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沈洪溥警惕新一轮楼市调控用力过猛avfuitpb
TUhjnbcbe - 2020/6/21 13:04:00
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

沈洪溥:警惕新一轮楼市调控用力过猛


■经济人之沈洪溥专栏 进入2010年,楼市调控*策再次经历了一次起落。年初,国办的通知还要求,“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到了3月,仅有国土部跟进突击检查及国资委跟进“央企退出”等“规定动作”。可未及多久,*策指向就变成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至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信贷紧缩、购房实名、二套房认定等必杀技迭出,某些嗅觉灵敏的地方*府,则甚至还有所谓经适房业主再次置业需退回已购经适房等“奇招”出台,连环重击下,房地产市场倒是由大热而速冷,虽价格未崩盘,但成交已低迷,仿佛上述*策确是及时雨,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策属性论,其实不过是传统打法,无非是对需求方的融资能力进行更严格管束,是以“一刀切”的手段,让有效需求迅速萎缩,以达到管制价格过快上涨的目的。这根本不是治本之策,而只是权宜之计。 特别是,如今,由上而下各出奇招,已存在用力过猛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领域长期以来的问题根本是什么?简而言之,是供给不足,需求过剩,无法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以此为基点,*策目标就不该是为解决房价高与低的问题。客观地看,房价的暴涨仅反映了投机的力量,是资本的顺势而为,反映了供不应求的现实和预期。只有调整供给结构、平衡需求总量,才是让楼价体系逐步恢复正常水准的关键。 用力过猛产生的问题至少有二。一是可能导致今天短期成交萎缩带动价格下行后,开发商或捂盘或观望,等下一轮需求反弹时,再现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经济学术语称之为“蛛效应”。二是要警惕以增加保障房供给的名义、挤占商品房用地供给的现象普遍化,目前,商品房实际供地面积的萎缩,是导致住房市场供不应求的最大根源,而保障房的划分层次之复杂、生产效率之低下、自身属性之模糊,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平抑需求乃至呵护弱势群体的能力。自有经适房制度以来,其保障效率、公平与否有目共睹,后来,限价房又以具有*策属性的商品房名头横空出世,除了挤占普通商品房的土地资源,挤占真正为穷人服务的廉租房的*策资源,几乎百无一用。 因此,笔者建议,从管制价格、抑制需求的角度看,当前调控*策不妨适当稍缓。接下来,通过持续性的*策手段为市场纠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促使供给结构调整,才是促使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走上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 一是简化保障房供给管道,增加商品房供给规模。首先明确只有满足*策规划等要求的廉租房,才是唯一有资格享有*策性土地划拨的保障房类型,其他土地供给一律进入商品房生产流程,鼓励开发商提供更多商品房源。 二是提高商品房生产效率,对有捂盘惜售、变更规划、拖欠工资等不良记录的开发商实施“零容忍”,同时对在规划设计、市场销售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开发商进行扶持,鼓励房地产业规范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行业透明度。 三是从短期内提升住房市场供给的角度出发,或可考虑在满足土地取得、建筑质量合规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单位自建房,通过增加住房市场竞争主体手段,提升区域房地产市场的效率。 总而言之,系统、根本地整治楼市,*策依据不应死盯需求不放,毕竟在一个传统的卖方市场,整理供给结构、理顺供给机制更为重要。笔者期待,未来*策组合拳能更多关注供给层面,千万不要只一根筋地对需求出重拳,既往“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的历史循环说明,单方面用力过猛其实于事无补。 顺带说一句,即便因为房地产“死猫跳”导致某一区域市场崩盘,也没必要紧张过度:一则,房地产领域信贷总额不过占全部信贷的20%不到,二则银行住房信贷超额抵押率仍平均在160%左右,三则中国还有60万亿储蓄总量(相当于G DP的180%)作支撑,下跌30%也不会引发系统金融风险。(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本版个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洪溥警惕新一轮楼市调控用力过猛avfuit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