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m.39.net/pf/a_5882662.html点击上方蓝色字,医加与您共进步
第十八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FSOnline)于年9月11日-18日在大连及国内多个城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由于受当前疫情形势的影响,作为国内心房颤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学术论坛,本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创新性突破地域限制,除了设置主会场,同时在北京、上海、重庆、南京、西安、杭州等16个城市设置城市直播间,以最大范围促进国内及国际心房颤动领域专家的深入交流及讨论,同时为国内同道呈现了异常精彩的学术盛宴。
根据大会安排,本届大会在重庆设置的直播间于9月16日下午在重庆举行,本次重庆直播间就"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这一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
重庆站会议现场。
在论坛的上半场,应大会邀请,首先由重庆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殷跃辉教授就"血压干预对房颤发作的影响"这一临床问题做了主旨演讲。在演讲中殷跃辉教授一方面系统回顾了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高血压是心房颤动发生、进展、介导脑卒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说明控制血压可带来房颤发生风险、窦性心律维持、生活质量改善、心血管事件减少等方面的显著获益,并探讨了其中的机制,指出了当前仍尚存的问题及未来在包括ARNI在内多种新药出现的形势下,相关问题的研究方向。
随后陆*医院心血管内科舒茂琴教授就"SGLT2抑制剂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对房颤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做了主旨学术演讲,演讲中舒茂琴教授重点从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理阐明了其在糖尿病及心血管领域应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并详细总结了其在不合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相关人群中的循证医学证据现状,以及其主要应用人群,为SGLT2抑制剂在心血管内科领域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更充足的信心。论坛上半场的最后一位讲者来自于陆*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谭虎教授。
谭虎教授就"RAS抑制剂在房颤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主题演讲,谭虎教授首先通过基础研究详实的总结了RAS抑制剂通过抑制心房不应期的缩短、心房组织纤维化等电重构及结构重构的机制,明确了RAS抑制剂在房颤防治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回顾分析LIFE研究、GISSI-AF研究、ACTIVE研究等总结了传统RAS抑制剂在心房颤动防治中地位;同时谭虎教授还分析讨论了新型RAS抑制剂ARNI在房颤防治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前期临床结果,并提出了未来ARNI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的潜在地位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方向。最后参与上半部分论坛的主持及点评专家李正恭教授(医院心血管内科)、凌智瑜教授(重庆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上述3位讲演嘉宾进行了相关讨论。
在本次重庆直播间论坛的下半场,首先来自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何泉教授做了"抗炎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的主旨演讲,系统总结了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在心房颤动发生、进展、术后窦性心律维持中的相关证据;随后,来自于重庆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凌智瑜教授就争议问题"RDN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做了主题演讲。凌智瑜教授的主题演讲中首先回顾总结了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等自主神经平衡紊乱通过增加自律性、早期后除极、晚期后除极等机制而增加房颤发病、维持、进展的机制;另一方面回顾了经导管RDN术诞生10多年来确切降低肾脏局部交感神经活性、肾外组织器官(血浆、肌肉、心脏)交感过度激活状态,近年严谨临床研究证实的高血压患者RDN术后血压控制水平获益的等相关证据;最后再通过分析前期相关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同时行RDN术对于合并高血压的AF患者,可显著提高其PVI术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然而,对于未合并高血压的AF患者,加做RDN术是否有相关适应征、是否亦能改善AF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成功率则尚无相关循证医学证据;随着经导管RDN技术的改进、靶向性及有效性的提高,近年PVI术的显著进展,未来PVI+RDN术是否仍可带来窦性心律维持率的获益亦尚不明确。
最后,来自于重庆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陈伟杰博士就"生活方式干预对房颤的影响"这一题目做了主旨演讲。陈伟杰博士结合年由美国心脏协会在《Circulation》杂志发表及ACC会议同步公布的关于"心房颤动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与危险因素控制"的科学声明,系统总结分析了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肥胖、缺乏体验锻炼、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吸烟及饮酒等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相关机制,同时总结了危险因素控制带来的房颤负荷、生活质量、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等方面的获益。期间,来自于重庆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刘增长教授、陆*医院的方玉强教授、重庆医院的李芝峰教授等和三位讲者做了点评及讨论。
因此,本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期间,重庆直播间以"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为主线,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控制及生活方式干预、RAS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抗炎治疗、自主神经调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讨论及交流,为全面理解心房颤动的发生、进展、术后复发相关机制提供了思路,也为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管理、进一步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扫描或点击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