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dgoran.org/fengshang/chaoliu/1601.html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戳蓝字,
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艾灸不适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3艾灸前、中、后注意事项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3、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素;
3、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4、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其他注意事项:
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4、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5、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应找到适当的支撑点,使持艾条的手保持平稳,避免因手不稳,使燃烧的艾条碰触并烫伤皮肤.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眼睛应避开艾灸产生的烟,以免使眼睛出现流泪等不适。实施艾灸的房间应通风,以便散烟雾,但人应避风而坐。
4、随着艾条的燃烧,将产生灰烬,应及时将灰弹掉,以免掉到身上,灼伤皮肤。装灰的容器应为不可燃的铁、玻璃等制品,以防灰里火星复燃。
5.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当日或隔日如再施艾灸,可取新艾条。待数日用剩的艾条风干后,可再利用。
6.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7.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8.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9.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
12、如若不小心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挤压、抓搔,忌发物、房事。
禁忌
1、不可滥用灸法。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2、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3、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4、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5、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
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艾灸到底有啥好
艾叶是古来称万病预防退治的神医药草。《本草纲目》等记载艾叶药性温热,味苦辛,归脾经、肝经、肾经,通12条全身经络,祛寒温经通络,益气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因脱,逐湿邪气。
英语称艾叶为“mugwort”,此语源为“魔法的药草”或“魔法师的药草”之意。或别称“motherwort”,是“母亲的药草”之意,即对妇人疾患最好的药草之意。
艾叶含有各种无机质、维生素及精油成分等,是人体所需有益营养成分丰富的多年生药草。艾叶里维生素A、B1、B2、C等及铁、锰、钾、磷等各种矿物质及抗癌叶绿素等含量丰富,是天惠的无公害碱性植物,它能改善酸性病*体质,强化免疫力。
而艾灸,是将艾草药效发挥的最大化的最有效地医术。可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祛风湿、止疼痛,御外邪的奇效。
艾灸能治哪种疾病?
艾灸可以治疗四百多种疾病,而且疗效确切。神妙的艾灸还能预防治疗各种慢性疾患和全身病,其临床事例如下:除去体内恶臭,动脉硬化,血压调节,口腔炎,宿醉;促进高脂血症者的脂肪分解,防止肥胖;并能安胎温子宫,顺调气血流通,利肝胆等五脏六腑;
湿疹,肿胀,疥癣等各种皮肤病;腹部冷痛,腹部胀满,四肢无力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泄泻;筋肉痉挛,四肢痉挛,颜面痉挛,四肢麻痹,颜面麻痹,全身麻痹,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呙斜;月经不顺,生理痛,崩漏,冷带下症;不安焦躁感,强迫观念,恐怖感,阳气虚弱,多梦,不眠症,癫痫,癫狂发作,尸厥,全身强直,疝痛,头痛,齿痛等神经系统病患;
胃癌,肝癌,胰脏癌,肺癌等各种癌症;肿瘤,癞病,梅*,淋疾,脑肿瘤,白血病,痛风,咳嗽,发汗,解热,支气管炎,喘息,肺结核,肺炎,感冒,利尿,妊娠中*症;全身浮肿,子宫肿瘤,筋肉麻痹,各种炎症,肾脏结石,*疸;
各种呼吸系统疾患,脚气病,补血强精作用,过食,消化促进,呕吐,眼充血,日射热病,打嗝,慢性胃炎,头皮屑,圆形脱毛症,秃头,不孕症,瘊子(各种疣),自汗,盗汗,连珠疮,瘰疬,恶心,腰痛,胃炎,急性食滞,气滞,耳鸣,耳聋,失语症,言语障碍,中耳炎,蓄脓症,咽喉肿痛,痔疾,刺伤,吐泻,霍乱,痛经,扁桃腺炎,慢性疲劳,疟疾,肝炎,肝脏解*;
利尿,促进体内各种异物质、宿便等*素排出体外,脂肪肝,间歇热,健胃,结核热,化脓性肿胀;新鲜艾叶汁外用,咬虫蛇*、外伤救急时简易解*;勃起不全,性冷感症,淤血,打扑伤,风湿关节痛,全身疼痛,冻伤,产后痛,胆囊炎,胆囊结石,肾脏炎,膀胱炎,膀胱结石,促进胆汁分泌,肝硬化,腹水,神经衰弱,火伤治疗,促进皮肤细胞再生,防止老化,健忘症,痴呆,痰多,胸痛,郁火病,忧郁病,心火病,寄生虫驱虫剂,抗菌杀菌作用,便秘症,脊髓神经麻痹,热病,蜂*解*,恶疮,大肠炎,被放射线损伤细胞,抗炎症,健脾胃,虚寒痛症,不省人事,血*,元气不足,视力强化,保进新陈代谢,自生力强化,自然治愈力向上,红血球和白血球增加,免疫力增强等等。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
科名
病证
常见灸治穴位
呼吸系统
感冒
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
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
肺炎
风门、心俞、肺俞、尺泽、孔最、足三里
支气管哮喘
风门、身柱、肺俞、灵台、脾俞、肾俞、天突、中脘、中府、膻中、尺泽、内关、足三里
气管炎
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
肺结核
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
循环系统
高血压
百会(轻灸)、风驰、人迎、肝俞、肾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门(足三里、绝骨瘢痕灸)
动脉硬化
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
冠心病
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
预防中风
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阳陵泉、风市、足三里
心律失常
同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
血液系统
贫血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
白细胞减少症
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
白血病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
消化系统
胃溃疡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
急性胃肠炎
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
慢性胃肠炎
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
胃酸过多
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
胃痉挛
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
胃扩张
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胃下垂
百会、中脘、大横、气海、胃俞、上巨虚、足三里
十二指溃疡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胃仓、滑肉门、盲门
阑尾炎
下脘、气海、大巨、大肠俞、温溜、梁丘、阑尾穴、合谷、上巨虚,急性者宜多灸
肝功能异常
至阳、隔俞、胆俞、中脘、阳陵泉,灸法有良效
食欲缺乏、消化不良
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细菌性痢疾
气海、上巨虚、天枢发热加合谷、曲池;湿重加阴陵泉治愈率90%以上可酌情配:梁丘、昆仑、足三里、大肠俞、次廖、大椎
结肠炎
中脘、天枢、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
脱肛
百会、命门、次廖、秩边、长强、承山、合谷
腹膜炎
中脘、水分、天枢、气海、水道、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
胆结石
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侧穴治疗
胆囊炎
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双侧穴位
肝脏疾患
期门、中脘、隔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
神经系统
中风(脑出血)
病初发,小艾炷灸百会1~3壮,使血管收缩,足三里、三阴交各灸5壮,降低血压,防止出血
偏瘫(中风后遗症)
天柱、心俞、肝俞、肾俞、曲池上肢瘫:曲池、合谷、臑俞、手三里、阳池下肢瘫:秩边、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三阴交
神经衰弱
百会、风池、大椎、心俞、肝俞、肾俞、中脘、曲池、神门、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失眠
心俞、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嗜眠
百会、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
三叉神经痛
上支痛:阳白、太阳、悬颅、颊车、列缺、赞竹中支痛:上关、下关、听会、颧髎、合谷下支痛:颊车、翳风、大迎、合谷、侠溪
坐骨神经痛
肾俞、大肠俞、次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阳陵泉、三阴交、绝骨,病灶段夹脊灸
脊髓炎
大椎、大杼、身柱、筋缩、肾俞、阳关、次髎、中极、阳陵泉、三阴交、绝骨,病灶段夹脊穴
上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
风池、天柱、大椎、肩禺、曲池、合谷、外关、尺泽
下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
环跳、髀关、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绝骨
泌尿生殖系统
急、慢性肾炎
三焦俞、盲俞、肾俞、命门、中脘、水分、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复溜、水泉、太溪
肾病综合征
肾俞、命门、太溪、京门,随症选穴
肾结核
脾俞、肾俞、京门、中脘、水分、足三里
肾萎缩
三焦俞、盲俞、肾俞、命门、中脘、水分、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复溜、水泉、太溪、关元
膀胱炎及尿道炎
肾俞、膀胱俞、次髎、气海、水道、中极、阴陵泉、三阴交、金门
遗尿症(夜尿)
肾俞、关元、中极、尺泽、足三里、三阴交
尿血
命门、神门、血海、三阴交、水泉
尿频、尿失禁
肾俞、关元、大赫、中极、尺泽、三阴交、曲泉
阳痿症
肾俞、命门、次髎、中脘、关元、中极、足三里、太溪
遗精、早泄
心俞、肾俞、志室、命门、次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男性不育症
长灸关元、肾俞、三阴交精子发育不良可用艾卷经常温灸双侧睾丸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
脾俞、三焦俞、膏盲俞、肾俞、中脘、水泉、气海、阳池、足三里、三阴交
甲状腺功能亢进
风池、风门、肾俞人迎、天突、手三里、足三里、阴陵泉
甲状腺功能减退
风池、风门、肾俞人迎、天突、手三里、足三里、阴陵泉,长期施灸
运动系统
风湿性关节炎
肩关节:肩禺、秉风、天宗、肩贞、曲池、条口、肩内陵
肘关节:曲池、天井、尺泽、手三里、小海、合谷
膝关节: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梁丘
踝关节:足三里、昆仑、太溪、解溪、丘墟
肩周炎
天髎、臑俞、天宗、秉风、肩禺、曲池、条口、四渎、外关
脚气
足三里、解溪、绝骨、三阴交、八邪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关节附近及局部施灸,为必灸之点
落枕
天柱、肩井、落枕穴,灸患侧
腕关节综合征
阳池、阳溪、大陵、外关、合谷、曲池、列缺
外科及皮肤科
腱鞘炎
灸局部
乳腺炎(乳痈)
肩井、天宗、膻中、足三里,未溃者隔蒜灸疮头,已溃久不收口隔附子饼灸疮口
痔疮
孔最、二白、次髎、秩边、长强(针)、承山
扭伤
局部和对应点灸(在对侧或病灶最痛点相应处)
荨麻疹
风门、身柱、肩禺、血海、足三里、阳交
湿疹
肩禺、曲池、阴陵泉
阴囊湿疹或多汗
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太冲
痤疮
曲池、合谷、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皮肤病
隔俞、曲池、血海
网球肘
用非化脓灸压痛处,直接灸散开多点,多次灸即愈
妇科
子宫位置异常
中脘、气海、阳池、肾俞、气海、三阴交、大敦
子宫痉挛
中脘、气海、大巨、次髎、阳池、三阴交、阴陵泉
子宫附件炎
中脘、气海、大巨、次髎、阳池、三阴交、阴陵泉、归来
月经不调
肝俞、肾俞、次髎、关元、归来、三阴交、太冲,
痛经
气海、归来、命门、次髎、秩边、中都、地机、三阴交、水泉
功能性子宫出血
隔俞、肝俞、脾俞、次髎、血海、隐白、大敦(单灸隐白、大敦或选一穴)
绝经期综合征
肾俞、次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有良效
不孕症
关元、子宫、胞户、命门、次髎、肾俞、三阴交、地机,长期施灸
子宫脱垂
百会、关元、气海俞、三阴交
乳汁不足
膻中、乳根、中脘、阳池、内关、少泽
习惯性流产
关元、肝俞、脾俞、命门,提前施灸、超过流产期
产后出血
血海、大敦
白带多
气海俞、次髎、大巨、关元、中极、地机、三阴交
子宫癌
大椎、肾俞、次髎、关元、归来、筑宾、三阴交,要长期直接施灸
五官科
麦粒肿(目疮)
天柱、风池、身柱、肝俞、阳白、太阳、曲池、合谷、内廷、足临泣,此病频发,可连续施灸
结膜炎
心俞、肝俞、童子寥、赞竹、曲池、足三里、足临泣,局部用针,远处用灸
角膜炎
天柱、肝俞、肾俞、足三里、光明
视力模糊
太阳、风池、天柱、肝俞、合谷、养老、足三里、光明
视神经炎及萎缩
睛明、球后、承泣、风池、肝俞、光明、足临泣
近视
太阳、阳白、风池、肝俞、足三里、光明
鼻炎
上星、迎香、风池、风门、曲池、手三里、合谷或肺俞
中耳炎
听宫、听会、翳风、肾俞、完骨、少海、中诸、太溪
耳鸣
听宫、听会、翳风、肾俞、完骨、少海、中诸、太溪
咽喉炎
大杼、风门、大椎、翳风、人迎、尺泽、列缺、少商(放血),速效
盗汗
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
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
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痛
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
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
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心悸
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
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
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
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身体虚弱
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