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趣味房颤 [复制链接]

1#
以治疗白癜风为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26/6025057.html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与心衰并称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据统计,我国房颤总人数已达万以上,且房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80岁人群中高达7.5%。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无疑未来房颤发病人群将迅速增加。

房颤简介“心律失常的爷爷”

早在年,47岁的莎士比亚写到,“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着,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快乐”,这段话被医学史认定是对房颤最早的描述。

年,英国著名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威廉·哈维首次在动物体上直视了房颤的发生,他写到,“受试动物的右心房发生了一种极不规律的特殊运动,此时心房已丧失了规律收缩,变成一种蠕动”,哈维这一形象而逼真的记录距今已年。

直到年,荷兰心电学大师艾因特霍芬首次记录到房颤的心电图。因此国外学者把房颤趣称为“thegrandfatherofarrhythmias”(心律失常的爷爷),表明医学界发现及研究房颤的时间较其他心律失常更早、历史更悠久。

房颤的连辍现象

“龙生龙,凤生凤”常用于强调家庭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对于房颤也有异曲同工的说法,即“Sinusrhythmbegetssinusrhythm,atrialfibrillationbegetsatrialfibrillation”,直译为“窦性心律(窦律)生窦律,房颤生房颤”。

这种说法体现了房颤发生后的连缀现象,即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持续,即使中间转复为窦律也容易再发房颤。这是由于房颤的发生可引起心脏电重构与解剖学重构,成为房颤持续及复发的基础。

上述连缀现象恰恰解释了房颤发病的临床特征,即随着房颤发生时间的推移,患者房颤发作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一段时间后,阵发性房颤将进展为持续性或慢性房颤。这警示临床医生,患者初发房颤后应尽快转复为窦律,窦律的长期维持可使房颤的连缀现象逐渐消失。

粗颤转为细颤

粗颤指心电图上房颤f波振幅0.2mV,而振幅0.2mV则为细颤。在房颤初发时,心电图常报告存在粗颤波,1~2年后粗颤波转变为细颤波,提示房颤波的振幅能随着病程迁延而降低。

上述现象是由于初发房颤时,房颤波的频率相对较低,每个心房微折返所累及的心房肌面积相对较大,形成f波的振幅则高。随着病情进展,f波频率变快,微折返更加碎裂,累及的心房肌面积变小,因此f波的振幅将变低。

与之相似,房颤初发时常为快房颤,几年后转变为慢房颤。快房颤指心室率次/分的房颤,而次/分为慢房颤。从快房颤逐渐变为慢房颤的机制是:快速而不规律的房颤波(~次/分)试图穿越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每穿越一次则引发一次心室激动。快房颤时房颤波能较多穿过房室结造成心室率加快,而当房颤波变得碎裂时,其振幅变低,此时房颤波的数量将明显增加。这好似房室结就是一扇城门,当通过城门的人数较少时,相对秩序较好,拥挤程度低,能顺利通过的人数较多。相反,当城门一侧堆积的人数过多时,秩序杂乱,通过城门的人数反而减少,继而转变为慢房颤。

房颤-室颤-猝死链

临床医生对室速-室颤-猝死疾病链并不陌生,而房颤-室颤-猝死是近年在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中新发现的疾病链。

ICD记录的资料表明,18%的室颤患者率先发生的是房颤,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会恶化心功能,激活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并通过长短周期现象触发室颤,在上述3种因素作用下,不少房颤能恶化并演变为室颤,进而引发猝死。因此,房颤并非良性心律失常,其引发临床恶性事件的后果应引起重视。

房颤的难兄难弟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与房颤属于同一类型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三者发作时的心房率各异,分别为~次/分、~次/分及~次/分。除心房率不同外,三者的发生机制也不同。临床上同一患者可能同时兼有3种心律失常,且三者常互相转换,互为因果。因此,三者常被视为难兄难弟,能用相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射频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与房颤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生于年前后,算是比较年轻的技术,但成长却十分迅速。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经成熟,是目前安全而有效的微创介入手术。

年ESC房颤指南将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推荐等级进一步上升。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导管消融均作为I类推荐。此外,年欧洲房颤指南提出,房颤合并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由IIc升至I类推荐。

房颤的“律率”之争

房颤药物治疗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转复窦律及维持窦律4种。近年来,心率控制与节律控制孰劣孰优的争论不绝于耳。

主张节律控制者认为,将房颤转为窦律并用药物维持,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危害,达到房颤药物治疗的最佳目标。而力举心率控制者认为,节律控制的益处与危害几乎等同,不可勉强为之,且数项循证医学证据也表明,房颤心室率被有效控制后的患者,其最终预后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节律控制者相同。这提示有效控制心室率也能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目的。

两派学者各持己见、据理力争,其中最符合科学规律的理论与方法必将是最终赢家。换言之,当房颤患者经过治疗可转为窦律并维持时,临床医生应当毫不犹疑地全力为之。当患者经治疗后不易转复为窦律或转复后不易维持时,医生不能勉强为之,此时应当选择积极控制心室率的治疗策略。因此,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才是房颤治疗的理念。

科室专家介绍

沈秋生,主任中医师,医院副院长

医学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常熟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年南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硕士毕业,曾师从江苏省名中医周本善,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管理研究所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冠心病介入资质双重认证证书。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和起搏器植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季雪峰,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房颤卒中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委员,常熟市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熟心血管协会委员。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曾医院心医院心内科进修深造,医院心内科冠脉介入专培一年。对心血管的常见病和疑难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的治疗。同时熟练开展起搏器的植入术,以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金月华,副主任中医师

苏州市中西结合心血管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中西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尤其擅长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等疾病。

电生理亚专科专家介绍

蔡文娟,副主任医师

医院心电中心副主任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医院管理研究所苏州医院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资质培训,师从心律失常介入知名专家惠杰教授,医院管理研究所电生理介入资质。熟练掌握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对房颤等心律失常诊疗。

王言哲,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在读博士江苏省中药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苏州中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床边教学导师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专业,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名中医陈晓虎教授。于上海交通医院房颤电生理中医院管理研究所心律失常介入资质培训,师从国内知名心律失常专家刘旭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包括ICE(心腔内超声)引导下经房间隔穿刺房颤射频消融术,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房颤等各类复杂性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END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