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是如何被“健美猪”绊倒的-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曾有专家表示,“我们是个猪肉消费大国,管住了猪就管住了CPI,猪很好管,所以我们一定能控制住CPI。”
事实是,很好管的猪我们并没有管好。双汇的18道检验手续也没有检出的“瘦肉精”,已在全国猪肉消费市场掀起了波澜。
绵阳双汇之前每天屠宰1600头生猪,现在每天300头;漯河双汇总部以前每天消化掉6000头猪,现在每天只有800头。这次瘦肉精事件对双汇的影响很大,估计直接和间接损失将会超过100亿元,甚至可能接近200亿元。
2010年双汇集团收入突破500亿元,按照业内人士的预测,此次“瘦肉精事件”将会至少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甚至接近四成。
不仅如此,对于双汇连锁扩张战略,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菜场,一家一直打着
“双汇专卖店”的店铺,悄悄将招牌改成了“品牌肉专卖店”,尽管门店各处还贴满了双汇的品牌标志,冷鲜柜上“双汇专卖店”几个字还没有遮去,案板上还赫然放着3月12日的双汇品牌猪蹄,但摊主却一口咬定:“我们年内就没有再卖双汇的肉了,价格太高,我们是从上海农产品中心进的肉。”不过,旁边另一家肉食店的摊主却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她的牌子是昨天才换的。”
受到负面影响的不只是双汇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菜场,“雨润”专卖店店主告诉,近日的收入比平时少了100元~200元,缩水一成左右,“雨润”和“金锣”的门店都打出了降价促销的广告,“苏食”专卖店还在门店内挂出检验合格证,证书上写道:“本批产品来自非疫区,不含瘦肉精,经检验合格。”但消费者显然并不领情,依然购者寥寥。
但东吴证券分析师姜飞认为,猪肉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消费刚性的食品,高端消费者可以改吃其他食物,中低端消费者撑不了多久还是要消费猪肉的。长期来看,如果没有其他重大事件发生,猪肉消费将恢复平稳;不过消费者对双汇品牌的信心,恢复周期可能更长,这为其他肉食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
奶源肉源都靠抢
在“18道检验、18个放心”的大力宣传下,虽然比相同品质的同类肉品贵10%~30%,双汇冷鲜肉还是很多中高收入阶层消费者的首选品牌,其专卖店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放心店”、“民心店”和“民生店”,发展十分迅速。
从1999年起步,到2007年,双汇冷鲜肉专卖店已发展到500多家店,跨出了河南省,在四川、江西、河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北京形成了跨区域连锁,但由于冷鲜肉的运输半径只有300公里,这就要求双汇省外生产基地及物流建设必须同步进行,但事实上,双汇的省外生产基地及物流建设远不能满足连锁零售络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从2004年起,双汇的商业连锁体系不断暴露出越来越大的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说,多数肉食品企业的零售终端都是加盟店模式,承包者交一笔加盟费,由企业向这些门店统一配送肉食产品。但是由于扩张过快,肉食品企业没有足够的产品向所有门店配送,导致的第一个后果是不论好坏,什么样的生猪屠宰加工厂的肉都可以收购;与此同时,销售终端无法获得足够的产品,就会自己偷偷从别的渠道进货,打着品牌企业的旗号出售。
双汇的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虽然投资方不同,但都归双汇商业公司管理。2003年后随着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双汇商业公司对迅速膨胀的门店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表现之一就是放松了对加盟店的管理。双汇对加盟店只提供门店选址论证、开业指导、物流配送、统一促销等方面的服务。但即使是最基本的货源与配送,双汇此时也遇到了挑战,其内部的产销供应链衔接不畅,导致了省外门店的冷鲜肉供货不稳、价格多变,直接影响了省外门店的基本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