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咖啡能降低心率失常风险,发酵食品改善肠道 [复制链接]

1#

??一

发酵食品是人们巧妙利用微生物加工制造的食物。其中的微生物会不会影响肠道菌群?经常吃这类食品,对健康有没有好处?尽管人们餐桌上的发酵食品不少,但这方面的临床证据却非常有限。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临床试验有了新的发现。根据他们刚刚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的试验结果:连续10周多吃泡菜、酸奶等发酵食品,可以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改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在这项试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36名健康成年人,把他们随机分成2组,比较了两种不同的饮食方案。其中一组的饮食中添加了丰富的发酵食品;另一组则是健康饮食的典型代表:富含新鲜瓜果蔬菜,以及粗粮、坚果等高植物纤维的食物。

在试验前,为期10周的试验期间,以及试验结束的4周后,研究人员采集了参与者的粪便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检验,重点查看了他们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的来说,两种饮食对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中,高纤维饮食组并未如研究人员预计的那样,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尽管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但来自微生物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增加,表明高纤维饮食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

研究人员分析说,生活在工业社会的人,肠道中降解纤维的微生物或许已经耗竭。“数据表明,在短时间内单独增加植物纤维摄入量还不足以增加微生物的多样性。也许要干预更长时间才可以让微生物群充分适应高纤维摄入,或者要专门补充能够消耗纤维的微生物。”

相比之下,多吃发酵食品的饮食组很快提高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吃得越多,效果越明显。研究负责人之一、JustinSonnenburg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简单的饮食变化可以在一群健康成年人中重塑肠道菌群。”与此同时,分析结果显示有4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在发酵食物组较少被激活,19种炎症因子的水平有所下降。其中一种白介素6(IL-6),通常被认为与类风湿性关节炎、2型糖尿病和慢性应激等疾病有关。而这些炎性蛋白均未发现在高纤维饮食组有所减少。

?二

咖啡,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饮料,80%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饮用一种含咖啡因的饮料。据估计,全球每天消费30亿杯咖啡。因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常被人们饮用以醒神和提高工作效率。

过去的多项研究还表明,定期喝咖啡可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与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还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降低有关。

由于咖啡具有兴奋提神的作用,因此,几十年来医生一直告诫有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的人不要喝咖啡,以防止咖啡导致的心跳加快等问题。

然而,最近一项对超过38万人进行的大规模研究表明,人们其实可以无忧无虑地享用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似乎并不会增加患心律不齐的风险。

该研究于年7月19日在线发表于顶尖医学期刊JAMA的子刊JAMAInternalMedicine上,论文题为:CoffeeConsumptionandIncidentTachyarrhythmiasReportedBehavior,MendelianRandomization,andTheirInteractions,论文作者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这项大规模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每多喝一杯咖啡,他们患心律失常的风险平均会降低约3%。

研究团队表示,大多数人,即使是那些有心律失常的人,都应该能够享受一杯咖啡,对有些人来说,咖啡或含咖啡因产品,不但不会扰乱心跳,反而有助于降低他们的心律失常风险。

咖啡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但它兴奋提神的作用促使许多医生警告心脏病患者不要喝咖啡。

为了了解咖啡因是否真的会导致心脏异常跳动,研究团队分析了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来自英国生物银行(Biobank)的人的数据。

在平均为4.5年的随访中,这些人中有人出现了心率问题。所有参与者在进入研究时都被问及他们的咖啡消费量。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反馈与他们发展出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进行了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咖啡因和心律失常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即使研究人员考虑了可能影响个人代谢咖啡因方式的遗传因素。

??三

鱼类,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食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容易消化,是很多人喜爱的食物。而且,鱼类营养丰富,富含维生D、硒、优质蛋白质和ω-3脂肪酸等多种营养。

很多饮食指南都推荐成年人要适量食用鱼类,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鱼类摄入量为每周g-g(每天40g-75g)。

鱼类不仅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对健康有益,可降低多种疾病发病风险。而对于老年人来讲,可能还有助于长寿。

据一项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Europe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的研究发现,每周食用鱼类4-6份(每份50g;每天约29g-43g),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包括全因死亡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特异性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对广州生物样本库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受试者,其中名(约71%)为女性。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基本健康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活方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饮酒),家庭和个人慢性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以及不同食物的每周食用量,包括蔬菜、水果、坚果、牛奶和37种常见鱼类等。此外,还收集了受试者的死亡情况以及死亡原因等信息。

统计发现,名(24%)受试者每周食用鱼类0-3份;名(26%)受试者每周4-6份;名(23%)每周7-10份;名(27%)每周至少11份。

在平均长达11年多的随访期间,共发生例死亡,其中例为心血管疾病死亡,包括例缺血性心脏病和例中风。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周食用鱼类4-6份或7-10份,均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但每周食用鱼类4-6份,与死亡风险降低的关联更显著。而每周食用鱼类≥11份,则并未与死亡风险降低存在显著关联。

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3份的受试者,每周食用鱼类4-6份,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包括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降低20%、中风死亡风险降低25%、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降低25%,以及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降低39%。

而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3份的受试者,每周食用鱼类7-10份,则分别与全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降低8%、13%、22%、7%、10%和34%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每周食用鱼类3-4份与死亡风险降低的关联,在女性中更显著。

研究人员分析,鱼类中含有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亚麻酸),维生素D和硒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进而对全因死亡风险产生影响。

女性从食用鱼类中获益更多,可能与女性可以更好地将α-亚麻酸转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应开展更多研究,以确认每周食用鱼类7-10份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为何不如每周3-6份显著,以及食用量超过11份后,为何未对死亡风险产生影响。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每周食用鱼类3-6份,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女性比例过高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这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难免会有一些磨损、小故障,出现腰围变粗、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影响健康指数。

而腹型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年共导致万死亡。

那有没有方法使腰围、血压和血糖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或者延缓、减轻增长的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呢?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营养学会旗下《营养学杂志》(TheJournalofNutrition)的研究,可能会为我们带来答案。

该研究发现,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饮食策略,减轻腰围、血压和血糖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幅度,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然经过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而精制谷物则仅含有胚乳。

常见的全谷物及产品包括大麦、燕麦、藜麦、荞麦、玉米和全麦面包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g-g,如小麦、燕麦、大麦等。

研究数据来自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raminghamHeartStudy,FHS)后代队列,共涉及名平均年龄为55的受试者,45.5%为男性。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疾病史和治疗史,以及全谷物和精制谷物食用量等信息。

统计发现,受试者平均每天摄入1份(16g)全谷物和3份精制谷物。全谷物的摄入量远远低于《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量——≥3份/天,仅有3.8%的受试者满足这一建议量。

受试者加入研究时的平均腰围为92.6c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51.4mg/dL、甘油三酯为.2mg/dL、收缩压为.4mmHg、舒张压为74.6mmHg、空腹血糖为95.4mg/dL。

在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全谷物和较低的精制谷物摄入量,可能有助于减轻腰围、收缩压和空腹血糖随年龄而增加的幅度,并增加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幅度。

研究人员分析,较高的全谷物和较低的精制谷物摄入量,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对腰围、血压、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产生有益影响。

全谷物膳食纤维含量高,可有饱腹作用,特别是可溶性纤维,可能起到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全谷物的消化和吸收较慢,可能会导致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降低,进而有利于脂肪的氧化和脂解;相反,精制谷物摄入量较高或全谷物摄入量较低,可能改变脂蛋白分泌和清除,导致空腹甘油三酯浓度较高。

此外,结肠中存在的微生物群,在发酵膳食纤维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参与脂质代谢和葡萄糖代谢。全谷物的其他营养物质,如镁、钾、硒和锌,以及抗氧化剂和多酚等,可能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压、改善葡萄糖和胰岛素代谢。

隔日禁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