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权斗八股文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TUhjnbcbe - 2024/3/24 19:05:00

◎陈建新

两年前,当《继承之战》第二季拿下第72届艾美奖的最佳剧情、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的“大满贯”时,它曾被称为“最被低估的惊艳之作”。

两年后,《继承之战》第三季又成第74届艾美奖提名的最大赢家,整整得到25项提名。

续篇难胜原著,本属通例,可《继承之战》却是一个逆行的奇迹。在豆瓣上,《继承之战》第一季的评分仅8.3,第二季蹿升至9.2,第三季再升至9.3,引人深思:一个商业家族内斗的老故事,为何能一直讲下去?在《继承之战》中,“屋中戏”成分颇重,几个人捧着肚子聊半天那种,为什么观众不厌烦?

相当时期,一提起电视剧,就是“场景”——只有不断切换场景、变换灯光,反复挑战视觉极限,才叫“电视剧思维”,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台词、表演、隐喻的衰落。在快节奏的掩护下,各种罐头情节重新排列组合一番,加上新款表情包,即成新剧。当戏越来越无法留在屋内,意味着“戏剧精神”正与我们剥离,而《继承之战》的价值,可能就在于它挽留了这一传统。

事实是,越到后面,《继承之战》越有戏,越让人沉浸其中。叙述本身是有魔法的,《继承之战》堪称操纵魔法的顶级高手。

不靠故事的叙述,就不会枯竭

《继承之战》显然在影射传媒巨头默多克,剧本原名就叫《默多克》,据说还把邓文迪写了进去。默多克曾为传位于长子还是次子颇费周章,并像《继承之战》中的洛根·罗伊一样,一箭双雕地得罪了两个儿子。剧中法律纠纷、与副总统密谋、各种生活丑闻、收购大战等,都能从默多克集团发展史上找到对应。

《继承之战》已播三季,精描了一父三子一女的微妙关系。

父亲洛根垂垂老矣,判断力下降,却更恋栈权力。作为韦斯达集团大当家,人格魅力就是他的才能,像大多数卡里斯玛式领袖,洛根果断、坚定、有勇气、慧眼识才,他动辄发怒,但又不乏灵活性,能迅速挽回局面。

洛根知道,支撑他气场的,是他与政客之间的秘密关系,这让大家既惧怕他,又有求于他,但“偷来的鼓不能敲”,他必须将其转化成态度、性格,让别人威服。

洛根带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烙印,霸道、凶狠、狡猾、不择手段且充满攻击性,经历太多苦难后,他把苦难视为生命中的常态和养分,坦然将其转移给孩子们。洛根咄咄逼人,在一切社交场所中,都要释放气场,但背后是自我被剥夺后极端的自怜,他甚至嫉妒四个孩子没吃过和自己同样多的苦,却享受同样的成果。

在洛根的暴力下,四个孩子各自出逃:老大康纳远离纷扰,埋头纠缠小明星;老二肯豆办事干练,却被毒品套牢;老三罗伊有眼光,但毫无正形;小女儿小西聪明干练,却摇摆在两个男人之间,主动作恶。

表面看,《继承之战》是“权斗剧”,各方围绕继承权不择手段,但本质上,《继承之战》是“僵尸剧”,呈现了资本将人改造成僵尸的惊人力量——在这个游戏中,所有参与者都是受害者,但只有最不像人的那个,才能最终取胜。

但更可怕的,是僵尸们不敢出圈,因为太多食腐动物徘徊在周围。小西的丈夫汤姆隐忍着被家族成员反复戏弄,只好在罗伊家族的远房亲戚格里格身上刷存在感,他们被迫忘记人格,在花天酒地中,证明自己还是个人。他们有理由仇恨每一具僵尸,谁落单,他们就会猛扑上去撕咬。

人人都是坏人,既是猎物,又是猎杀者。这使《继承之战》超越了“讲个好故事”层面,而是用“讲故事呈现世界的底层逻辑”,所以它的叙述不会枯竭。

“长”出来的故事才是活的

“为故事而故事”难免重复,“为人生而故事”才能开阔。

故事与故事并不相同,同样的架构、同样的类型、近似的人物、近似的情节,不等于就是相同的故事。因为“为人生而故事”是多元的。《继承之战》赏心悦目,正缘于它的多元性。即使近一半场景在屋中,但台词自带机锋,它们不完全服务于情节需要,也服务于人物塑造需要,从而排除了拖沓感和重复感。

比如第三季中的第2集,三子一女密谋背叛洛根,但洛根轻松化解——让人在现场放了一盒甜甜圈,“政变会议”立刻灰飞烟灭——大家都拒绝站到肯豆这一边。因甜甜圈提醒他们,父亲知道这次会议,谁立场动摇,谁将率先出局。

与会者刚开始彼此试探、动摇、犹豫,几乎与肯豆结盟,局面却瞬间逆转。所有人都想隐瞒与甜甜圈有关,他们各自编造了借口,让肯豆一头雾水。

这场戏几乎有10分钟长,虽切成数段,加入密谋者各自出屋打电话、与亲信密谋的部分,但背景依然是相对固定的,却不觉拖沓。这种情节是无法预定的,但沿着康纳、罗伊、小西的性格成长史,它们自动会“长”出来,天然有生命力。

与之类似,第三季第一集中,肯豆小组在车上密谋将父亲送上法庭,全部动作都在狭小的车厢内完成,与此同时,父亲洛根逃到塞尔维亚,那里与美国未签引渡协议,他在那里坐镇,遥控子女见招拆招。两个场景穿插推进,化解了车厢戏的单调,可即使不穿插,这段几分钟长的戏亦不嫌冗长拖沓。因为它同样是“长”出来的,而不是“编”出来的。

“编”出来的东西是一元的,“长”出来的东西才能多元。

在《继承之战》的台词中,往往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干预现实,它可以推进情节;个人评断,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而剧中人物都是边缘人,看问题角度独特;挖苦现实,表达人物性格;“说该说的套话”,呈现人物的虚伪。

四方面内容同时出现,且参与者的面具不断在变,这使讲述摆脱了对场景、对故事的依赖,虽是老题材,可《继承之战》就是和谁都不一样。

故事没多好,故事打开的世界才好

《继承之战》未着力于情节,但它的情节却最得观众缘,在各路赞美中,“故事好”占据较大份额。

其实,《继承之战》的故事未必多好,无非是父亲洛根与二儿子肯豆缠斗,肯豆的杀招无非说服董事会、收购股票、用揭秘来要挟……类似的剧情似已成“商战片”的八股。

旧瓤子翻出新意,一是观众对洛根、肯豆等人物感兴趣,想看他们在旧套路中如何表现;二是双方矛盾有不可调和性,洛根是为尊严而战,他真正无法接受的是肯豆伤害了他的自尊,从而动摇了他的价值观。肯豆则初期为公司利益而战,担心落伍的父亲让公司毁灭,但争斗中,他渐渐意识到,他真正需要的是被父亲长期遮蔽的自我,为了自由,肯豆不惜毁掉公司。

肯豆永远不可能战胜洛根,因为洛根早在他灵魂中下了蛊,一到关键时刻,他就自动丧失判断力,他始终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恐惧。当洛根突然失控,对儿子也发出大吼时,他装扮出的父爱、包容、温和瞬间破产——那一刻,附在肯豆心中的洛根突然掌控了他。

人物是情节的主人,相同的情节会因不同的人物,而变得好看。

此外,《继承之战》的情节其实是多义的,表面看,它的情节快速、密集,几乎很难用倍速看,可它却能跳着看——忽略部分情节,不妨碍对整体剧情的理解。换言之,《继承之战》中的许多情节不为主干服务,而是在讲别的故事,这就打消了相似感——观众看到的不只有宫斗,还有肯豆与前妻之间的尴尬,小西在两个男人间的自我疗愈,以及父亲洛根现任妻子的谋略——她似乎只想着怎么服侍好洛根,不参与内斗,但她实际上在“扮猪吃老虎”,使自己的权力与利益最大化。

《继承之战》的魅力不在故事,而是用故事打开了一个世界。

故事不值钱,故事背后的世界才值钱

这些年,中国影视剧在努力学习美剧,体现在服化道更专业,角色更类型化,人物对话更富戏剧性,节奏更快,情节更离奇……

有时学习力度太大,成了模仿,比如动辄加入“玩世不恭”,让普通白领、新富人群也装出富了好几代才有的慵懒、冷漠、犀利和高傲,为让他们充分践踏他人尊严,还要添上一两个专门负责搞笑的“工具人”,但最终都会回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于是,所有人又都成一样的了,此前的差异只是“情节需要”。

学习与模仿并非坏事,但止于皮相,体现出最坏的媾和——资本的傲慢与专业人的不负责相结合。它创造了一种语境:情节好,演员自带流量,拼命宣传,影片就能成功。

在不完善市场中,这套语境或许有效。因为资本掌控了推广,事先已以此标准进行过筛选——能较多播出的,一定是符合该语境的剧。这相当于从彩票兑奖中心看世界,来的人都是获奖者,无一例外。

如果市场上只有错误标准筛选后的几部产品,那么其中也会有能“火”起来的,人们再以它为样板进行分析,结果自然越来越偏。于是,情节比内容更重要,脸蛋比演技更重要,出奇比常态更重要……所谓佳作,不过是在许多有偏差的剧中,略有亮点而已。

麻烦的是,这些不成功的剧之间还在彼此抄袭——恋爱必先彼此误会,初吻必缘于意外碰撞,男主必是女主的全能金手指……于是,公共审美被锁定在幼稚期,远离成年人应有的经验。

只修炼服化道,只修炼叙事节奏,只修炼讲故事的技巧,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拍不出《继承之战》,我们依然理解不了,资本是如何内化到人性中,将其扭曲,不仅酿成个人悲剧,还会给社会带来威胁。而戏剧的存在,正是为拆除这些而服务。

戏剧不是完整的逻辑,不是取魅、欺骗之道,它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鉴我们自己。从技术上看,《继承之战》在诸多美剧中未必突出,但从戏剧精神上看,它已成经典,而如何完美把握住这种戏剧精神,应是当下国剧崛起的必修课。

1
查看完整版本: 权斗八股文为何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