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2月29日电题:“我已躬身入局,势要共渡难关!”——战“疫”一线医生黄霞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2月28日,重庆万州春光和煦。在重症隔离病房鏖战中病倒的黄霞,经过短暂休整,又重回应急病区。
穿上防护服,戴好护目镜,紧了紧手套,推开通往隔离病房的木门。一瞬间,身材娇小的黄霞又恢复了“战士”的元气。
医院重症医学主治医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37岁的黄霞主动站了出来。她申请调到新组建的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参与临床救治。
黄霞从事重症医学救治工作已有10年,医院任命她为应急病区副主任。
她把6岁的儿子送回梁平老家,让父母帮忙照看,只告诉他们:“我要忙一段时间!”
“疫情就是命令!”黄霞说,“即使也担忧过风险,但从来没有想过退缩!”
“我已躬身入局,势要共渡难关!”加入战“疫”的第二天,黄霞在日记中写下了这句话。
医院是新冠肺炎渝东北片区救治中心,负责接收周边9个区县的确诊患者。
黄霞每天都会到重症隔离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一个寒气逼人的夜晚,忙碌了一天,换下班,黄霞正准备在休息室眯一会儿。
突然接到值班医生从隔离病区打来的“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通知护士准备呼吸机和相关物品!”挂掉电话,在同事的协助下快速完成防护准备,黄霞径直奔向病房,立马开始组织抢救。
实施气管插管,行深静脉置管,使用药物维持血压、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黄霞带领团队,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凌晨3点多,拖着酸痛的双腿,黄霞走出病房。
她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天很冷,她的衣衫却早已被汗水打湿。距离她参加第二天早上的交接班会议还有四个小时。
特殊时期,救治任务重、压力大,黄霞和“战友”们很多时候都是连轴转。
虽然辛苦,但每当有患者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医护人员们别提有多高兴。
1月28日晚,医院的一间病房内暖意融融。黄霞喜上眉梢,给患者蒋某带来了好消息:“祝贺!您明天就可以出院啦!”
44岁的蒋大姐一把抱住站在病床边的黄霞,眼睛湿润了。
过去一段时间,作为她的主管医生,黄霞带领团队,不仅对蒋大姐进行精心诊治和护理,还经常和她谈心,给她鼓劲。
“是他们让我不断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蒋大姐说:“他们的专业救治和精心呵护让我感动。”
在黄霞看来,医护人员和患者也是亲密的战友,需要共同努力,战胜疫病。
来自巫山的蒋大姐是医院接收的第一名确诊患者,也是重庆市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
每一位患者治愈出院的背后,都凝结着黄霞和同事们的心血和付出。
2月19日晚,在重症隔离病房接连抢救两个危重患者以后,黄霞突然感觉头晕、作呕,腿也开始发软,差点瘫倒在地。旁边的两位护士见她站立不稳,才立马将她扶到清洁区。
帮她摘下护目镜和口罩的那一刻,两位护士都心疼得哭了起来:深深的印痕压在她苍白疲惫的脸上,口鼻上还有不少呕吐物。
同事赶紧给黄霞吸氧,她这才慢慢恢复了状态。“可能是在全副武装下高强度工作引起的缺氧。”应急病区主任崔勇分析说。
医院要求黄霞休养一段时间,并给她安排了心理辅导和健康检查。
“大家都在忙,我怎么坐得住?”休息两天后,黄霞就软磨硬泡,医院提出回到重症病区工作的申请。
在对她的身体状况检查评估后,医院于2月28日批准她的申请。
黄霞一刻也没有耽误,她当天就进入到重症隔离病房,继续和同事们一起战斗。
病房内,一缕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脸上,那双带着血丝的眼睛更大更亮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