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这四个要点
TUhjnbcbe - 2020/12/7 1:51:00

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是以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通道阻滞剂。由于胺碘酮的药效学、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有诸多复杂的特性,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其用药途径、方法和剂量因人而异,切不可"公式化用药",在临床应用时有四大注意事项。

全面了解电生理作用机制与药代动力学

1.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因此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2.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分布容积大。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

3.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需数天至数周起效。静脉注射后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较快。

4.清除半衰期长,终末半衰期可达13~天。

5.剂型不同,作用不同。静脉使用早期主要表现为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作用;口服使用负荷量后,以Ⅲ类作用为主。

正确掌握适应证及用法用量

胺碘酮使用适应证广泛,静脉可用于除颤无效的室颤/室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电风暴”辅助用药、房颤的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房扑等。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胺碘酮静脉应用推荐

口服片剂可用于房颤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心衰患者可作为首选以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伴器质性心脏病、无ICD植入指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等。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等联合发布的《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推荐胺碘酮转复房颤及维持窦律需分次给药。

美国房颤指南胺碘酮应用推荐

明确疗效与累积量的关系

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用药,胺碘酮都需要累积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药效。累积剂量是指口服维持量之前的总量,包含了静脉推注的负荷量、静脉维持量、口服的负荷量。单纯静脉负荷法适用于短期使用和无法口服的情况;静脉加口服负荷法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单纯口服负荷方法适用于病情并不紧急和预防的情况。

一般而言,恶性心律失常的维持剂量比房颤的维持剂量高。用药早期及减少维持量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复发,绝大多数是因为胺碘酮的累积剂量不够。所以,如果临床上确定心律失常早期复发与剂量相关,可以进行再负荷治疗。

正确处理不良反应

加强随访和监测

静脉使用胺碘酮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损害、静脉炎、低血压、缓慢性心律失常。而甲状腺功能异常、肝损害、肺*性是长期口服胺碘酮的常见不良反应。

肝损害是静脉使用胺碘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发生在静脉治疗后的3~6天。出现肝功能损害者,应减量或停药,给予保肝治疗后可在数天内恢复正常。

胺碘酮使用的最初3个月内,由于胺碘酮的碘含量较高,当胺碘酮进入体内后,促甲状腺激素(TSH)会有一定程度升高,这是生理反应。所以,在3个月内,一般不推荐常规监测甲状腺功能,但在服药前需要对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服药3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查。

此外,长期口服胺碘酮的患者,要特别注意监测血钾浓度,建议血钾应维持在4mmol/L左右,以免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若患者出现不耐受,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可考虑中医中药治疗。梁铁*等通过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例心律失常患者发现,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房早、室早的发生率(P0.05),其可能的机制是:

①对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调整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心肌的复极和传导系统的功能;

②降低或抵消肾上腺素引起的β受体兴奋效应,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降低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

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这四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