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需要综合管理,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节律控制)是症状性房颤的重要内容。尽管导管消融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增加,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节律控制治疗的基石。过去50年中,实验和临床研究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了解。
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多效性作用、决奈达隆以及房颤特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多效性
很多目前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房颤本身并不立即威胁生命,但药物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常常成为限制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是药物研发中的挡路石。最常见的潜在机制是对IKr的脱靶抑制。早期的实验表明,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实际上抑制了多个分子靶标,从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有重要的心外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在心脏中的分子靶标在其他器官中也有表达,或者是其亲和受体分布广泛,并且包括非心脏靶标。例如,IB类药物利多卡因同时也是局部麻醉剂。反之,心脏外效应可能会间接影响药物的促心律失常或抗心律失常作用,例如通过改变心脏电生理的自主调节。胺碘酮是具有明显多效性的典型例子。传统上,胺碘酮属于III类药物,但它会影响心脏Na+、K+和Ca2+通道,以及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因此实际上显示了所有四个VaughanWilliams分类的影响。胺碘酮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不明显。胺碘酮还有明显的心脏外作用,例如舒张血管,并且对病原真菌具有活性。表1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多效性总结
靶向药物开发:决奈达隆和Budiodarone
决奈达隆是一种缺乏碘基团的胺碘酮类似物,亲脂性降低,导致化合物的半衰期显著缩短。与胺碘酮类似,虽然胺碘酮与决奈达隆对不同靶点的相对亲和有一定差异,但对VaughanWilliams分类的四个靶点均有抑制作用。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药物,决奈达隆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房颤节律控制AAD。年发表的DAFNE研究、年发表的EURIDIS研究和ADONIS研究均显示,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决奈达隆治疗后房颤复发延迟,且发生率显著降低。最近一项事后分析表明,EURIDIS/ADONIS研究中需要基线心脏复律的患者代表了具有更多潜在心血管疾病和更短房颤或房扑复发时间的特殊人群。但无论复律状态如何,决奈达隆治疗均与疗效改善相关。重要的是,EURIDIS/ADONIS研究事后分析表明,房颤患者使用决奈达隆治疗后,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于是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安慰剂对照、双盲、平行组试验——ATHENA研究,旨在评估决奈达隆mgbid在房颤/房扑患者预防心血管住院或任何原因导致死亡方面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决奈达隆降低了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因心血管事件住院或死亡的发生率。更有趣的是,一项事后分析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永久性房颤患者也有此种获益,提示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决奈达隆的多效性、不依赖节律控制的作用。在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决奈达隆是唯一对硬临床终点产生积极影响的AAD。但是考虑到PALLAS研究(在标准治疗之上使用决奈达隆治疗永久性房颤)和ANDROMEDA研究(评估决奈达隆治疗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结果,决奈达隆仅被批准用于无心衰的非永久性房颤。Budiodarone是另一种半衰期缩短的胺碘酮类似物。与决奈达隆相反,Budiodarone保留了胺碘酮的碘基团。在PASCAL研究中,Budiodarone阻断了多个离子通道并显著降低了带有起搏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负担。尽管这些初步结果令人振奋,但Budiodarone的开发被终止,部分原因是需要大规模结果试验以及ANDROMEDA和PALLAS研究的阴性结果。
寻找房颤特异的药物
在世纪之交,对AAD心室致心律失常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