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又称致命性心律失常,也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恶性室早,阵发性室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形型及尖端扭转型室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室率的心房颤动,房扑动伴快速房室结下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医院终止心律失常方法:
1、快速心律失常
1.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首选胺碘酮,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缺血者。静脉胺碘酮一定采取负荷量加维持量的方法,静脉负荷量3—5mg/kg,稀释后lO分钟内静注,如果需要,10—15分钟后可重复1.5—3mg/kg,维持量起始为1.0mg/kg,6小时后0.5hg/kg,静脉维持最好不超过3—4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已控制的室速又复发的情况,可以再给一剂负荷量,将维持量增加。也可选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次选利多卡因。
1.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用电复律电复律是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恶性室速心律失常持续存在时很快引起晕厥、抽搐、阿斯综合征、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在1分钟内进行电复律的成功率可达90%,而每延长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一10%。因此,在发生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首先应判断患者的意识是否发生改变、大动脉搏动是否存在,一旦发生意识障碍、大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不应鉴别室性还是室上性,应立即电复律,在电复律设备能应用之前,坚持不懈进行有效的心外按压(快速压:次/分、用力压:5em)。具体应用一般第1次电复律的参考能量为:室速—J,室扑和室颤—J,经食管电复律20—50J。如要重复除颤应在5个CPR胸部按压与通气周期后进行。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应用可使复律和除颤的成功率提高2—3倍。
1.3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室率的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患者当旁路有前传功能、不应期较短、又发生房颠时,极快且不整齐的心房颤动波会选择性地沿旁路快速下传心室,从而引起快而不整齐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因其心电图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aS波且节律绝对不整齐,相对较易与室速相鉴别。尤其当患者旁路的前传不应期过短时,房颧异致的快速心室反应有可能恶化成室颤而发生猝死。处理措施:对预激伴房颤,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首选同步心脏电复律;如血液动力学尚稳定,首选胺碘酮静脉输注,胺碘酮的剂量和用法:①负荷剂量+静脉滴注维持:静脉负荷一mg,5%的葡萄糖稀释,10分钟注入;10—15分钟后可重复mg;静脉维持一Irag/rain,维持6小时;随后以0.5rag/min维持18小时;②24小时内用药一般为1mg,最高不超过0mg;③静脉胺碘酮最好不要超过3—4天;禁用维拉帕米及洋地*类药物。
1.4房扑动伴快速房室结下传当房扑伴2:1下传突然变为l:1下传时,血液动力学迅即恶化,发生阿斯综合征。这可能与房扑时心功能受损、交感神经激活、房室结传导突然加速,尤其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心房频率减慢,使1:1房室传导成为可能。处理措施:一旦房扑转为l:1房室传导,应立即给予同步电复律,一般选择能量为50—J。迄今为止终止房扑最有效的药物是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率可达70%,但应注意心电监测,警惕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必要时可先补钾、补镁。
2、缓慢性恶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恶性心律失常多见于程度较重的病窦综合征及三度房室阻滞。心律低于40bmp时,即使心脏正常,凭借增加每搏量的代偿作用已经不能完全抵消缓慢心率对心排血量的影响,患者会出现脑缺血(头晕、健忘)、肌肉缺血(乏力)、心肌缺血(胸痛)等全身缺血的症状,长此以往还可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三度房室阻滞患者近45%阻滞部位在希浦系,逸搏点的位置更靠下,逸搏心率慢,极易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处理急性可静脉输注异丙基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长期治疗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临床上对于高危心律失常应当反复培训,力求做到熟练于心,可以快速识别、尽早处理,防治恶化蜕变发生猝死。对于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应提高认识。及早采取措施,此外还应注意水电平衡尤其是电解质紊乱、基础心脏病状态、心功能情况等临床情况,注意心电图的细节改变,如QTc间期延长或缩短、窄而高的QRS波群、T波电交替、RonT室早、短长短周期现象等。
3、结语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明显的变化,危及患者的生命体征,若不及时处理会引发急剧恶化,或原已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因发生心律失常。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功能明显加重、恶化,使患者处于极不稳定的状况,需要紧急处理。
可见,研究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情况总结具体可行的处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借鉴。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