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免费下载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全21册)免费下载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编者按
刘渡舟先生在本文中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并配上医案把心悸的大部分情况都说得非常清楚。有全景蓝图在胸中,临证可以鉴别各式各样的心悸,这样使用经方也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试论心悸的证治
作者:刘渡舟
心悸,指的心律失常发生的心跳,心慌的一种病症。悸,《说文》训为“内动”,心悸,也就是心内动。有的医书也叫“心筑惕”,筑、形容心悸犹如物檮之状,惕、则指悸动而心神不安。
心,是有节律搏动的一个脏器,而在人的不知不觉中进行,乃属于生理正常范围,而不以病论。“心悸”的搏动,乃是失常的,没有节律可言的,它使人有明显心跳、心慌的感觉,并往往伴有胸满、气短等证,所以,属于病态反应。
心悸的原因,西医说法很多,从中医角度来讲,主要分为心虚失养与心被邪干的两类。今不揣肤浅,分述如下,敬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一、心虛失养心悸
(一)心阳虚类
1、阳虚作悸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这段话是说心为生命的根本,而主宰神明的变化。心有这种功能也非偶然的,乃是它的阳气功能而决定的。大家知道,心属火脏,而又上居于胸;胸为阳,火亦阳,两阳相合,故心获“阳中之太阳”的称号。
由于阳气主动,阴气主静,故心脏能不息的搏动,从生到死,莫不以阳气而为先决条件。基于此,则心主血脉与神志,也无不与阳气的主导作用有关。如果离开了阳气,则心就停止了搏动,而血脉不流,神志消灭,也是不言而喻。
为此,凡是由于各种原因,而伤了心的阳气,例如:治疗上的发汗过多;或者过服苦寒之品,而内戕阳气;或因年老阳虚,以及禀赋素弱等等,皆可发生心阳虚的心悸证。
心阳虚的心悸的特点,则是患者两手交叉按其心上,就是仲景说的“心下悸,欲得按者”。
根据中医理论“喜按为虚,拒按为实”,今望其喜按之象,则心虚之证一目了然,而无复可疑。同时,此证还往往伴有呕吐,体疲无力,少气懒言等现象。其脉缓软无力,有时也呈结象,而舌荅薄白,舌质淡嫩,则与其证相应。
治当甘温扶虚,以补心胸阳气,方用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方: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本方桂枝色赤又气味辛温,故能上补心阳之虚,而温养血脉之寒;佐用甘草,意在桂甘相合,使其辛甘化阳,益气暖胸,温畅血脉,俾心肌得养,则心悸自安。此方妙在药味单捷,又要一次服完,则药力专一,而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附医案之一:《印机草》载马元仪治一妇,病经一月,而脉虚浮,自汗恶风,此卫虚而阳弱也。与*耆建中汤一剂汗遂止。……越一月,病者叉手自冒心间,脉之虚濡特甚。此汗出过多而心阳受伤也。仲景云: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与一剂良已。
2、阳虚心悸烦躁
若以上阳虚心悸,而又兼见烦躁不安等证,乃是阳虚而心神不潜敛的反映。治应补心敛阳,镇静神气,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桂枝6克,炙甘草6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
本方用桂枝、甘草温补心阳之虚;龙骨,牡蛎潜敛神气而镇静安心。
附医案之二:宋君与余同居一院,时相切磋医学。一日宋忽病心悸,悸甚而神不宁,坐立不安,乃邀余诊。其脉弦缓无力,舌淡而苔白。余曰:君深夜写作不辍,而不知休息,日月相继,内耗其心,心阳虚浮,则神气不敛,故病心悸、烦躁。应摒弃笔砚之劳,而服甘温之药方保无虑。乃书桂枝9克,炙甘草6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仅服三剂而病愈。
3、心悸烦躁,手足厥冷
夫阳虚之心悸,若下使肾阳亦虚,兼见烦躁而手足厥冷,脉沉而舌淡者,则少阴上下皆虚,治当心肾同温,上下兼顾,方用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方:茯苓12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附子12克、干姜6克。
本方用茯苓、人参以补心气;附子、干姜、炙甘草(即四逆汤)以温肾阳。务使心肾之气内充,而水火既济,则心悸烦躁手足厥冷等证自已。
余在临床,治心阳虚而阴邪滋盛,证见手足发冷,胸满气短,尤以入夜为甚而窘急万分,则非氧气而不能解者,每于上方加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7枚,减去干姜,服之多效。
4、心悸气冲胸咽
上述之阳虚心悸,亦可兼见气从少腹而上冲胸咽,面翕热如酒醉状,头目为之眩晕的,则为阳虚于上,阴乘于下所致。其脉驭而带结、按之无力,舌则淡嫩水白。
治当温补心阳,纳气归根,方用苓桂味甘汤。
苓桂味甘汤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
本方桂枝配甘草则温补心阳;桂枝配茯苓则下气消阴;桂枝配五味子则潜阳于下,而使龙归大海,其气自敛。
附医案之三:在昌黎县曾治一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住XX医院,男性,年已六十余。其证为心悸头晕,面红如醉,自觉少腹有气上冲胸咽,冲时心悸与头目眩晕为甚,并且手足发冷,而治疗无效。时届年末,腊鼓频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患者欲出院回家过年,然病情不减,心殊焦急。友人严君浼余诊治,其脉弦而结、舌质淡嫩,苔则薄白。此证为心阳上虚,导致气冲于上,反映了心肾阳虚而气不得潜藏。然脉弦为阴,易动水饮;传为阳虚,反使阴上,此亦病情之常而势所必然。
治法必以扶阳消阴,而后气方可平。为疏:桂枝10克,肉桂3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0克,紫石英10克,人参6克。
此方共服八剂,则所患诸证有明显好转,乃出院返家。
云:心悸呃逆;阳虚的心悸,亦可伴发呃逆之证。这种呃逆,为心肾两虚,肾气不潜之所致。然呃逆之发,有的气从下来,冲口作声而出;亦有气呃至半及胸而还,不能冲口而出,这时则使人憋闷殊甚,痛苦莫可言喻。
治应心肾两温、纳气归根,方用都气汤。
都气汤方:熟地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6克,肉桂6克,五味子6克。
本方用六味地*汤以滋肾水;加肉桂与水中补火,以温阳气之虚;加五味子酸收,则敛气归根,以摄气冲。
附医案之四:刘XX,女,23岁。证为心悸而脉结,不时作呃。如气能呃出,则心胸为快,如不呃出,或及半而罢,则憋闷难忍。辨为心阳虚作悸之证,初投苓桂剂类,有效而不巩固,乃改用都气汤(指医宗金鉴方),另加人参扶虚养气,定悸安心。服至第三剂则呃止,六剂而悸平,后以苓桂味甘汤巩固。
(二)心阴虚类
1、阴虚作悸
患此证者,每因青灯愤读,劳神少寐;或用心不息,而阳用过极;或因情志之火内伤其阴,则心失阴血之养。阴不制阳,阳气浮动,血脉不调,心律不齐,而发生心悸。本证表现:心悸而烦,失眠少寐,口舌生疮,脉来细数,舌红少苔。
治当滋补心阴,凉血清热,方用补心汤。
补心汤方: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天冬6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当归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6克、茯神10克、*参10克、桔梗3克、朱砂粉1克(另包分冲)五味子3克。
本方用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以滋心阴之虚;丹参凉血清心;柏子仁润心定志;茯神、远志安神养心;酸枣仁、五味子敛阴潜阳;当归补血、*参益气;朱砂镇心而有灵;桔梗载药以滋心阴。
附医案之五:李XX,女,21岁,因考大学,温习功课,日夜相继,孜孜不息。一日心悸殊甚,而心烦意乱,夜不能寐,未几则口舌烂赤,乃求余诊。其脉细数、舌光红无苔,问其月事,称先期而至。余辨为心阴虚而火动。先以*连阿胶鸡子*汤,泻南补北,以杀心火之炎;续用补心汤滋养心阴,约十余剂而获愈。
2、阴虚阳亢
若阴虚之心悸,而续发厥阴心包风阳发动,则证见心中懵上大动,头目眩晕,行路不稳,耳鸣如蝉,肢颤手麻,心烦少寐,脉细而弦,或带结象,舌则光红似锦,无苔可言。
治当滋阴补血,平熄风阳,方用三甲复脉汤。
三甲复脉汤方:龟板15克、牡蛎15克、鳖甲15克、麦冬30克、生地30克、阿胶10克、白芍12克、炙甘草12克、麻子仁10克。
本方用了大队有情之品,对滋阴熄风、功大力专。其中如阿胶之甘;龟板、鳖甲、牡蛎之咸,直走肝肾峻补其阴;又配以麦冬、生地、白芍大滋心肝之阴;麻仁润燥以通幽,甘草扶虚而化赤,诸药配合,相须相成,共奏息风定悸与抽坎填离之功。
附医案之六:湖北郑XX,男,58岁,素有高血压病史,一日因搓干辣椒,辣气透鼻,既觉头甚晕,继而心悸不休,从此,不敢在田埂上行,不敢靠近床边睡,违之,则有跌倒之虞。切其脉弦细而结,视其舌红绛而无苔。
从其脉证分析,辨为心阴虚,阳动化风之证,则已非补心汤所能已。为疏三甲复脉汤而加芍药,坤草,牛膝等血分药,服至廿余剂,其病方瘳。
(三)心之气血阴阳两虚类
1、心脾气血两虚
此病由于思虑过度,或在亡血之余,心脾气血两虚,不能奉养心主,则发为心悸。并伴有周身无力,饮食不馨,精神恍惚、甚或健忘等证。其脉濡缓无力,面、舌色白,而天然不泽。
治当温补心脾,气血两顾,方用归脾汤。
归脾汤方:白术10克、人参10克、*耆10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炒枣仁12克、龙眼肉12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本方用白术、人参、*芪、甘草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补心脾之血;茯神、远志而有宁心之妙;炒枣仁则补肝安*,有治失眠之功;所奇者用一味木香,既可补而不滞,又可通脾奉心,以发挥诸药之疗效。
附医案之六:许XX,女,32岁。其父因病逝世,悲恸之余,又虑家庭生活,心绪万千,因而患心悸。终日痴坐,两目直视,而夜不成寐,饮食俱废,延迟一月有余,形消骨立,卧床不起。切其脉弦出寸口,舌荅薄白,而默默不言,辨为肝气抑郁而脾气不和之证。乃书逍遥散原方加香附、郁金与服,药后神情转佳,饮食有进、唯苦不成寐,心悸不安,乃改用归脾汤加白芍,蒺藜于土中伐木,服至十数剂,心悸不发,夜已能睡,逐渐康复。
2、心之阴阳两虚
心阴阳两虚证,每续发于各种心脏病中;亦可发于虚人受邪,内震心宫,而脉来结代,心脏动悸不安。或见少气,大便秘结,心神慌乱,不能自主等象。考心悸之病,其脉未必皆结,惟心阴阳两虚证,脉必见结代为验。如脉不结代,则又另当别论。
治当益气养血,阴阳双补,方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方:炙甘草15克,人参10克,麦冬30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15枚,阿胶10克(烊化),麻子仁10克。
用清酒与水各半,浓煎分三次服,令一日尽。
本方炙甘草、桂枝以补心阳;麦冬、生地以滋心阴;人参补脏以复脉;阿胶育阴而滋血;麻仁润燥以缓胃肠;姜、枣和中而调荣卫。从其药物组成分析,虽云阴阳两补,但补阴之力大于补阳,不可不知。
附医案之七:余曾在徐水县门诊,治一张姓农民,患风心病,已数年久,最近心慌、心跳,悸动不安。切其脉结,视其舌苔薄白。辨为阴阳两虚证,书炙甘草汤原方与服。未几余由河北返京,此事忘于脑后。值春节前,该患者竟来北京,觅余住处,叩门求见,始知患者共服炙甘草汤一百余剂,不但心慌、心跳得愈,而风心病也大有改进云云。
二、心被邪扰作悸
心被邪扰作悸,大致有四种情况可以发生:
1、因惊作悸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据王冰注:“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清净栖灵故曰神明出焉”。若一旦突然受惊,则神浮气乱,心主不能自持,因而产生心悸之证。此证的特点,心悸不安,胆小善畏,睡则做恶梦,惊叫而醒,身出虚汗,六脉弦而小数,或见动脉之候,舌苔薄白而润。
治当安神定惊悸,补心养正为允,方用朱砂安神汤。
朱砂安神汤方:人参9克、龙齿12克、珍珠母3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另研朱砂粉1克(分冲)。
本方用人参、当归以补正安*;龙齿、珍珠母潜敛心神内返;茯神、远志有宁心安神之功;炙甘草补心脾而和血脉;朱砂镇惊定悸而使神清梦稳。
附医案之八:陈学生,年十一岁,读书不用功,贪玩耍而又淘气。一日触动父怒,诃责之余,又加打骂,因而受惊,心慌神乱,每睡不久便从梦中惊叫而醒,见人则两手抱持不放,两眼发直,观其症状使人为之焦急。切其脉弦而驭,印堂呈青色,肌肉时颤,余知惊而伤神之证。乃用小剂朱砂安神汤,又吞服牛*镇惊丸而愈。
2、痰热扰心作悸
此证每因气郁不畅,积久化热生痰,痰热相因,则犯胆扰心,发为心悸之变。
症状:有口苦、呕吐、心悸且烦,胆小善畏;或兼见“三幻”症状(即幻见、幻闻、幻觉),脉弦而舌苔白腻为验。
治当清热化痰,以定惊悸,方用温胆汤。
温胆汤方:半夏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生姜12克、枳实9克、橘皮9克、甘草6克。
本方半夏、竹茹清化痰热之邪;橘皮、枳实利气行津,以散痞结;茯苓宁心利水以消生痰之源;生姜健胃止呕,以散水饮之结;甘草扶正而和诸药。
附医案之九:李X,36岁,患心悸易悲、失眠而多惊、口苦、时欲呕吐,头目眩晕,心胸发闷、问其月经则先后不定期,切其脉弦而滑,视其舌红而苔腻。
综合以上诸证,辨为气郁生痰,痰热扰心之证,为疏柴芩温胆汤,凡廿余剂始安。
3、膈饮犯心作悸
此证因膈间停饮,饮为阴邪,必来搏阳,故有心悸不安,与心下痞满、呕吐头目眩晕等证。则脉弦舌水,亦势必然矣。
治当渗饮于下,涤痰于中,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15克,生姜20克,茯苓30克。
本方以小半夏汤温涤痰饮而治呕吐;茯苓淡渗利水,以消膈间之饮,使邪从小便去。
附医案之十:王XX,男,26岁。心悸头眩,重则呕吐,曾服中药数十剂不效。余见其舌水滑欲滴,脉又弦责以直,乃辨为膈间水饮作悸之证。与小半夏加茯苓汤,而不增减一味。服药后则小便畅通,形如肥皂沫高出尿液面,亦云奇矣,然其病竟愈。
4、水气凌心作悸
水气凌心的悸证,是水阴之邪,上犯心阳的一种病变。其证的特点是气从心下,上冲心胸,而心悸胸满,短气作咳,头目眩晕。脉则沉弦,舌苔水白,而质则淡嫩。
治当温养阳气之虚,以下阴寒之邪气,方用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本方桂枝配甘草以补心阳;桂枝配茯苓则利水,通阳,下气;茯苓配白术,则利水消饮;茯苓配甘草,则扶虚宁心;甘草配白术则又有崇土制水,扶正去邪之美。药只四味,变化万端,相须相使,以尽治疗之长。
附医案之十一:陆XX,男,42岁。因患冠心病心肌梗塞住院。经治两月,病情未减。症状为心前区疼痛,心悸、憋气,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则气窒殊甚,周身出冷汗:脉弦而结,舌淡苔白。证为水气凌心,则心悸而动,故脉弦而结;阴霾上布,阳气受病,故头晕而胸满憋气也。乃用苓桂术甘汤,并间服真武汤,使降冲利水,与驱寒消阴相互为用,仅服十余剂,则其病转安因而出院。
作者简介
刘渡舟(.9.10~.2.3),原名荣先。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专家。历任北京中医学院古典医籍教研组组长、伤寒教研组副组长、伤寒教研室兼金匮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等职。首批享受*府特殊津贴,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代表论著:《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挈要》、《伤寒论临证指要》、《伤寒论校注》(主编)等。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年,转自“中医书友会”(ID:zhongyishuyou)第期,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四逆汤合生脉散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7例
朱晓俊
医院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四逆汤合生脉散治疗3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l一般资料37例均为我院~年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O例,女性17例;年龄20~68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周。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缓2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病因:病*性心肌炎26例,冠心病6例,风心病5例;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夜间心率最低为34次/分,白天心率最高为55次/分。均未使用过其他中西药物。2治疗方法均用四逆汤合生脉散治疗。处方:制附子、干姜、五味子、炙甘草各lOg,红参(另煎兑服)6g,麦冬15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日服,连服15天。有效者连用2月;无效者改用西药或安装起搏器。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心室率平均增加≥1O次/分,症状消失,心电图表现基本正常。有效:心室率平均增加6次/分,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无效:心室率平均增加span=""6次/分,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3.2治疗结果: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4体会现代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除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对症处理外,尚无理想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等范畴,其病机可归纳为阴阳气血不足,血脉运行无力,不能鼓动心脉,多责之为心肾阳虚,故而使用四逆汤合生脉散能取得一定疗效。从治疗的结果看,四逆汤合生脉散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心脏问题一直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心脏问题中有个常见的症状就是心跳加快、心悸等,所以出现这异常时很多人都担心是心脏出现了问题。
但事实上,出现心跳加快、心悸等异常时只有少数人是因为心脏问题所导致的,更多见是其它原因。
心跳加快、心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心脏病
无论是先天性心脏病还是后天性心脏病,由于心脏异常,那是会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出现心跳加快、心慌、心悸等异常的。
不过一般心脏病多还会伴有呼吸困难、气喘、胸前区不适等症状,而且这情况在体位变化时更为明显。
当然,是否是心脏病所导致的,可以做个心电图检查来进行初步排除,不需要过于担心。
2.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可能与心脏病所表现的症状是相同的,甚至有些人出现的症状更为明显,除了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还有面色苍白、失眠、汗多、头晕等多种不适。
但这类人群无论如何检查,是没有存在器质性病变的,这只是一种神经官能综合征,是一种心理问题,只要进行心理调整,正确认识这疾病,一般是很快缓解的。
所以对于一些20~40岁左右的女性、中高级白领等如果出现这情况,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要先排除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可能。
3.饮食原因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不少人暴饮暴食,从而增加心悸的几率。
因为暴饮暴食后,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身体进行自我反馈,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所以心脏要加大运动量,从而也会出现心跳加快、心悸等情况。
而且平时喝一些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奶茶、浓茶等,会兴奋神经,也会出现心跳加快、心悸等异常。
4.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运动量超标,体力或脑力活力超出人体的负荷,或平时压力过大,精神过于紧张等都有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悸等异常。
心跳加快、心悸、做好这4点,或可缓解
1.合理饮食
在现代,不少人出现心悸是由于饮食因素所导致的,所以平时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少吃一些高热量、高脂肪、含咖啡因的食物,或可有效缓解。
2.保持良好的情绪
精神过于紧张、压抑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神经功能,从而反馈到心脏,增加心悸的风险。
而且情绪还会影响到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所以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心态面对每件事,那样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3.按时作息
熬夜,作息不规律不但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因为精神问题导致心悸等异常。
所以要注意按时作息,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4.适当运动
虽然过度运动,运动过量导致身体疲劳,会增加心悸的风险,但是适当运动可以有效锻炼心肺功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减少心悸的几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