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状腺结节发病率12.8-18.6%,超声目前检出率已经高达60%,其中有5~15%为恶性结节。近年来甲状腺癌成为发病率增高最快的实体癌。
年中国卫生部统计报告甲状腺癌上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3位。发现甲状腺结节后最主要的是进行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以下归纳总结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6大要点。
高危因素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全身放射治疗史。
3.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或MEN2型、家族性多发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综合征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4.男性(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概率更高,但男性发生甲状腺结节后恶性可能性更高)。
临床表现
1.症状
伴压迫症状:声嘶、发声困难、呼吸/吞咽困难,排除声带病变;结节生长迅速(一个随访周期内体积增加50%,有两个进线超过20%,且>2mm)。
2.体征
结节触诊:结节形态不规则、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颈部淋巴结触诊:淋巴结病理性肿大。
B超检查
B超推荐用于所有可疑甲状腺疾病患者。B超可用于协助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CT),进行DCT术前分期。其中B超对乳头状癌B超检出准确率可达90%,微小浸润滤泡型甲状腺B超高回声易表现为良性病变。
B超诊断甲状腺良性占位:
1.多为多发病灶
2.病灶周围有完整「晕环」
3.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4.纯囊性结节,无或有粗大的钙化影像
5.血流不丰富且以周边为主
B超诊断甲状腺恶性占位:
1.多为单发结节
2.病灶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晕环」缺如
3.内部不均匀,实性低回声结节
4.细沙粒样、针尖样弥散分布或簇状分布的钙化
5.血流丰富且以内部血流为主
6.颈部淋巴结异常影像:淋巴结边界不规则或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皮髓质界限不清、淋巴门消失或囊性变
实验室检查
根据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甲状腺癌血清标记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意见。
1.甲状腺功能检查
TSH检测推荐用于甲状腺结节的初始评估中。TSH低于正常,需核素扫描,明确结节是否有功能(功能性结节极少恶性)。TSH高或者位于高限,恶性可能性增加。
2.甲状腺球蛋白(Tg)
Tg不推荐用于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的诊断鉴别。
Tg与TgAb可作为甲状腺癌术前常规检测,且建议两者同时检测作为初始临床状态及血清学指标基线的评估。
3.血清降钙素(Ctn)
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检测(Ctn),以对甲状腺髓样癌(MTC)进行鉴别筛查。Ctn升高或考虑MTC的患者,应同时检测CEA。
升高的血清Ctn值可以反映患者体内MTC瘤负荷水平,作为指导MTC临床评估的有力证据。
对于HMTC家系突变基因携带者,从婴儿期即可定期进行血清Ctn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行手术治疗。
甲状腺细针穿刺(FNAB)
FNAB是目前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最准确、最可靠的评估方法。临床上常通过Bethesda分级对细针穿刺的细胞形态进行划分,判断其良恶性程度。
FNAB适应症:超声提示恶性特点(低回声、血流丰富、边界不清,微小钙化、无光晕、淋巴结异常)。
鉴别乳头状癌(PTC)与滤泡状癌(FTC):PTC多实性或实性为主,低回声,边界不规则,血流丰富及微小钙化;FTC多为等回声或高回声,具有厚而不规则光晕,无微小钙化。
另外<1cm结节不常规FNAB,高危病史(家族史,放射史、甲状腺手术史)除外。
基因学检测
随着基因学检测技术在甲状腺领域的发展,一些基因被证实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大会议暨第十届华夏内分泌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的叶蕾教授指出,目前超过90%的甲状腺癌已经能够找到与之相关的基因异常。
1.TERT
TERTCT突变发生率在甲状腺PTC中为11.3%,FTC为17.1%,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为43.2%,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为40.1%。发生突变的患者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
2.BRAF
甲状腺PTC中,BRAFVE突变的发生率为15%-80%。BRAFVE突变阳性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阴性患者。
3.RAS
HRAS突变阳性恶性风险最高(92%),其次是NRAS(74%),KRAS(64%)。
另外还有胚系RET突变、腺瘤样结节相关基因突变等。部分基因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更多方法和有利手段。
小结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结合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如B超、血清学检查、FNAB、基因检测等作出判断。提高诊断的效率,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内分泌治疗在甲状腺癌手术后的应用甲状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指的是什么?
甲状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指手术后应用甲状腺激素进行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简称“替代治疗”):甲状腺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场所;甲状腺激素是维持身体新陈代谢和各组织器官运转正常的重要物质(下图左)。因为甲状腺癌而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人,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车间”减少,所以产量下降,造成甲状腺功能功能减退(下图右),需要额外补充。
TSH抑制治疗(简称“抑制治疗”):垂体分泌的TSH像一把钥匙,随血液到达甲状腺,找到甲状腺细胞上的“锁孔”——TSH受体(TSHR),打开了促进甲状腺激素(T4和T3)合成的过程,同时也能促进甲状腺细胞生长和甲状腺球蛋白形成(见下图)。因为甲状腺癌而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人,TSH分泌量增加;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的细胞上也有TSHR,遇到血中TSH升高时,癌细胞的生长可能被促进。因此,DTC手术后,服用甲状腺激素把血中的TSH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就可以避免TSH对DTC癌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
用什么药物来进行甲状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
首选的药物是左甲状腺素(LT4),商品名叫优甲乐、雷替斯、加衡等。LT4是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与人体自身甲状腺合成分泌的T4结构和作用一致,并且也能在体内转化为T3。因此,LT4虽然被称为是一种药物,但实际上它是人体内原本就存在的一种激素。
如何确定术后甲状腺激素治疗的药物剂量?
首先要确定术后的TSH要控制在什么水平,即TSH目标值。
一些少见的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因为癌细胞生长不受TSH的刺激,因此无需将TSH抑制到低水平,甲状腺激素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替代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状态。这种情况下,TSH的目标值就是试剂检测的正常范围(多数试剂盒为0.5~5.0mU/L左右)。
对于DTC而言,为了避免癌细胞在TSH刺激下复发、生长,一般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将TSH控制在低于正常范围上限,而要更低一些,至少在2mU/L以下。如果肿瘤还存有一些容易复发的特征,即复发风险较高,则要将TSH控制到正常范围的下限(多数试剂盒为0.5mU/L)、甚至是0.1mIU/L以下。但是,当TSH长期低于正常范围下限时,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心律失常(特别是老年人、有心脏疾病基础的人)、绝经后妇女骨质流失增加等。所以,确定TSH目标值时,除了考虑DTC的复发风险,还要考虑TSH太低会带来的副作用风险。
医生会根据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定期随访中对DTC复发风险的动态评估结果,以及抑制TSH的副作用风险,全面分析,确定术后甲状腺激素治疗的TSH目标值。
术后甲状腺激素治疗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就是能让TSH持续达到目标值的剂量。手术范围、年龄、体重、是否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等,都是影响术后甲状腺激素用药剂量的因素,所以并非人人都是相同的剂量。另外,起始甲状腺激素的剂量也是因人而异的,要照顾到年龄、基础心脏疾病情况等(见下表)。
应用甲状腺激素后,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确定让TSH能够持续达到目标值的剂量。
甲状腺激素怎么吃可以让药效发挥最好?
LT4每天仅用药一次,即可以保证血中的药物浓度,不需要分次口服。
研究显示:同样剂量的LT4,空腹口服要比餐后口服更好地抑制TSH水平,起到节约药量的作用。因此,推荐每天晨起空腹时服用LT4,服药半小时以上后再吃早饭。
一些食物和药物可能干扰LT4的吸收,如牛奶、豆制品和含有钙、铝、铁的制剂等。LT4和这些食物、药物的服用时间应尽可能间隔4小时以上。
坚持规律用药,不要擅自中断。
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间的其他一些注意事项
无医院就诊时,都要告诉医生你的甲状腺激素治疗情况。
如果有其他疾病也需要治疗,治疗前要告诉医生你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情况。这是因为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可能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产生干扰,可能需要调整甲状腺功能的复查计划。
如果新出现某些不舒服的症状,要尽快就诊,听从医生的指导。
计划怀孕和发现怀孕时,要立即就诊,听从医生的指导。
怀孕和产后哺乳阶段,不要擅自停用甲状腺激素,必须听从医生的指导。左甲状腺素可以用于怀孕和哺乳女性。
更换不同牌子的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换为雷替斯)后,即使服用与换药前同样的剂量,更换后4-6周也要复查。
来源内分泌时间、中华医学科普平台
科室简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创立于年,在贾淑琴主任带领下成立,与消化科共用门诊和病房(内二科),年独立内分泌科门诊,艰难发展。年独立内分泌科病房,与消化科共用护理单元(十病区);医院任命任卫东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确立了以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筛查,动态血糖监测等以糖尿病诊治为主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立24病区,在任卫东主任带领下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是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
内分泌科于年7月9日创立了一附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