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集锦
心律失常治法探讨(下)
江西中医药大学伍炳彩伍建光
国医大师伍炳彩
伍炳彩(年~),江西吉安县人。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即留校任教,师承姚荷生教授。先后担任中药、方剂、内科、金匮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曾任江西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课余时间长期坚持临床工作,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疾苦,在省内享有较高的医疗威信。年评为副教授,年评为教授,年评为国医大师。年加入中国共产*,曾任江西省*协委员、南昌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新药评审委员。例2.彭某,女,45岁,农民,年8月16初诊。自诉近半年来经常在傍晚饥饿时心慌心悸,心跳很快,用手按之稍感舒适,伴神疲乏力,微微汗出,纳稍差。当天笔者回乡探亲,正值患者发病,乃来求诊。观患者表情较紧张,用手按住胸部,扪之四肢微微有汗,苔薄白,脉弱而数,脉搏次/分钟,未发现间歇脉。追问病史,乃知患者近半年盖新房,劳累过度,加之生活比较节俭,因而起病。证属气血不足,气虚为主,拟归脾汤加减:*芪10g,白术10g,西*10g,当归10g,炙甘草5g,朱茯神6g,炙远志6g,夜交藤10g,木香5g,石斛6g,大枣5枚,浮小麦15g。5剂,每日1剂。8月22日二诊:上方连服5剂,神疲乏力明显减轻,心慌心悸只发作1次,且时间甚短,未出汗,舌淡、苔白,脉细弱。因笔者即将返校,嘱患者用上方再服10~15剂以善后。至年底笔者再次返乡,询问患者病情,诉服药15剂,迄今心慌心悸未发。
按:患者饥饿时发作心慌心悸,伴神疲乏力、汗出、脉弱而数,是气血两虚侧重气虚之证,故用归脾汤气血双补而收功。与上例比较,二者同源于虚,但彼属虚实夹杂,故先用十味温胆益心气、化痰湿,继用三甲复脉养血以收功;此乃纯虚证,且以气虚为主,故用归脾汤疗效显著。
例3.余某,男,32岁,教师,年6月9日初诊。近来经常心慌心悸,心慌时自己摸脉发现脉律不整,医院做心电图,心慌又停止,故未发现早搏及其它异常。自诉心慌时伴胸闷,嗳气频频,纳食尚可,食后稍胀,舌正、苔白,脉弦有间歇。证属胃虚气逆,拟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9g(布包),代赭石12g(先煎),法夏9g,生姜3片,西*9g,大枣5枚,炙甘草5g,厚朴9g。5剂,每日1剂。6月15日二诊:药后嗳气、心慌均见减轻,脉弦,偶有间歇,守上方加丹参15g,再服5剂。并嘱患者只要心慌仍伴嗳气,可以照方继服,患者遵嘱共服25剂,病情逐日好转,嗳气消失,心慌未发。
按: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今患者心慌伴嗳气频频,是胃虚气逆、胃失和降之候,故用旋覆代赭汤和胃降逆,嗳气得平而心慌亦除。足见中医治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重要性。
例4.余某,女,62岁,家务,萍乡人,于年6月20日初诊。哮喘间断发作十余年,此次发病月余,在当地服药无效,因其女在我院学习,故来昌诊治。自诉气喘,动则加剧,登楼需人扶持,喉中有水鸡声,胸闷特甚,心慌心跳,背心怕冷,咳嗽痰白稀,口稍渴,欲热饮,量不多,纳差,食后脘胀,头昏无力,大便软,痰白根稍厚,脉沉弦寸弱有间歇。证属胸阳不足,痰饮内停,凌心射肺,拟宣痹通阳化饮,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全瓜蒌12g,薤白9g,法夏9g,云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5g,干姜3g,细辛2g,五味子5g。3剂,每日1剂。6月24日二诊:药后咳喘减轻,可以独自上楼,胸闷心慌亦减,纳稍增,唯晚上气喘仍难平卧,舌淡、苔白,脉沉弦寸弱,间歇减少,效不更方,嘱守方再进5剂。6月29日三诊:咳喘继续减轻,能平卧,胸闷心慌大减,背心怕冷亦明显减轻,舌淡、苔白,脉沉略起仍弦寸弱,未见间歇脉,因患者归家心急,因拟下方以善后:全瓜蒌12g,薤白9g,法夏9g,云茯苓9g,桂枝9g,漂白术9g,炙甘草5g,苏子6g。每日1剂。患者回家连服10剂,其女来告,除稍觉胸闷气喘外,心慌等症全除。
按:《金匮》云:“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又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今患者背心怕冷,咳嗽痰稀,是为痰饮内停之象;而胸闷甚,脉沉弦寸弱,又属阳虚胸痹之候;心慌而脉有间歇又属怔忡之疾。病虽表现为哮喘、胸痹、怔忡三者,而其因为阳虚痰饮内停则一,故用宣痹通阳、健脾化饮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不但哮喘迅速减轻,即怔忡、胸痹也因之而愈。由此说明中医治病不要在病名上寻枝节,而要在证候中求根本。
例5.朱某,女,80岁,家务,年7月5日初诊。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多年,平时动则气喘、咳嗽,合并感染时常出现心慌。近因天气炎热,贪凉受寒,咳喘又作,不能平卧,喉中有水鸡声,痰粘不易出,质稠色或*或白,发热不怕冷反恶热,胸闷,心慌,汗出面红,口渴喜冷饮,量不多,胃脘灼热,大便结。查体温38.2℃,两肺满布哮鸣音及少量湿罗音,心率快,次/分钟,律不齐,有早搏,3~4次/分钟,心下按之不适,舌红、苔薄*,脉浮滑数,关脉稍沉,时有一止。证属太阳病未解,内陷阳明,痰热互结胸中,拟葛根*芩*连汤合温胆汤加减:粉葛9g,条芩5g,*连5g,甘草3g,全瓜蒌12g,法夏9g,云苓9g,橘皮9g,枳实6g,竹茹9g,鱼腥草15g。3剂,每日1剂。7月9日二诊:咳喘减轻,心慌、胸闷亦减,稍有低热,但仍怕热,汗出多,大便不结,色深*,舌红、苔少,脉浮滑稍数,关仍沉,两肺哮鸣音及湿罗音稍减,未闻及早搏,守方再进5剂。7月14日三诊:咳喘继减,发热退,心不慌,胸闷汗出面红大减,大便仍色沉不畅,心下按之仍不适,舌红、苔少,脉浮除,仍滑。表证已除,痰热仍存,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法夏9g,云苓9g,橘皮5g,生甘草3g,枳实6g,竹茹9g,全瓜蒌10g,*连5g,鱼腥草15g。5剂。药后患者孙子来告,除动则有些气喘外,余症消失。
按:本案患者原有慢支、肺心病,合并感染后容易诱发心慌。近因受寒,出现发热、咳嗽加剧、面红、汗出、脉促、胸闷、心慌、心下按之不适等症,是外邪内舍心脉之候。根据患者脉促、气喘、面红、汗出、胸闷、心下按之不适等症,辨证为太阳病外证未解,内陷阳明,痰热互结胸中,故投以葛根芩连、小陷胸、温胆汤诸方加减化裁,外解表邪,内清痰热,数剂而咳喘减,脉促平。说明外邪内舍心脉易于出现在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其治也当辨证求因,审因施治。
例6.陈某,男,50岁,干部,年4月27日初诊。自觉心慌心跳4个月余,曾在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余,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因西药疗效不显而就诊于我处。诊时见患者精神尚佳,自觉心慌心跳,偶有胸闷,睡眠欠佳,偶感头昏,纳食二便均正常,舌正、苔白,脉细有间歇。证属血虚,用四物汤加味: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川芎6g,丹参10g,柏子仁10g,磁石(先煎)10g,夜交藤15g。7剂,每日1剂。5月5日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大减,偶有心慌,头昏、睡眠均有明显好转,舌淡、苔白,脉细未发现间歇。上方再进7剂。5月12日三诊:心慌消失,其他症状亦除,嘱用原方7剂以巩固疗效。此后患者保健医生来告知,药后心慌未发。
按:本例患者心慌伴头昏失眠、脉细有间歇,是由心血不足引起,故用四物汤加味获速效。
例7.吴某,女,43岁,工人,年3月14日初诊。患者觉心慌心悸已半年余,医院医院检查心电图,均提示为频发室性早搏,有时呈二联律、三联律,用西药及中药治疗均未见效,经朋友介绍而来求治。就诊时询知患者头昏,视力差,眼朦,心慌,精神尚好,睡眠差,纳食二便如常,月经量少、色淡,舌正、苔白,脉细弦有间歇。证属肝血不足,心脉失养,拟下方治之: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浮小麦10g,甘草6g,大枣5枚,山萸肉10g,五味子6g,酸枣仁10g,丹参10g。7剂,每日1剂。3月21日二诊:药后心慌略有减轻,睡眠亦好转,脉舌基本同前,原方再服7剂。以后患者又曾来诊10次,因症状逐渐减轻,故用上方继服,共服84剂,早搏消失而停药。
按:本例患者除心慌心悸外,还有头昏、视力减退、眼朦、睡眠差等症,辨证为肝血不足,心脉失养,用《金匮》“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的肝虚证治法,取得了良效。
例8.李某,男,48岁,干部,年4月2日初诊。患者自觉心悸胸闷已1年余,医院住院治疗,作过各种检查,除窦性心动过速外,余无发现,服用心得安,可暂时控制心律,停用或减量心慌又发。来诊时除心慌心悸外,胸闷明显,口苦,口粘,纳食一般,睡眠差,小便*,大便软成条,日一行,精神欠佳,舌红、苔白厚,脉濡数。证属湿热扰心,拟方为:法夏10g,云茯苓10g,陈皮10g,甘草6g,枳实6g,竹茹10g,磁石(先煎)10g,丹参10g,夜交藤15g。7剂,每日1剂。4月10日二诊:药后胸闷略减,余症如前。上方照服7剂。4月17日三诊:药后胸闷又减,余症不变。照服7剂。上方共服42剂,除胸闷略有好转外,心悸未减。患者甚为失望,一段时间中断治疗,后又因天气变化致症状加剧,于7月4日再诊,舌脉基本如前,处方:法夏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6g,枳实6g,竹茹10g,*连6g,焦栀仁6g。7剂。服药后心慌心悸顿失,原方继服,共服28剂,心悸未再发。
按:本例长期治疗无效,是因重视了湿而忽视了热,即“脉数”这一辨证要点,后加用*连、栀子以清热,获得速效,足见“脉数为热,脉数为虚”是正确的。喘减,脉促平,说明外邪内舍心脉易于出现在原有心脏病的患者。
例9.朱某,女,5岁,年4月6日初诊。患者因患心肌炎后出现心动过速已4个月余,因医院工作,在该院用过多种西药治疗均无效,乃送至南昌婆婆家继续治疗,就诊时除心悸外,口渴欲饮,纳佳,睡眠易惊醒,大便偏干,小便偏*,精神尚好,脉细数,舌红、苔微*。拟天王补心汤加味:柏子仁6g,酸枣仁6g,天门冬6g,麦门冬6g,当归6g,生地6g,玄参6g,丹参6g,*参6g,桔梗6g,云茯苓6g,五味3g,谷芽10g,麦芽10g。7剂,每日1剂。4月14日二诊:药后睡眠较安稳,余症未变。原方再服7剂。4月21日三诊:药后大便转软,心悸无改变。原方继服7剂。4月28日四诊:心悸如故,仔细询问,患者饮水量较多,而且喜冷饮,特别喜吃冰棍,易出汗,不但白天多汗,夜醒也全身有汗,面红,舌红、苔薄*,脉细数。仔细寻思,患者乃阳明里热较甚,改施竹叶石膏汤:竹叶6g,生石膏10g,甘草6g,粳米10g,*参10g,法夏6g,麦门冬6g。7剂。5月5日五诊:药后心悸消失,心率减为82次/分钟,面红、口渴、汗出均有减轻。效不更方,上方继服14剂。药后患者心动过速一直未发,上学后学习成绩优秀。
按:本例前几诊忽视了面红、口渴欲冷饮、汗出等症,故用补心丹欠妥;后从阳明里热着手,投竹叶石膏汤,获显效。
例10.甘某,男,17岁,学生,年7月8日初诊。患者因胸闷心慌,医院检查,除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43次/分钟)外,其余如抗O、血沉等检查均正常,服西药无效,转而服中药,亦无效。不得已暑假回老家南昌,专门来求诊。初诊除自觉胸闷心慌外,患者还怕吹电扇,易出汗,一身较沉重,乏力,大便偏软,口稍粘,关节不痛,纳食一般,舌体偏胖、苔白,脉迟寸浮(43次/分钟)。拟助气化湿:防己10g,*芪15g,白术10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郁金6g,枇杷叶6g。7剂。7月15日二诊:药后胸闷心慌均减轻,汗出、怕风亦有好转,脉搏53次/分钟,两寸仍较浮,舌体胖、苔白。守原方再服7剂。7月22日三诊:药后诸症又见减轻,心率61次/分钟,上方继服7剂。以后患者又来诊几次,症状逐渐减轻,心率稳定在61次/分钟以上,因患者即将开学,故嘱其服上方至怕风、汗出完全消失为止。
按:本例属心动过缓,但抓住汗出、怕风、脉浮、身重等症,投防己*芪汤加味而获效,足见心动过缓不完全属阳虚。
3结语和体会
3.1心律失常的病因和治法已如上述,因限于个人的经历所及,故对病因和治法的讨论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外邪内舍心脉而致的心律失常,因经验有限,故提不出很多的治法。
3.2心律失常的治法极为复杂,往往虚中夹实,实中兼虚,虚实夹杂,尤其是久病患者,病情更为复杂。故临床必须仔细辨证,可以一法单用,亦可数法合用,方能提高疗效。
3.3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忡范畴,前人认为本病属虚者多而实者少,尤其是久病患者更是如此。故临床治疗时,不能一味地活血化瘀,亦不能一味地宣痹通阳。
3.4心律失常大多呈慢性经过,故必须坚持治疗,医者病者密切合作,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3.5对心动过缓者,龙骨、牡蛎、苦参之品应慎用,用之心律会更慢。
(续完)
[作者简介]
伍建光,男,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中医师,心血管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副组长。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发表论文10余篇:《心律失常治法探讨》、《发热治验4则》、《金匮要略方的临床应用》、《试析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的论述及与气分湿热之异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伍炳彩运用温胆汤经验》、《伍炳彩治疗饮证验案四则》、《巧辨湿热、活用名方——伍炳彩治疑难发热经验》、《伍炳彩应用当归芍药散经验》、《辨病位要义浅识》等。擅长辨证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
原载:江西中医药年10月第32卷第5期校核丨虞胜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