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什么作用5类药治疗各种 [复制链接]

1#

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改变心脏电脉冲的特性起作用。

电脉冲和心跳。心脏的电脉冲是由离子(带电粒子)来回穿过心脏细胞膜产生的。反过来,离子流由细胞膜中的各种通道控制,这些通道以有组织的方式打开和关闭。

当某些通道打开时,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流入细胞,导致细胞“去极化”。这种去极化(您可以将其视为电荷的突然激增)会导致相邻的心脏细胞去极化,从而使电信号在整个心脏中传播。

心律失常

当心脏细胞去极化时,它们会收缩——并且心脏会跳动。电信号在整个心脏的传播经过精心组织,以产生有效和高效的心跳。

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改变离子在心脏细胞膜上来回跳跃的方式起作用,从而改变心脏电信号的特征。

在自动心律失常的情况下,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抑制“自动性”——心脏细胞自发去极化的趋势。

对于折返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会破坏电信号围绕折返环持续旋转的能力。

因此,通过改变心脏电信号的特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使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其对心肌细胞膜中控制离子流动的各种通道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这些药物目前分为5类:0类至IV类。

0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0类被保留用于阻断特定信道药物控制“起搏电流”在窦房结,从而减缓心脏速率。

目前该类别中唯一的药物是伊伐布雷定,它可用于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值得注意的是,伊伐布雷定似乎不会引起致心律失常。

I类抗心律失常药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阻断通道,在心脏电信号在整个心脏传播时减慢它,并且它们也倾向于延长QT间期。

这些药物最常用于治疗折返性心律失常,但由于它们可以产生两种致心律失常,因此在过去一两年中其使用量已经下降。

I类药物包括:丙吡胺、氟卡尼、美西力、苯妥英、普罗帕酮、奎尼丁

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有许多临床用途。其中之一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是有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因此它们可用于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它们还会减慢电信号通过AV结的传导,因此它们可以在心房颤动期间减慢心率。

然而,除了这两个特定用途外,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类并不是特别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另一方面,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优点是不产生致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包括:醋丁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卡替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喷丁洛尔、心得安、噻吗洛尔。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延长QT间期起作用,这是其主要的致心律失常风险。然而,胺碘酮和决奈达隆独特地引起极少的致心律失常发作。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多非利特、决奈达隆、伊布利特、索他洛尔、维纳卡兰。

心律失常

钙通道阻滞剂(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两种钙通道阻滞剂,如β阻滞剂,可用于治疗涉及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心律失常。与β受体阻滞剂一样,这些药物不会引起心律失常。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但必须小心使用,因为I类和III类药物往往会产生显着的副作用,包括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

Notice

我们建了一个全国健康呵护群

专业答疑,病患交流

可选对应的疾病进群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