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四首七律是当年某诗词比赛的网友作品。当时受邀作为评委,进行了简单点评。比赛要求是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写七律一首。分析作品,其实也是一种提高自己对文字理解能力的手段,对提高诗词创作水平也是很有促进与帮助的。平时我们在读别人作品时,也不妨可以做做分析。
七律春风又绿江南岸--网友1
许是怕春偏又春,红花次弟笑离人。
东风又绿江南岸,旧梦重回洛水滨。
每忆踏青常执手,如何教我不思亲。
忽观水上浮芳影,痴立桥头疑是真。
评:读完此诗。首联的“又春”与颔联的“东风又绿江南岸”是否在意思上有重复嫌疑?两者均是春又来了的意思。而且首联下句的“红花”与此处的“又绿”是否略微矛盾?所以,首联联建议可以琢磨调整,或者颔联的“东风又绿江南岸”调整,两者择其一。
颈联的“如何教我不思亲”情感略早显露,故此尾联采取强拗解析。其实,“忽观水上浮芳影,痴立桥头疑是真。”已经是如何教我不思亲了,何必喊出“教我不思亲”。
首联去掉,尾联再去掉,中间二联保留,调整为七绝也未免不可。
东风又绿江南岸,旧梦重回洛水滨。
每忆踏青常执手,如何教我不思亲。
作者还需继续努力,对于七律谋篇结构应注意,多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七律春风又绿江南岸--网友2
千里江南草木新,采茶人作赏花人。
寒襟扫过叶边露,香瓣妆成梦里身。
黄鸟啼中皆旧忆,清溪水底岂无春?
隔年好景复相问,除却桃花不是真。
评:“采茶人作赏花人。”此句不明觉厉,是否有偷懒嫌疑?既然首联是赏花人,那颔联是否应该写如何赏花才好?颔联感觉跳跃过大,与首联有脱节嫌疑。
另外“香瓣妆成梦里身。”“清溪水底岂无春?”“除却桃花不是真。”这三句的感觉都比较模糊,所表达的意象是为了说明什么呢?没有交代明白,容易令读者一头雾水。所以,这就造成整篇作品,在情感脉络上比较凌乱,令读者读完有种无所适从感觉。或许,作者是想表达身在春天不知春,但没把握好,故此就令人不知道写啥了。
这首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意象的处理与组合上不妥当,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需在结构与脉络上再好好梳理为上。
七律春风又绿江南岸--网友3
和风不住送青茵,细露悠然涤旧尘。
淡月半窗明玉案,清醇一盏醉芳春。
痴吟世外桃溪水,乐见江南柳色新。
两鬓飞霜无恨意,三更笔底悦诗珍。
评:本首作品给人的印象是,作者的情在诗外,未能融入诗的文字当中,有旁观者的感觉,读者代入感不强。好像作者就是在自说自话,念一些与自己不太相关的文字罢了。
首联与颔联有明显的脱节嫌疑。颔联与颈联,颈联与尾联,也是如此,各自为政。感觉每联单看还可以,组合后却略感跳脱,互相这边没有内在的情感关联。而且尾联有强拗痕迹,就是写到这里感觉强行拉扯上说情感。
作者应该注意,写诗词时需要做好情感脉络的勾连,而不是简单的铺排文字,必须赋予文字情感才是。
七律春风又绿江南岸--网友4
东风破牖又逢春,青石桥边次第新。
细雨和风穿柳燕,长亭紫陌旧时人。
犹欣斗草斗花事,怎若多愁多病身。
最怕流光划向晚,迢递音容忆不真。
评:首联的青石桥边与次第新组合稍微别扭,次第新的应该是草木植物。最好这里点明这一点,或者在下一联点明啥玩意儿在次第新。但是作者非但没有点明,而颔联也不是回应这里,直接跳出去写别的东西,所以,这里就变得稍微虚浮,感觉有些无根之萍。
颔联的“穿柳燕”“旧时人”作为对仗来说略松,但两句的意境还是可以的,如果单看意象的话。建议这里的对仗可琢磨的更工整些。
“犹欣斗草斗花事,怎若多愁多病身,”在意思上尚可,但在文字写法上流于虚滑,非七律写法,这两句是填词的写法,建议调整琢磨。尾联的文笔写法也是偏于填词,非诗家语,也应调整。
#诗词#
掌握写七绝捷径,方法最重要。皓首临流还自照,他乡春色莫嫌多
我辈天涯路如此,他乡故事梦依然。写七律2首说红尘避世
梅花七绝10首,如何从各种角度咏物?关键是学会立意破题
陆放翁这6首桃花七绝不算好,但其手法推陈出新,正适合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