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ldquo陕西最美科技工作 [复制链接]

1#
程少为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231864.html

年,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省科协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寻找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评选出30名扎根陕西、无私奉献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年省科协等单位共同推荐的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院士入选10位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王兴治、康振生、梁增基、周洲、刘建妮等5名科技工作者入选全国位重点宣传人员名单。

为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热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了年“寻找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经过两轮评选,马亚团等51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评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都是长期奋战在基层科研一线、事迹突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年龄最大的70岁,最年轻的32岁,每一位都有着感人的事迹和不凡的成就。

年1月20日上午,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报告会在西安召开。

图并文

薛铂成姣洁周仁杰雷霆

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展播(二)

姓名:王海昌

民族:汉

籍贯:辽宁省西丰县

出生年月:年2月

毕业院校:第四*医大学

工作单位: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

主要事迹和贡献

本人王海昌,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医院心血管分院院长,主要从事糖尿病冠状动脉微血管方面的研究,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对于心脏起博器的植入、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及安装体内自动除颤器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曾创造了世界多项“首次”和“第一”。参与的《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工作上秉持探索求真的工作理念,带领团队实现多项业界“首次”:年,成功开展了西北首例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年,完成西北地区首例三腔起搏器体内植入式除颤仪;年,在国内最早开展植入性心脏除颤器(ICD);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art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快速心律失常;年及年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牵头完成了中国首例国产药物支架在复杂冠脉病变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试验;年8月,完成的《冠状动脉磁性支架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荣获*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年6月,成功完成西北首例起搏器电极拔除术;年,研究方向糖尿病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病变特点及发生机理,作为重大成果一部分内容,以个人排名第5参与《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研究,荣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年,作为主持人和讨论嘉宾,将“FIREMAN全国多中心注册研究一年随访结果及糖尿病亚组分析”试验结果,在美国TCT学术大会上向全球转播,展示了我国学者在国际最高介入心脏病学会议上的形象。担任科主任期间,从基础医疗工作抓起,同时注重技术发展,经过全科室努力,心内科快速发展,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数在全国排名前三位;几乎从零开始的科研、论文、基金、SCI论文,每年平均以二十多篇增长,上了一个大台阶……年,医院心内科进入复旦大学排行榜科室排名前十。目前,已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达例次以上,成为全国开展此类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获得了原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培养了博士、硕士近百名,其中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优青,医院科室主任的学生达10人以上。年爆发了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战疫就是战斗,作为一个老兵,我必须上!在疫情面前,我是白衣战士,更是一名老兵!在*和人民最需要我的时候,我积极主动报名参加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作为专家组成员,率先进入隔离病房,参与隔离病房的规划、工作流程制定,参与医疗队的培训、管理工作。当随州市疫情告急后,我作为队长又带领50余名队员急赴随州,接管一个危重病人多的隔离病区。工作中处处身先士卒,坚持每天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查看每一位危重病人,参与每一位危重病人的救治,关心和照顾每一位医疗队员,以一个共产*员、革命*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心脏是人体内最勤劳的器官,人的一生中,一分钟都不休息的就是心脏,跳动不止、生命不息;研究心脏的人,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也一定要学习心脏的这种勤奋……”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我将尽自己所能地创造条件,鼓励科室每个人发挥专长,争取培养出更多的心血管领域高端人才,力争获得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无愧于*和人民,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初心和曾经的*医誓言。

姓名:王鹏

民族:汉

籍贯:陕西延安

出生年月:年5月

毕业院校:中国医科大学

工作单位:

医院

主要事迹和贡献

王鹏,男,中共*员,大学本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医院内科支部委员会委员。先后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医院进修和学习。

1月26日,王鹏代表延安市加入陕西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医院,负责急重症护理工作。在武汉支援55天中,累计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人,其中重症48人、危重症69人;累计治愈出院65人,其中重症44人、危重症21人;病情好转稳定转出18人,核酸检测余人次,静脉输液人次,动脉采血58人次,静脉采血80余人次,书写护理文书58份,测量生命体征余次,生活护理余人次,心电监护余人次,持续吸氧余人次,加压吸氧余人次。曾使用过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除颤仪、气管镜、B超机、心肺复苏仪,多次为患者行CRRT治疗。因为接管的是重症监护室,里面都是重症患者,他们不仅要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还要负责患者采血、吸痰、采鼻咽拭子等近距离操作;更换沉重的氧气筒;协助医生进行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闭式引流术等一些侵入性操作。曾发表过《呼吸机治疗重症胸部外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曾荣获陕西省文明办“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最美医务工作者”、“陕西省五四青年奖”、陕西省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优秀学员、延安市共青团“延安青年五四奖章”、延安市委“圣地先锋”、延安市2月份“道德模范”、延安市“市直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员”、“延安市先进工作者”、延安市援鄂护理“先进个人”、医院“最美逆行者”等荣誉。

姓名:井赵斌

民族:汉

籍贯:陕西蒲城

出生年月:年1月

毕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工作单位: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渭南市果业研究院

主要事迹和贡献

陕西省创新人才计划“青年科技新星”入选者(年),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访问科学家(年)。现被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指导教师、陕西省花粉研发中心和杨凌花粉研发中心主任(兼)、陕西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理事、渭南市科技特派员专家、渭南市科普讲师团成员,获得首届“渭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现为国际园艺学会、美国园艺学会、韩国遗传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陕西省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理事、曾任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科研部部长(正科)、兼任汉中猕猴桃研究所所长。因科研工作突出,先后应邀担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科技副镇长(挂职)、西乡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高级经济技术顾问、河北省生物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国家新农人培训讲师、中国绿色循环创新农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凌猕猴桃联盟特聘专家、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金草帽”全国百名基层农技专家。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评审组专家、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项目指导专家。

近年来,累计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等项目16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共40余篇;参编著作5部、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陕西省地方标准1项、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金奖1项、猕猴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奖励1项、第五、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1项、铜奖2项、渭南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及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始终以“发展现代果业技术事业,繁荣学术思想,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使命,以“服务广大果农”为己任。年组建成立了渭南市果业研究院,先后建成了“渭南市现代果业综合示范基地(获批“陕西省双百工程基地”)”,渭南市果业研究院综合试验站(市级站),同时建立了我省第一个市级专科植物种质资源圃“渭南市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为全市现代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先后使渭南市果业研究院成为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绿色循环创新农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国际中医农业联盟发起单位、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成员单位、全国猕猴桃联盟和杨凌示范区猕猴桃联盟理事单位、陕西花粉研发中心依托研究院成立(筹)。目前正在发起成立“渭南市果树学会”和“渭南市现代果业联盟”。连续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猕猴桃品鉴会金奖”(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最佳风味奖(猕猴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井赵斌博士本着“创新模式、培育动能、永久脱贫”的目标,实施“院校+*府+村委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先后与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蒲城县、大荔县相关村与扶贫产业园合作参与扶贫工作,参与技术帮扶贫困户0余户。截止年10月份,共培训贫困户果农1万余人次,使果农获得了自我脱贫的能力。坚持将论文写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几年来驾驶着自己的车累计行驶里程达4万余公里,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无偿的进行了大量的生产技术指导,全市累计培训果农近10万余人次,发放资料5万余份。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渭南市临渭区和华州区果农代表自发送锦旗3面,上书:“心血沃渭华科技富果农”、“献大爱心系果农永感恩不思劳苦”、“情系果农爱心无价”。工作中注重产学研融合发展,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显著,近两年先后指导我市相关农业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为企业累计创收超1亿元,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增收超2亿元。《草畜肥果菌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入选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首批推荐的5个项目纳入涉农科技成果“工具包”,面向52个未摘帽贫困县推广。在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井赵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价值2万余元的猕猴桃、葡萄和苹果余捐赠给了渭医院医院和守护渭南市东大门的渭南市高交大队西潼中队民警。在其号召下,先后有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捐献猕猴桃2万余斤;同时他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率先向九三学社、母校和家乡抗击疫情捐款捐物,疫情期间累计捐款捐物2万余元。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果园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井赵斌严格落实疫情期间春耕技术指导“不进村入户,不停技术服务”的要求,采取“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开展面向全市的果业春季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每周定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线上培训,并邀请了多名一线乡土专家开展讲座,完成了10次培训,累计受众2万余人次,为10余个新型农业主体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指导工作,帮助果农联系收集接穗,利用研究院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一线技术能手开展嫁接服务工作。在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农村农业、捐款捐物及履行好班主任和教师职责的同时,他还加入渭南市疫情防控工作队,赴临渭区西南京路天斗小区,与社区同志肩并肩,做好小区人员出入管控、检测登记、消*宣传等工作,坚守岗位,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高层次人才的使命和担当。井赵斌同志在我市广大农村和农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被同行专家称赞为:“高学历人才能俯下身子放下身份潜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典范”;被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年评选为“突出贡献校友”。

姓名:毛娅

民族:汉

籍贯:陕西省山阳县

出生年月:年5月

毕业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工作单位:

医院

主要事迹和贡献

参加工作10余年来,该同志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一颗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哪里需要,那里就有她的身影;哪里危险,那里就有她的身影。数千个患者在她手里减轻了病痛,或者被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更是奋不顾身、勇于担当,真正体现了一个合格共产*员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本色。

安康与湖北接壤,两地人员往来密切。此次疫情发生后,安康确诊人数达26人,仅次于西安,位居全省第二。严峻的形势引起*和*府的高度重视,也牵动着万秦巴儿女的心。疫情蔓延迅速,群众健康遭受威胁,控制住安康的疫情,就守住了陕西的南大门,就让万三秦父老的健康多了一道保障。危急时刻,她挺身而出、主动请缨,申请到一线参与患者救治工作。一是全程参与。1月27日,医院发热门诊首批增援医师,24小时接诊发热患者;2月3日,她以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医院,承担起全市确诊及疑似病例的中医药防治工作;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直到3月11日最后一例确诊病人出院。二是直面风险。在隔离病区内,由于全身上下被防护服包裹,脉象比平时更难把握,需要静心沉着、交流定夺,往往一个病人就得花费半小时以上。接触时间越长,就意味着被感染的风险越大,但她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可能准确了解患者病史、脉象、舌苔、体质……,随时掌握病情变化,确保对症下药。每天,她都坚持查房3次以上,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都在她脑海中形成了动态曲线。三是发挥专长。在西医治疗方案效果不明显时,她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动思考、设计中医方案,并运用在治疗过程当中。经中医药介入干预治疗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大为改善,治疗病程明显缩短,截止3月11日,26例确诊患者、47例疑似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随访两月无一人复阳。四是抓紧科研。新型冠状病*的致病机理、治疗方案对比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她结合临床观察和积累到的大量数据、资料,专门向市科技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申请了“中医药在防控安康地区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中的随机、对照研究”“安康地区新冠肺炎中医症候演变规律及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等3个课题,已被正式立项。她还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清肺排*汤联合西药治疗新型冠状病*肺炎的临床研究”等3个省市科研项目;作为陕南地区代表在全省中医药科研应急专项及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交流会中发言。并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在参与救治病人的38个日日夜夜中,她有家不能回,有孩子不能见,甚至洗个澡、睡个囫囵觉都成了奢望。因为连续性、高负荷的工作,她一度累到眼睛充血、声音嘶哑、痰中带血。那一刻,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瞒着家人进行了影像和核酸检测,确认没有被感染后,毅然决定继续坚守在岗位上。因为她知道,如果再换一个医生进来,就要多一份被感染的风险,就要重新熟悉病人、病情,从而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因为抗疫工作扎实、实绩突出,她的事迹被“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或媒体刊登,并被授予“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员、抗疫先进个人等称号,还在今年科技工作者日受到市*府表彰。

姓名:介万奇

民族:汉

籍贯:陕西

出生年月:年2月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工作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主要事迹和贡献

介万奇教授是材料凝固技术与晶体生长专家,长期致力于液固相转变原理与应用研究。为金属凝固和晶体生长理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工业合金凝固组织预测与控制,宏、微观偏析计算与控制,铸件致密度控制原理,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熔体生长、偏析与缺陷控制等基础研究中做出原创性贡献,使他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凝固技术专家。开发出两种大型复杂薄壁铝镁合金构件铸造新技术及装备,解决了航空航天领域多型号关键构件铸造的瓶颈问题,使我国在该领域跃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出高能射线探测用碲锌镉、太赫兹技术用碲化锌等化合物半导体制备技术,解决了我国在核科学、核安全监控、空间科学、医疗设备、工业无损检测及太赫兹仪器等领域的空“芯”化问题,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相关材料与器件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介万奇教授始终站立在科研第一线,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先后主持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国家重点项目3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3件,独著学术著作1部,合著2部,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余篇,论文他引4余次,国际会议和国外学术机构邀请报告3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3项。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年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介万奇教授作为学科建设负责人,在科研求真的道路上甘为人梯,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十一五”期间,他负责“航空航天特种功能材料”团队建设,入选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主持建设了“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形成含16名教授共36人组成的研究群体。作为国内唯一掌握探测器级CZT晶体材料及器件技术的团队,成立了该领域国内唯一生产企业--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形成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介万奇教授近年来主讲本科生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2门,年均教学工作量多学时。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认真把关,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多方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睿智之士。至今,他已经培养博士生毕业59人,其中19人已晋升教授,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选“青年长江学者”,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洪堡访问学者,1人获JSPS访问学者。介万奇教授勤奋敬业,学风正派,始终坚持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精心栽培学生,积极建设和培养团队。他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楷模等称号。

邀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