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茶界三则警世恒言,好茶,是唇齿生津老丛是
TUhjnbcbe - 2024/3/27 17:43: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小时候上学,数学课的时候老是打嗜睡。

特别是几何。

一看到那些复杂的线条,我就晕了。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答案,我用笔在纸上划来划去,划了半小时,还得不出结论。

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可能真不是读书的料。

数学老师把我当成老大难,三天两头放学后留下来补课。那时候的人还很淳朴,补课什么的也不计较有无收入。

单纯地只是想让学生的成绩提升起来,单纯地只是想减少给全班拖后腿的人。

但是我还是学不进去。现在回想,就是觉得没兴趣。那时候满脑子是金庸古龙,亦舒三毛张爱玲。

母上大人的理想是让我长大当个律师。而我的理想是当个写字的人。

果然现在成了写字的人,每次写到手酸眼花的时候,就无比后悔,早知道当年就听母上大人的话,去考律师证了。省得现在成了个互联网民工,搬砖的那种。

那时候,上不喜欢的课程,总是走神。笔记记得七零八落。知识点也掌握得似是而非。故而,那门课程的成绩,也绝对不会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诚不我欺也。

《2》

前两天去朋友店里喝茶,邂逅了一个新招的茶艺师小妹妹,有着一张胖嘟嘟可爱的婴儿肥小脸蛋。

下雨天,留客天。本来是去给朋友送杨梅,结果雷雨突然而至,只好坐下来喝茶等雨停。

跟她边聊边喝茶,聊着聊着,就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村姑陈。

数学课上的村姑陈,满头雾水,明明听不懂,还要努力地去记住那些概念,公式,定理。

这个小妹妹呢?

我感觉她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学茶。

或者,她思想里是想学好茶知识的,但潜意识却暴露了她的没兴趣。

因为,从表面上,她穿着茶服,梳着中规中矩的发型,泡茶的手法也优美曼妙。

平时也很努力在学习茶叶的知识,还专门准备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老师教给她的茶知识,茶文化。

笔记倒是记了黑压压一大篇,但是,一跟她聊起来,就感觉那些笔记都白记了。

那些知识大多停留在她的笔记本上,只有很一小部分,进入了她的脑子里。

跟她喝过茶聊过天的人,估计都感觉够呛。

懂她的人,会说她粗心,知识点掌握得似是而非,不明真相的人,估计要说她不真诚,满嘴跑火车,纯粹忽悠派了。

偏她还一本正经,丝毫不知道自己讲错了哪里。那萌萌的样子,就更加让我们忍俊不禁了。

幸好她脾气好,性格佳,虽然被我们笑,却也知道我们不是嘲笑,是被她的可爱逗乐了。所以,并没有生气。

而是虚心地向我们请教。我们乐过之后,也认真细致地教她,纠正那些小细节上的误区。

弄明白之后,小妹妹认真地跟我说,村姑姐姐,你把我这些小错误,写到文章里吧,让大家以后不要再闹这种类似的笑话了。

看她的诚意,我答应了。

于是记录如下,也算是做个警世恒言的意思。

《3》

谬误一:好茶,是唇齿生津。

跟小妹妹聊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是好茶?”

这当然要具体到茶类。

每个茶类的工艺不同,树种不同,自然判断茶好与坏的标准,也大大不同。

李麻花说,武夷岩茶的好茶标准,是岩骨花香。非岩,不能算岩茶。无岩骨,不算好茶。岩骨中蕴有花香,才是武夷岩茶之上品。

村姑陈说,白茶国家标准规定的白茶标准是:鲜香淳爽。鲜度是第一味的,茶叶当中主鲜的是茶氨酸,氨基酸的含量高的高山茶,才是好白茶。

小妹妹说,我喝了这半年的茶,我觉得,味道甜的就是好茶。好茶是“唇齿生津的”。

正想表扬她有主见,敢于发表意见,一听到她最后一句,顿时笑了起来。

一旁的李麻花正在喝天心岩肉桂,一口没含住,差点喷出来。她赶紧抓来纸巾捂住,却是呛了个半死。

小妹妹有点脸红,不依:“村姑姐姐,你叫我说,我说了你又笑话我。”

李麻花在一边笑得差点背过气去。我一边给她拍背,一边给小妹妹解释:“不是我们笑话你,是你那句话,语病太多。想一想,你真觉得,好茶是唇齿生津的吗?”

她想了想,瞪着大圆眼睛说,是啊,我老师说,好茶是生津感强烈的。这有什么不对吗?

我解释给她听:“好茶生津当然没错。但你讲的生津部位讲错了。生津,是口腔里的细胞受刺激之后,短时间内大量分泌唾液的一种现象。在我们口腔里,舌头才具有分泌唾液的腺体,嘴唇和牙齿,是不可能分泌唾液的。也就是说,你说唇齿生津,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舌面生津,舌底鸣泉。”

小妹妹一听,呆住了。

翻了半天笔记,才喃喃地说:“难怪,难怪。上次我老师说,好茶是香的,齿颊留香,好茶是生津的,舌上生津。我太粗心了,把两种感觉记混成了一个,就记成了“唇齿生津”了。”

李麻花终于笑完了,她提醒小妹妹,这种重要的要点,可千万不能粗心大意给记混了。一定不能不求甚解。

要不然,人家会觉得你不专业,是半桶水的。

李麻花居然也有提醒人家要细心的一天,这家伙看来已经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4》

谬误二:老白茶的茶汤是粘稠的。

茶过三巡的时候,喝了一泡老白茶。

是我送给朋友的年的醉春烟。足足五年整的老白茶了。

拆出来的时候,一股浓郁的干茶香气,清洁干爽,闻上去十分舒适。

烧水的功夫,大家在讨论老白茶应该是什么样的茶汤。

我故意考小妹妹,就问她,这一次,你先说,老白茶的茶汤应该是什么样的?

她十分地自信,胸有成竹地说,“姐姐这个可考不倒我呢。老白茶的茶汤,是粘稠的!我说得对不对?”

呃,我的脸马上就绿了。

李麻花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我们俩对视一眼,彼此都明白对方因为粘稠这个词,而想到了一些不太好的物体。

记得小学的语文老师讲过,词语是有色彩的,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也就是说词语按所表达的意思,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词。

那么,小妹妹刚才用来形容老白茶的茶汤的这个“粘稠”,它是个什么样的词汇呢?

按属性,它算个中性词吧。

因为粘稠,有时候会形容一些好的东西,有时候也会形容一些不好的东西。

比如,形容好几天没洗头发了,就可以说,头发很粘稠。形容拌好水泥,也可以说很粘稠。

那么,用它来形容茶汤呢?

村姑陈觉得,形容一款茶汤很粘稠,可不是什么好词汇。

从国标里看,好白茶、老白茶的茶汤,应该是醇厚的,是稠滑的,这两个词,才是专门用于形容上好的老白茶茶汤的词汇。

如果形容它粘稠,那我们可能会理解成,这杯老白茶的茶汤,落进了灰尘,掉入了杂物,变成米糊一样的一杯半固半液态的东西了。

而老白茶汤,人家是清澈的,透明的,晶莹的,是液体,可不是粘稠的米糊。

那么,小妹妹是怎么理解的,才把老白茶茶汤理解成“粘稠”呢?

她回忆说,老师确实讲过醇厚和稠滑这两个词语,但她听在耳朵里,觉得稠啊,就应该粘才对。厚嘛,应该稠才对。所以,醇厚稠滑,在她嘴里形容出来,就变成了大相径庭的另外一个词语——粘稠。

小妹妹这浓缩的功力,真是强大啊,快超过孔夫子的“笔削春秋”了。

《5》

谬误三:老丛是苔藓香

喝过了一泡肉桂、一泡老白茶之后,雨还是没停。

李麻花掏出一泡慧苑坑里古井边上的老丛,说,也不能一直白喝你的茶。喝一泡我的吧。

小妹妹一看,两眼发光,呀,姐姐终于拿出好茶来了!

一副欢欣鼓舞的样子。

烫壶温杯,添水泡茶。

趁烧水的功夫,把盖碗的盖子揭开,剪开泡袋里的老丛水仙,倒进盖碗里,闻干茶香。

合上盖子,上下轻晃三下。立即打开盖子,形如花蛤开口的样子,从打开的侧面,闻这股被热汽蒸出来的、老丛水仙干茶香。

我们早已经闻熟悉了的,想培训一下小妹妹喝老丛水仙的水平,就让她先闻干香。

小妹妹千恩万谢地接过盖碗,小心翼翼地打开盖碗的盖子,做成四十角度的样子,凑进去闻香。

她深吸了一鼻子,说,呀,真好闻。原来这就是老丛水仙的苔藓香。

什么?苔藓香?!

我们吓了一大跳。这茶存了半年,生出苔藓味来了?赶紧端起来闻。

气息入鼻,惊讶的心情放了下来,虚惊一场嘛,这哪里是苔藓味,这分明是焦糖香+木质香。

李麻花定了定神,“教育”起小妹妹来:老丛水仙的标志性香气,是木质香,一股上了年纪的,岁月幽深的老木头的味道。可不是什么苔藓香呐。

小妹妹满腹狐疑:难道我又记错笔记了?

拿过小本本翻起来,半晌,从一堆零乱的文字里抬起头来,笑着说:“还真是的,老师讲的时候说,老丛水仙是木质香,是老木头的香气,慧苑潮湿,这些老木头上面经常挂着苔藓。然后我就记成是苔藓香了。”

说着很不好意思地向我们道歉。

木头上带着苔藓,可不是苔藓香。如果茶树上带着苔藓,这茶叶采下来就会有苔藓香的话,那牛栏坑肉桂就应该有苔藓香——因为坑涧潮湿,茶树枝干上大多都挂满了苔藓。

然而并不是如此。

于老枞水仙而言,它是乔木,能长高长大,寿命也长,它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它的长寿命所赋予的纤维感,胶质感,浆感。

而并非生长环境所赋予它的苔藓味。

有一些山场不好的老丛水仙,也有可能有苔藓味,但那就不是顶级老丛的标志了。

《6》

有时候真心觉得,庸医伤人呐。

像这位可爱的小妹妹,穿着茶服,坐在那里用标准的茶艺师的手势泡着茶,要多专业有多专业。

她还学着村姑陈写品茶笔记。

不懂行的人,一看她这作派,立刻就会感觉到专业,产生信赖感。谁相信她半年前才开始喝茶呢?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这位小妹妹,生着一张可人的脸,却是粗心得不行,把许多茶知识,都弄混淆了,记岔了。

讲得似是而非不说,还指鹿为马。

但是,因为有茶馆的工作做背景,有茶艺师的服装做道具,外行的人,丝毫感觉不到她的漏洞。

抛开学识,这位小妹妹是真的情商很高,也很善解人意。

但卖茶,始终是一件需要专注,需要专业,需要严谨的工作。

仅凭灵活的口才,是混不了饭吃的。

顾客终究有一天会喝懂茶,终究有一天会发现你讲的东西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到那时候,精心垒起来的形象,可就一夕崩塌了。

所以,喜欢她归喜欢她,我还是苦口婆心地跟她说了一下午的道理。

相识就是有缘。

感觉到不足而不说出来,任由人家继续错下去,并非良人所为。

幸而她也听得进去。

希望未来,这位小妹妹能继续努力,放下粗心,专心学习,在茶界混出一片天地来。

我能送给她的,只有一句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界三则警世恒言,好茶,是唇齿生津老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