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异位搏动是一种自发的去极化,起源于心房心肌或心房的静脉结构。心房异位搏动被定义为过早(房性早搏,房性早缩),如果它发生在正常窦性节律之前。相反,当它发生在基本节律(通常是窦性心律)停顿后时,它被称为心房逸搏。当三个以上的心房异位搏动依次发生时,称为心房节律。放电速率低于窦性放电速率的心房节律称为心房逃逸节律,而放电速率大于bpm的犬和bpm的猫的心房节律称为房性心动过速。
有许多与房性早搏相关的疾病,包括继发于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心房增大,心肌病,心肌炎,肺动脉高压晚期和先天性心脏病。浸润或压迫心房心肌的肿瘤,如血管肉瘤和淋巴肉瘤,可诱发房性早搏。可能导致房性早搏的心外因素包括*血症、尿*症、洋地**性、麻醉药物和迷走神经亢进。在某些情况下,在没有结构性心脏疾病的情况下,房性早搏起源于静脉结构(例如:肺静脉的异位搏动触发心房颤动)。
心房逃逸搏动通常发生在占优势的窦性起搏器的放电速率降低期间。
为了确定心房异位搏动的起源部位,有必要从单极和双极肢体引线(I、II、III、VR、VL和VF)评估额叶平面上记录的异位P波(P‘)的形态和电轴。一般来说,去极化波前离窦节点越远,P‘波的形态和轴的改变就越明显。一般位于心房(左、右心房)下部节律点发出的冲动在正常P波直立导联会表现为P’波倒置。一般位于心房上部节律点发出的冲动在正常P波直立导联会表现为P’波直立。
1.来自右心房外侧和上区的异位搏动和节律(终嵴、右耳廓、颅腔静脉、右肺静脉)心电特点:
A)P’与P波相比形态改变不大,心电轴与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轴具有相似的区间(-20°到+90°)。
B)P‘Q间期正常。
C)QRS波群持续时间正常(犬≤70ms,猫≤40ms),因为心室去极化遵循正常传导途径(房室节点和His-Purkinje系统)。在心室内传导障碍或心室内异常传导的情况下,QRS复合物可能增宽。
2.起源于下内侧区(房间隔)和后内侧(冠状窦口)右心房的异位搏动和节律心电图特征:
A)P‘波II,III和VF为负;在I,VL和VR为正。额面P‘波的平均电轴是左偏方向呈向下向上,范围从-20°到-80°;P’波持续时间可以增加,特别是对于右心房后区产生的异位搏动。
B)异位冲动产生于心房间隔时,P’Q间期正常。异位冲动位于冠状窦口时P‘Q间期可延长。
C)QRS波群持续时间正常,除非存在结构或功能性室内传导异常。
3.起源于左心房上区(左肺静脉,左耳)的异位搏动和节律表现如下心电图特征:
A)P‘波在II、III和VF为正;P’波在I导联中的负或等相位。在VL导联呈最大负值。正面平面上P‘波的平均电轴向上向下,范围在+90°至+°之间,
B)P‘Q间期正常。
C)QRS波群持续时间正常,除非存在结构或功能性室内传导异常。
4.起源于下侧区(马歇尔韧带或静脉,冠状窦口,大心脏静脉和二尖瓣环)的异位搏动和节律具有以下心电图特征:.
A)P‘波在I,II,III和VF导联为负。VR导联为正。额面P‘波的平均电轴是向下向上的,范围从-°到-°,
B)P‘Q间期正常。
C)QRS波群持续时间正常,除非存在结构或功能性室内传导异常。
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分类如下: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动物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常见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可能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三种。自律性与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被称为伴有房室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房扑)
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动物,也可见于一些心脏病患动物,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此外,肺栓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三尖瓣狭窄与反流等导致心房扩大,亦可出现房扑。其他病因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包炎等。
心房颤动(房颤)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可见于正常动物,可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时发生。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时亦可出现房颤。房颤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长期心肌供血不足、缺氧、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考虑后进行。房性早搏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若频繁发生,并引起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可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律用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减慢心室率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及强心苷类。转律后用奎尼丁、丙吡胺防止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