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跳是如何反映你的健康状况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心跳,是人最为重要的生命信号。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60~次,每天约10万次。

在有限的生命里,心脏需要日夜不停地跳25~30亿次,且不受大脑控制。

那么,心脏究竟是怎样工作?又怎样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呢?

“人可以自己停止呼吸,但不能停止心跳”

1

-THEFIRST-

心脏的控制系统

心电传导系统指挥心脏跳动

心脏,可以看做一栋两层4个房间的小楼房,楼上的房间叫“心房”,楼下的叫“心室”,和房子一样,心脏也有自己的墙壁、门、水管、电线。

它们分别对应心脏的心肌、瓣膜、冠状动脉、心电传导系统。

和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统一样,心脏也有一个指挥中心,也就是心脏这栋房子的电线,电线铺设在房子的墙壁(心肌)里,负责指挥心脏跳动,电路放电一次,心脏就跳动一次,没有放电就没有心跳。

“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

因为心脏跳动由“心电传导系统”指挥,这一地位的高低决定着:心脏的电活动正常,才会有健康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医院常要做心电图检查的原因。

通过心电图机,不仅可以从身体表面记录心脏每一次跳动所产生的电(生物电)活动变化,还可以判断心跳快慢、节奏是否均匀,从而帮助诊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2

-THESECOND-

心脏跳动的频率

心率快慢影响寿命长短

心率是预测寿命的有效指标,正常范围内,心率慢的人寿命更长。

这是因为,心率慢,心脏休息时间(舒张期)增加,有利于血液流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也为心脏本身提供更充分的氧气与能源物质,减轻心脏负担。

一般运动员的心率偏慢,常在50次/分左右,但心跳并不是越慢越好,若低于40次/分钟,出现疲倦、乏力、头晕、眼黑、晕厥等,很可能是心脏电信号传导障碍的表现。

“心跳,总是运动时剧烈,运动后变慢”

另外,若心率长期达到或高于80次/分钟,也需要注意,因为这属于慢性心率加快,心率加快会导致身体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血糖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会明显缩短寿命。

所以,健康成年人的静息心率,最好控制在50~75次/分钟,平时尽量避免焦虑、熬夜、吸烟喝酒等,每周保持3~4次30~45min的规律运动。

3

-THETHIRD-

心脏跳动的节奏

心律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心律是指心跳的节奏,健康的心律是十分均匀的。

当心脏的电路发生异常时,便会出现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最直接影响的是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奏,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和身体健康,最常见的心律有3种。

一切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是指指挥心脏跳动的电信号,由窦房结发起。窦房结是正常心跳的起源,它发出指令让心脏跳动自然是正常的。

“别担心,窦性心律没毛病”

所以,如果看到心电图报告单上「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不齐」等字眼,不要心急,它们意味着正常和相对正常的心电图。

听见自己的心跳——过早搏动

我们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心跳,但有些人,可能会时常主观感觉到心脏砰砰砰地跳,即心悸,这通常意味着心脏可能“淘气”地乱跳了,而“淘气”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过早搏动。

“都是心动,有些人是恋爱,有些人可能是病了”

早搏是指电路提早放电,导致心脏在正常时间点之前提早跳动,如果不听指挥的是心房,就叫房早,是心室,则叫室早。

一般来说,室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比房早大,频发室早可诱发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所以如果经常出现早搏,医院就医治疗,但如果只是少量早搏,并且没有心慌、胸闷等临床症状时,通常都不需要特别治疗。

时不时小鹿乱撞——心房颤动

心脏急剧地跳动常被称为小鹿乱撞,在医学上有一种类似失控的心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心态可以偶尔失控,但心脏不能”

房颤是指心房有序的电活动被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取代,发作时心跳频率往往很快,可以达到~次/分,而且节奏非常乱,发作时间没规律、每次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

但房颤并不会有心动时的那种激动和兴奋,而是无症状(约占1/3)、头晕、胸闷、乏力等,而且大多伴有基础疾病,并容易导致中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一般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才能恢复正常心律。

综上,心脏的跳动,不论是快慢还是节律,都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可以说心脏甚至是身体好不好,心跳会告诉我们。

▎参考文献:

心脏诊断你的心脏如何工作[M]

林治湖,杨延宗.心率与寿命[J].医师进修杂志,

鲁端.慢性静息心率增快与临床[J].《心电与循环》,

何疆春,杨晔.慢性心率加快的危害与处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别立展,赵丹丹,*春恺,陈蓉,洪江.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胡小菁,吕安林.房颤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院临床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