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孩子的安全感,怎么来
TUhjnbcbe - 2024/8/15 6:32: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www.txbyjgh.com/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的对立面和反义词应该是危险。

那是什么危险呢?肯定不是自己危险。是身边的环境,身边的人危险。

由此可见,安全感孩子感觉到周围的人和环境,不会伤害自己。他能安心地待在其中,放心地探索和体验。

有安全感的孩子,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是对着他笑的,外界不会轻易伤害自己、抛弃自己。

而每个孩子,都是从家庭开始认识世界的。

01

孩子安全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来源,便是家庭的稳定性。也就是,至少家庭在孩子眼中是安全的,值得无条件信任的。

这个稳定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情绪的稳定性

谈起安全感的时候,常碰到家长会问我:“孩子从小都是我自己带的,也都是母乳喂养的,平时陪他的时间也不少,他怎么还会没有安全感呢?”

这里我们就需要谈到一点,物质的安全感,和情绪、情感的安全感。

在当今中国,还会吃不饱、饿肚子的孩子基本找不到,物质层面的安全感,孩子们基本都能得到满足。

更重要的问题便是情绪、情感层面的安全感。

这就来自于父母情绪的稳定性。

父母生气发火,对孩子是意味着危险的。这要么意味着一顿打骂,要么更严重一点会被赶出家门,在楼道里反省错误。

意味着危险,也可能意味着被嫌弃,被抛弃。

这对于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更糟糕的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发火:昨天起床拖拉挨了骂,今天考试成绩不错,爸妈心情好,又没骂我……

一头雾水,毫无头绪。

为了保证安全,只能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做好一切该做的事情。

家里不是放松的地方,更像是在敌人的对面安营扎寨,危机四伏。

b.家庭的规则

家规,其实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传统。在现在听来似乎有些陈旧、古板,赶不上新时代的自由氛围。

但,家庭规则,必要而有效。

曾听家长说:“一家人,还搞得像外人一样,那么多规矩,太见外、太别扭了。”

家庭教育,有时候就是需要见外,需要界限,带点公事公办的味道。

紧接着我们上面谈的,当我们以情绪来表达“规则”,也就是说做错了事情骂一顿。其实,特别不具有稳定性,也不可预测。

做到情绪完全稳定,基本前后一致,太难了。

我们总是很奇怪,明明自己都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发火,孩子怎么还总是踩雷?

更大的可能是,在孩子看来,真不知道父母是为啥发火。

今天心情好,怎么看孩子都是可爱的,明天被老板骂了一顿,看孩子浑身都是毛病。

太正常,太符合人性特点了。

就是因为人太容易被各类因素左右,难以做到绝对的一致和稳定,我们国家治理才需要用“法治”代替“人治”。

规矩是死的,固定的。能带来确定感和安全感。

固定的东西,是可预测的,可规避危险的:我只要不踩那条线,我就安全。

就像红绿灯的存在,会让你在绿灯过斑马线的时候,理直气壮、大摇大摆一样,孩子也需要知道,自己的绿灯在哪里。

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味着安全;无限制的自由,却是处处危险。

c.父母关系的稳定

这一点应该比较好理解。

我们把一个家庭比喻为房子的话,父母就好比这个房子的承重梁。

整个房屋的倒塌还是稳固,都取决于这个承重梁。无关紧要的墙壁装修得再漂亮,都至多是锦上添花的配饰。

若是承重梁不稳,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稍一激烈,便将“离婚”挂在嘴边。

抑或者,虽然不吵,但是貌合神离,几乎不沟通。

这个承重梁,随时可能会拆伙,对孩子而言,就意味着房屋倒塌,彻底失去家庭。

这个危险,是毁灭性的,崩溃性的。

家如果不成家,又谈何稳定,何谈安全呢?

在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之前,父母和家,就是孩子的天。

02

父母的力量感,是除了爱之外,真正能带给孩子支撑的要素。

力量感可以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孩子自己来寻求帮助,拒绝父母陪伴,甚至不愿告诉父母真正的原因和困难。

有的是觉得父母不理解。

有的是觉得父母知道了只会担心、焦虑,没办法真正地帮到自己。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帮助到他们,孩子的这种“失望”,是必须的,也是有意义的。

我理解的这种帮助,其实不是解决问题上的,而是心理层面的。

是孩子报告自己遇到困难之后,淡定、冷静,胸有成竹的态度,是能够与孩子一起面对困难的勇气。

这可以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感。

你放心去闯,有爸妈在,天塌不下来。类似这样的勇气。

若是遇事父母比孩子还焦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父母就先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日子看不到希望了。

惨了,孩子更会惶惶不可终日。

哪还有安全感可言。

03

紧接着前文,我们要谈的是,父母有力量,却不需要时时展示自己的力量。

必要时往后退一退,当当裁判员,也是教育策略。

归根结底,孩子总有一天会需要独自面对世界,最大的安全感还是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信任。

就像成年人流行的安全感来源是: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身体健康。

孩子同样需要逐步建立对自身能力的信任,相信面对某些困难和危险,自己能够应对和处理。

凡事想到父母,依靠父母,信任父母超过信任自己,这在孩子成长的早期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但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就需要拥有信任自己的能力。

我们常说要带孩子见世面,看世界,于是花重金带孩子旅游,出国。最终却变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只是看过,欣赏过,却没有真正体验过。

没有机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遇事都是一句:“爸妈,快来呀。”

一招通杀。

孩子从没有自己上阵杀敌过,一点点腥风血雨,就能吓得他们手脚发软。

见势不对,马上撤退。

对危险太敏感,以致于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半步。仿佛走出家门,外面都是毒蛇猛兽。

身披铠甲,功夫在身,外面纵使荆棘密布,也是所向披靡,一路平安。

是为安全感。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的安全感,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