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医院林靖宇教授
临床中,对于“真、假”房室传导阻滞的识别、诊断,心电图可谓是一大利器。但是,如要真正利用好这一工具,拨开迷雾、降低误判,绝非易事。其中,房室连接处隐匿,作为一种异常心电现象,往往可造成心电图中各种“迷惑性”假象。对于临床医生,有效掌握房室连接处隐匿的识别线索,做出迅速、准确的心电图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隐匿”真相大揭秘当冲动在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传导时,未能使心房或心室除极,在心电图上则不能直接显示波形,但其在该区域产生的不应期可影响随后激动的形成或传导;而体表心电图只能通过其对随后心搏的影响,进而推测它的存在。临床上,这种特殊心电现象,可被称为“隐匿传导”。
隐匿对随后激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传导”、“发生”两方面。传导延缓、阻滞是“隐匿”对随后激动传导影响的最常见类型,有时也会导致传导加速或发生折返现象。而隐匿对随后激动发生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节律重建,并且可促使随后激动的发生。
隐匿可见于心脏传导系统的各种部位,可以说其“无处不在”。隐匿的发生部位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种心肌组织连接处,比如,窦房结和心房的窦房连接处、心房和心室的房室连接处、缺血或病理情况下异位病灶和心房、心室连接处;
另一种是两类传导组织之间,如左右束支、分支、旁路和交界区、双径路。其中,房室连接处是最常出现隐匿的部位。识别“房室连接处隐匿”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治疗措施往往异于其它类型。对于AVB,存在“真、假”之说。真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即存在病理性房室传导异常,包括延缓或阻滞;而假性房室传导阻滞却与之不同,仅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P波后QRS波脱落”。如果诊断出现误差,治疗方向往往大相径庭。故依据心电图特征识别AVB过程中,需特别警惕“假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连接处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房室连接处的激动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前向、逆向传导均可,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到房室连接处;心室激动可以逆传导至房室连接处。对于房室连接处隐匿,其在房室传导阻滞鉴别诊断中具有极大价值,有助于识别“假性房室传导阻滞”。案例1:插入型室早→房室连接处隐匿→假性一度AVB
心电图特点:频发室性早搏,呈插入型;室早后伴P-R间期延长,为“房室连接处隐匿引起的假性一度AVB”。分析:室早逆传至房室连接处,引起交界区的隐匿性激动,产生不应期。随后下传的窦性激动,正好落于相对不应期,传导延缓,出现P-R间期延长。
案例2:迷走神经影响→房室连接处隐匿→假性二度AVB
第一时间点(Holter心电图):室早出现后,一个P波未下传至心室,为“干扰性P波”。
分析:室性早搏的逆行性、隐匿性传导,使窦性P波落于绝对不应期而未下传,可谓“室早造成的交界区隐匿性传导所引起的干扰”。
第二时间点:P波于T波快结束时出现,相较于“第一时间点”,稍微迟了一点;同样,窦性P波仍未下传至心室。
分析:依据“房室连接处隐匿造成的干扰性未下传”,仍可进行解释。第三时间点:P波于T波完全结束以后出现,至少mms;同样,窦性P波仍未下传至心室。
分析:原则上,经过三个时间点,P波应已脱离“室早造成的交界区隐匿性传导”引起的干扰,但为什么仍存在P波未下传心室?对此,临床医生可能会考虑“房室结存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事实确实如此吗?对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抑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房室连接处干扰”是该患者的鉴别要点。
第四时间点:患者心跳加快时,P-R间期没有明显延长,窦性P波呈1:1传导。关键的是,在T波的上升支时段,窦性P波已缓慢下传。也就是,在上升支时已脱离有效不应期、进入相对不应期。
第五时间点:原则上,P波应可以下传至心室。但从图可见,在T波的顶峰时段,P波反倒不可以下传。此时存在一个关键点,即患者心跳减慢,P-R间期重新明显延长。
整体综合分析:患者P-R间期变化显著,最长可以至三百多毫秒;未下传窦性P波出现于心跳较慢时的室早之后,大部分见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高的时候;所有窦性心律都是呈1:1传导,无中断现象。可推测,房室结的不应期延长主要是受自主神经影响。
最终诊断:窦性心律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连接处隐匿造成干扰性P波未下传,与迷走神经影响密切相关。
案例3:交界区早搏→房室连接处隐匿→假性二度AVBHolter心电图特点(8秒):前5秒,存在一个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一个交界性早搏;后3秒,存在一个室性早搏。基于一元论原则,交界性早搏应作为该患者的诊断,有利于后续的临床抉择。
分析:交界区早搏引起房室连接处隐匿,既未逆传到心房,又没有下传至心室,但激动了交界区,使下一个窦性P波传导出现中断,造成假性二度AVB。小结总而言之,房室连接处隐匿、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房室连接处隐匿的诊断线索包括:连续的心房活动未下传心室,包括房颤伴RR长周期,房扑、房速伴RR长间期,窦性心律时“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交界性早搏时的“一/二度AVB”;慢径路传导的“一度AVB”。文章来源
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延伸阅读心讲座
导丝性能、设计和选择策略
心讲座
GLP-1受体激动剂与心血管疾病
心讲座|ASCVD的抗炎治疗:路在何方?
心讲座
他汀类药物对血糖影响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
心讲座
迂曲病变-导丝选择策略转换之分支迂曲血管导丝特性
心讲座|非他汀类药物与ASCVD新进展
心讲座
丛洪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评分模型建立及应用价值
心讲座
高阻力病变-导丝选择策略转换之强支撑导丝特性
心讲座
由肾脏功能看老年房颤的抗凝治疗
心讲座
SGLT2抑制剂心血管获益的可能机制
心讲座
冠脉造影读片,要点都在这里
心讲座
汝磊生:平行导丝技术在CTO正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心讲座
CTO病变——正向导丝升级技巧
心讲座
导丝塑形及并发症处理要点
心讲座
规范化CAG,标准操作流程一文看懂
心讲座
溶栓流程及不同溶栓药物的使用
心讲座
郑金刚:ACS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
心讲座
郭宁:PCI患者DAPT疗程最新进展
心讲座
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的挑战及抗栓策略优化
心讲座
药物保守治疗ACS患者面临的血栓挑战及抗血小板治疗
心讲座
对于高危心梗后患者,延长双抗治疗是必要的吗?
心讲座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