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2022中国房颤
TUhjnbcbe - 2024/9/15 14:12:00
13:5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我国约有万人罹患房颤,房颤可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脑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房颤联盟(CNAFA)于年成立,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年6月6日是第10个中国房颤日,上海卒中学会积极响应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号召,普及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提高大众对房颤危害的认识,加强对卒中预防的重视

提问1:房颤有哪些危害呢?

李毅刚教授:房颤是一种快速的、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我们近期发表在《LANCET》子刊上,发现上海的房颤发生率是0.88%。那么因为有26.8万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危害是众多的。脑卒中、心衰的发生率增高,死亡率上升,生活质量下降。其中,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相较于没有房颤的患者,在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中,卒中风险增加5倍。房颤所造成的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30%。脑卒中危害巨大,致残、致死,还有复发率都非常高,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对家庭、社会都有巨大的负担。另外,房颤还会产生心力衰竭,房颤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3%,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重症心衰。房颤使心衰患者四年的死亡风险增加52%。除此之外,房颤还增加痴呆风险达到2倍之多。因此,为避免危害的发生,应该尽早干预。

提问2:房颤患者有哪些因素会易诱发脑卒中呢?

李毅刚教授:房颤患者诱发脑卒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龄因素。年龄是随着年龄增大,风险越高,特别是老年房颤患者,风险最高,亚洲人(风险增加)更特别(显著)。研究显示:亚洲人群从55岁开始,脑卒中风险就已加大。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前有脑卒中病史,这些都是卒中的高危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不运动,这些都是增加房颤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另外我们还要知道,有家族史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房颤,也容易发生房颤脑卒中。这些因素我们很难去预防,但有的因素我们可以避免或者是减轻这些危险因素的,包括以前有疾病或者是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梗应尽早控制,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高血脂,尽早减肥、禁烟、戒酒,适量运动,而且是有氧运动,早发现早治疗。

提问3:在确诊房颤以后,通常会采取哪些治疗呢?

朱文青教授:我们在确诊患者诊断为房颤以后,那我们应该根据房颤的类型,跟它发生的时间来进行分别的处理。如果这个房颤发作的时间小于48小时,那我们可以直接给患者进行转律;如果说时间超过了48小时,那我们应该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面,来进行转律。那么转律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一个就是药物复律,包括我们常用的胺碘酮、伊布利特等等;第二种方法就是电复律,通过电击的方法,使得我们心脏重新恢复窦律;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导管消融的方法,这是一种微创,可以使得房颤能够得到根治的一种手术。那么,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复律的方法,在复律以后,我们最好采用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形成。所以这个抗凝治疗,将会贯穿于整个治疗的过程当中。

提问4:什么是射频消融治疗?能根治房颤吗?

朱文青教授:射频消融是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简称,通常是通过心脏电生理技术在心腔内进行标测、定位以后,将导管电极放于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部位,称为病灶处或异常传导区域。应用射频电流的方法,使得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或损害,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射频消融是一种干燥效应的电流,以高频、低功率的双极方法进行释放能量,使得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使心肌细胞脱水、干燥,形成范围比较小、边界比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凝固性坏死。这样的话就使得局部的病灶能够消除。

射频消融治疗不破坏周围的一些正常组织,基本上不产生气泡,所以对血细胞的破坏也比较小。由于射频消融治疗具有高频性,因此不产生神经细胞纤维的损伤,所以也不产生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或者说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小的,那么由于它损伤比较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就比较小。

目前,房颤射频消融术主要还是以肺静脉电隔离为主,因为我们70%以上的房颤都是起源于肺静脉。当然了,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复发性。但是,对于阵发性房颤,对于突发性、尤其是年纪相对比较轻的这种特发性房颤和孤立性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所以,建议房颤一旦发生以后,应该尽早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提问5:很多房颤患者都会进行抗凝治疗,有的患者可能吃了一段时间就自己停药了,这样是否安全?应该坚持服用多久呢?

刘学波主任:房颤的抗凝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因为房颤可以增加脑卒中风险,那我想在治疗抗凝的策略方面,心脏科医生都会根据房颤的发生与否,会整合它合并的危险因素和基础的疾病,综合分析得出抗凝的治疗策略。这样的抗凝治疗策略应该来说基于它风险的比较、持续、慢性的过程,那么抗凝治疗应该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在抗凝治疗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动态的来评估缺血或者(出血)风险的转换。那么,我们在临床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您来随访,我们一起来观察它的疗效,它的其他整合治疗方案的效果,包括用药之后的出血。那么这里面的话,其实我们的原则非常清楚,抗凝治疗的确不是一年以后一定是需要停药或者自己停药,那么这点非常明确,同时目前现代的房颤预防卒中的抗凝治疗,现在有我们非常新型的抗凝药,这样的药它不光有优秀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那么它不需要常规的像华法林既往的一个长时间的监测,增加患者很多的麻烦,同时又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那么我想其实房颤治疗总体的原则我们还是需要来把握和坚持,患者和医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提问6:什么是左心耳封堵手术?能代替抗凝吗?

卜军教授:心耳封堵术(LAAC术),指的是采用微创介入的手术方式穿刺外周股静脉,经外周股静脉送入国产或进口的盘式或塞式封堵器到左心耳,然后把左心耳封堵住,从而可以预防左心耳血栓的形成,最后达到降低栓塞事件的目的。现在看来,心耳封堵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没有明显的痛苦,而且恢复比较快,安全,成功率非常高。

去年《JACC》发表的PRAGUE-17研究,它的4年随访结果表明,在高危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在预防主要不良的心脑血管事件方面不劣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同时可显著降低非手术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左心耳封堵术可以为不能够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不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提问7:目前上海已经逐步解封,对于依然居家隔离的房颤患者,该注意些什么呢?

樊民教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房颤隔离期间一些管理的看法。第一,希望大家能够学会房颤患者症状的自我管理。房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第一个是心率的加快,会导致心慌。那么心率的管理其实学起来很简单,大家可以学会自己搭脉搏,数一下一分钟的脉搏,这样能大致反应你的心率情况。如果心率比平时有所加快,那么家里如果备有倍他乐克这一类的药,可以吃上小剂量的药;如果心率仍然达不到满意的控制、仍然还有症状,医院门诊进一步就诊。第二个房颤常见的症状是一些类似心衰的症状,比如说气急、脚肿。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家里备有利尿剂,可以用利尿剂消肿。如果通过自己的药物调整仍然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医院门诊就诊。

第二方面的问题是有关房颤抗凝的问题。房颤最大的风险就是血栓,尤其是引起中风的风险。那么抗凝药我们不建议随便的停药或减量,如果需要停药或减量,一定到门诊和熟悉你病情的医生沟通,根据医生的医嘱来调整抗凝药的使用情况。

第三个方面需要和大家沟通的是房颤管理过程中定期随访的问题。因为前段时间都封医院看病,但是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定期随访让医生了解你这段时间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已经在家封控两个多月的广大房颤患者们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时间,医院,找到你的医生进行这段时间情况的随访。

李毅刚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心脏电、结构重构及心脏介入诊疗,新碳纳米管技术在心肌定向生长和同步化收缩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国际创新或国内率先开展多项射频消融技术,包括无线精准消融、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术。率先研发出了长时程心电远程诊断系统,建立了最大的远程心电诊断平台(万/年)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朱文青教授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国家二级正高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诊断学系系主任

医院房颤中心主任

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

心脏节律亚专科主任

美国心律学会Fellow

最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疑难的心血管病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刘学波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心内科主任

擅长心血管疾病诊治

擅长腔内影像和生理功能技术精准诊治冠心病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卜军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

专家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房颤、心动过缓、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微创手术及药物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樊民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心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以冠心病介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要专业特色,在业内率先探索针刺麻醉与心血管介入相结合。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2022中国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