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偷得浮生半日闲,清茶一盏也醉人吃茶去, [复制链接]

1#

手捧一杯热茶,望着窗外云卷云舒,任阳光暖暖洒在身上——真好!难得又偷得半日闲情,一杯茶就足以让小约惬意的心情都快飞起来了。既然今天好心情,又这般闲,不如小约就跟大家分享个小故事吧。

没错,今天小约要说的就是吃茶去!话说,故事发生在唐朝的柏林禅寺,当然现在改名叫做观音院了。

不过寺庙的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寺庙中住着一位被后人称为从谂古佛的禅师,一般来说,能被称为古佛的都是名震禅林的得道高僧。

据说从谂古佛当时名气就相当大了,于是时常有人来拜访古佛求禅。这不,有两位僧人就千里迢迢地赶到赵州,来向古佛老禅师求教“禅”为何物。古佛并没有如意想中那样开口就说教,只是朝向其中一位僧人问道:“你以前来过吗?”

那僧人愣了下,还是恭敬诚恳地回答:“没来过。”

于是老禅师只是淡淡地说“吃茶去!”就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转向另一位僧人,继续问道:“你来过吗?”

这僧人看着那第一位僧人摸不着头脑的模样,赶忙回答“我曾经来过。”

那僧人本想着老禅师或许会给自己些点拨吧,可是那老禅师依旧淡淡一句“吃茶去!”也将他打发了。

这下领着两位僧人进来的监院就想不通啦,好奇地凑上来问道“禅师啊,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去吃茶,没来过的你也让他去吃茶呢?”

老禅师笑了笑,唤了声那监院的名字,听到那监院的回答后,老禅师开口还是那句“吃茶去!”

怎样,读完是不是一头雾水啊,莫非老禅师还真打算一句“吃茶去!”打发全天下么?

其实小约觉得,想要理解这“吃茶去”三个字,关键还要看两位僧人的问题哦。而两位僧人正是来向老禅师求问,什么是“禅”呢。

其实老禅师用三个字,以不变应万变,就回答了包括监院在内三人的问题。而“禅”讲究的是悟,没有一定的悟性还真听不懂禅师们云里雾里的话儿哦。

不过没关系,这其中的道理,悟起来虽难,但是说穿倒也简单。

还记得小约之前和大家聊过的“禅茶一味”么?而老禅师的“吃茶去”公案正是“禅茶一味”的经典开篇。那么什么是“禅茶”呢?“禅”本虚幻,就如同“道”一般“玄之又玄”,一般人若非经过一番修行很难触及。

然而有了“禅茶”之后,缥缈的“禅”有了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具象表达,让人可以从一整套行云流水的礼仪和赏心悦目的审美中去感知内心的触动。然而雅的是经过后世在日本发展的“禅茶”,而实际上“禅茶”在初始却是相当的质朴和接地气。

因此,许多人弄不懂“禅”不过是将它考虑得太深奥了,因此我们可以用“茶”让它回归生活,以茶人的寻常心去理解。

那我们再来看看,老禅师问第一位僧人“你来过么?”僧人回答是不曾,那么老禅师让他吃茶去,禅就在寻常之中,平常心可见。那么为什么那位来过的僧人,老禅师也让他吃茶去呢?因为禅无处不在,用心可见。那为什么最后老禅师又对监院说吃茶去呢?因为,老禅师更进一步告诉我们:你我,当下,都是禅!

还记得在之前日本茶道的文中,小约说过禅是对自然万物的接纳和尊重么?因此,当我们想要用心去体会禅意的时候,自然需要一颗可以接纳世间万物的闲心。

而饮茶是一种闲情,一种让我们放下心中琐碎的心境,当我们有了可以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心境,禅自然就离我们近了。

所以,认识禅茶无需懂得艰深的佛法道学,只要有一颗善于接纳和感受的闲心就够了。只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心中放的事儿越来越多,浮躁取代了闲情,琐事占据了闲心,那么,禅自然就远去了。

你想体会禅意么?其实也不难,偷得半日闲,一同吃茶去!

为什么今天故事中说的是“吃茶去”而不是像我们平日说的“喝茶去”呢?

说实话,古时候的茶还真是用吃的。

最早最早的时候,人们是将鲜茶叶采下来生嚼,达到提神和药用的功效。可是鲜茶叶毕竟不好储存啊,于是人们发现可以将茶干制后制成茶饼来储存。据说在《清稗类钞》中还有记录关于湖南人吃茶的习惯“湘人于茶,不惟饮其汁,辄并茶叶而咀嚼之。”

到了汉代的人们可是将茶饼混合着各种调料,比如什么姜啦,胡椒啦,橘子之类的香料来调煮,所以入口的可不只有茶汤哦。因此在《尔雅》中对于茶的解释是“树小如栀子,可煮作羹饮。”,据说这个习惯还长期沿用到唐宋呢。

不过古人还喜欢将茶煮粥,就如明代的《保生集要》中所提到的“茗粥,化痰消食。”居然还有药用哦。

看,茶果真是能吃的吧。

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红茶。

人生如茶,由苦入甘方得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