手把手带的急诊二科团队,梁雪原自豪地说:“急诊人的知识结构是横向的,技术储备也很全面,关键时候稍做梳理和整合,就可以解决很多临床问题。淡定从容、临危不乱、团队协作,是我们急诊人最大的特点。”

高瞻远瞩,惜“才”爱“才”,坚持科室科学发展要与人才梯队培养并驾齐驱,是梁雪原带领科室多年以来始终不变的课题。每一个新来的医生梁雪原要都要亲自跟随值班,短到三个月,长则半年,“孩子刚来胆子小,我心里放心不下。”他笑称自己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把着自行车后座一路小跑,直到能骑直线了才悄悄撒手。

曾经的那个黑发小伙“梁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一家之长”。在岁月的变迁里,梁雪原依旧不忘前辈的教导,反复叮嘱团队无论科技多发达,无论自身资质多丰富,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永远是丢不掉的“基本功”。

戴尔·卡耐基说:“如果你对事情满怀热忱,你就一定能成功。”在和梁雪原交谈过程中,言谈举止间都能感受到他对医学事业满满的热爱和热情,不为名、不为利、不唯书、不唯上,只遵从内心。当然,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定义,对梁雪原而言,他更在乎内心的“幸福感”——是那份用满腔热忱对待急诊事业而收获的真实与平凡。

科室介绍

急诊二科成立于年,根据东院区科室布局情况,主要承担孕妇、产妇、儿科、眼科等急诊急救工作,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7名,医师5名,护士5名。自科室成立以来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抢救危重宫外孕患者32例,急产孕妇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例。

END

文/图:夏凡

美编:薛岩

主编:孙宇

监制:郑红

主管部门:宣传处

●中国医院医院实现远程医疗互联共享

●董海青:神经外科的手术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

●医院获年全国“医院”奖熊英获“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

●抗疫中的母子书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