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8933.html专栏嘉宾简介
陈恒生先生为香港特别行*区*府注册安全主任,美国紧急护理和安全学院体育运动急救导师、美国紧急护理和安全学院宠物急救课程导师、同时是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医院急救培训中心医疗应变医疗小组培训课程导师;广东省应急救护志愿者培训基地、广东省医疗辅助志愿服务总队急救和安全技术顾问。
专栏特邀香港资深急救导师
陈恒生先生撰稿
“过劳死”频发,如何呵护我们的生命?
心脏性猝死及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症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简称SCD)是由于心血管原因而导致的死亡,发生在症状发作的一小时内。当心脏停止跳动或跳动不足以维持灌注和生命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心脏骤停。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计中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SCD)54.4万例,每分钟便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香港曾有一研究旨在找出年轻人猝死的原因,医院莫毅成医生在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较年长的病人当中,心脏性猝死的原因经常与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有关的,而引致年轻人(40岁或以下)心脏性猝死个案不少是因遗传性疾病“突发心律失常死亡综合症(SuddenArrhythmicDeathSyndrome,简称SADS)”导致。
勿忽视「过劳」这沉默杀手
「过劳死」看似中文俗称,但原来此名称来自日本。日本在七八十年代经历经济起飞,当时因超时工作和压力猝死的人数增多,于是有了“Karoshi”一词。长时间缺乏睡眠、压力过大等状况会扰乱荷尔蒙、电解质、肾上腺皮质醇及炎症因子的水平,亦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对脑部和心脏的血管造成不良影响,有机会导致猝死。
任何人也会担心“猝死”
《中国青年报》于9月15日刊登一篇标题为《近六成被调查大学生担心“猝死”,掌握这些知识或许能救命》的文章,内容引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廉思领导课题组开展的“大学生公众急救认知及应急设备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对于猝死的风险意识强(58.13%的被调查大学生最担心罹患的疾病是心肌炎/心源性猝死综合征),在心肺复苏知识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面表现强烈的学习需求(92.57%受调查者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但相关知识和技能认知率较低,应急救护能力明显不足(仅4.86%受调查者表示能完全掌握心肺复苏知识)。
不幸事件相继在学校发生
11月11日晚上,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二计算机系学生在校园图书馆发生猝死事件,虽然现场已有其他人实时拨打及替患者施行心肺复苏,可惜患者送院抢无效而不幸死亡。
另一宗不幸事件发生在浙江省临海大田中学,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受同事尊敬的老师猝死离世,实在教人痛心和惋惜。据《台州晚报》报道:这个学生眼中的“开心果”,同事嘴里的“小包车”,开朗乐观健康阳光的数学老师,倒在办公室。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1月10日,年秋天。
“生存链”概念
美国心脏协会(AHA)对院外心脏骤停(OHCA)提出“生存链”的概念,拯救生命必须六个链环互相紧扣:(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即时施行高质量心肺复苏CPR;(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心肺复苏;(5)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治疗;和(6)康复。
社区人士在首3个环节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献指出在具有较强生存链的社区中,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及痊愈率较佳。心脏骤停4-6分钟便可能出现脑损伤,若旁观者在专业急救医疗人员抵达前,在场为患者施行心肺复苏,让心脏骤停患者赢得宝贵的“*金4分钟”,患者生存机会可大幅提高2至3倍。
此外,心脏骤停最常见的成因是室颤(VF),这是一种失常心律,快速而不规则,所以心脏无法输送血液。除颤目的是让心脏自我恢复到正常的心律,除颤的成功率会每分钟下降7-10%,在心脏骤停的首3分钟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提升70%以上存活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年第8期发表“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中指出:学校在5年内有合理使用AED抢救的记录,或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在5分钟内无法到达学校,推荐有关学校必须优先考虑校园AED项目。
学校必须有周详的挽救生命计划
日本循环器学会JapaneseCirculationSociety之AED委员会于年发表一项声明:”争取零死亡:预防学校心脏性猝死”。目标是期望通过周详的准备以及日常培训和引入挽救生命的紧急团队合作计划来实现校园见证心脏骤停事件有更高的存活率。
随着在学校广泛部署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日本越来越多突发性心脏骤停后成功挽救年轻一代生命的案例,医院外心脏骤停后的10-19岁患一个月后的存活率超过40%(详见下图)。日本循环器学会指出%的存活率不是梦想,而是可以通过制定和加强学校的挽救生命计划来实现的真正目标,这些计划包括使用AED进行快速除颤及结合胸外按压。
早作准备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心脏性猝死是学校校园出现死亡事故的主因,也是学生运动员的第一大杀手。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制定书面且实践良好的《心脏紧急响应计划》CardiacEmergencyResponsePlan(CERP)至关重要。
CERP是一份正式文件,列出减少在学校环境中因心脏骤停而死亡的具体步骤,包括:1.建立心脏应急小组,2.在确定心脏紧急情况下启动心脏应急小组,3.AED放置和维护,4.在整校园内传达计划,5.CPR和AED使用培训,6.将紧急医疗服务(EMS)与学校的应急计划整合,7.对计划的年度审查和评估,8.学校心脏应急响应者协定流程。这精心设计的对心脏紧急情况的应变将减少在学校内的死亡事故,并确保不会因措手不及而出现混乱,导致不适当的反应或不作反应。
CERP通过使训练有素的心脏应急小组采取行动,可使心脏性猝死存活率提高50%或更多。理想情况下,学校所有教职员及学生均应接受急救,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面的培训。如果训练有素的应急人员能够在怀疑心脏性猝死发生后90秒钟内将应急设备带到校园的任何区域,这已成功了第一步。而有效的演练是CERP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心脏性猝死存活的最重要因素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从倒下到除颤的时间,定期进行演练可以测试学校的应急准备情况,以及在发生怀疑心脏性猝死事件时可迅速采取行动并具备适当反应的能力。透过演练,学校能够发现CERP每个计划中的优点和缺点,同时鼓励团队参与及合作。
令学校成为安心校园而作好准备
在学校或学校活动中的心脏性猝死事件可能对家庭和学校造成沉重打击及深远影响。通过制定,实施和演练CERP来促进对此类事件的适当反应,便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学校出现心脏性猝死事件,第一发现人通常是学生和老师。假如,学生和老师能够熟练掌握CPR及快速使用AED,很大程度上可避免悲剧的发生。建立心脏应急响应计划只要五个步骤:1.任命心脏应急小组(校园团队帮助记录计划,进行演练并成为第一响应者);2.文档应急预案(把CERP纳入学校应急计划);3.正确安装和维护AED(必须正确安装AED,切勿将其锁死,随时备用);4.进行拯救生命演练(CERP必须操练才发挥作用,测试团队的准备情况和计划的有效性);5.与校园小社区分享计划(教育学生,父母,教职员,教练和设施使用者如何为挽救生命做好准备)。
学校是社区聚会的场所,在学校环境中,成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遭受院外心脏骤停。虽然儿童和青年人的院外心脏骤停较成年人少发生,但仍有不少病例发生在学校。在校园发生心脏性猝死事件,专业急救医疗人员可能需要6到12分钟才能到达,患者的生命取决于学校的准备工作和现场旁观者的迅速行动。
图文来自网络,致敬原作者
如侵联删
编辑:杨志勇审核:刘洪伟
关于暐杰中心
广州市越秀区暐杰志愿服务工作中心(以下简称“暐杰中心”)前身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年5月在广州市民*局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暐杰中心医院共建广东省应急救护志愿者培训基地、广东省医疗辅助志愿服务总队,中心辖下另有2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辅助总队,广州市越秀区红十字会应急志愿服务队;2支社会志愿者队伍:汇爱志愿服务队、广东低碳公益志愿服务队;中心为了传达“志愿从小做起”的理念,特成立了广东省医疗辅助志愿服务总队青年先锋团,先锋团主要由未满18周岁的中小学生组成,此外还承接管理团市委下属的英雄广场驿站。
暐杰中心拥有专业应急救援救护培训讲师50多名,配备先进和专业的应急救护设备,医院、越秀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越秀区红十字会、派逗蛙水上乐园、广州滴水坊公益基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广州市越秀区培智学校等多个单位合作,设有多个应急救护志愿者培训实践基地。
暐杰中心目前提供包括大型体育赛事、公益活动、公众活动场所等志愿专业化的赛场志愿服务,应急救护安全保障服务,为大型活动与赛事保驾护航;同时承接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开展应急救援、救护讲座,把急救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另外中心还研发了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