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心内科博士LesliePan。
今天就来和大家谈谈高血压的危害,希望让这个心内科最常见的病也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并且了解它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让认知成为改变的第一步,从而真正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没有高血压的能避免得上,有高血压的能少吃点药。
至于药物治疗,还是交给你的医生吧。
前言
先来组数据。
国家卫健委年8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数据显示,—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这个患病粗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调查的这段时间,成年人中每个人里就有接近28个人初次诊断发现得了高血压。
根据这个数据,统计模型估算,到年我国成年中高血压患者达到3.58亿人。
而已经得了高血压的成年人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就是说患病人群中只有一半人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不到一半的人在接受治疗,而只有1/6的人血压控制得不错。放到3.58亿人的规模下,就是说有接近3亿人要么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要么没有去治,要么控制得不好。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在数值上的标准我相信大家都有数,就是/90mmHg,专业的诊断标准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一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家自测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血压高不高呢?「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建议,家庭自测连续监测5-7天,平均血压≥/85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具体操作上可注意:
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电子的就可以。
时间上建议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晚上睡前。早晨测量的话,要在吃早饭和降压药物前、排尿后,测量坐位血压。
测量血压时,至少测量2次,间隔1-2分钟,若差别≤5mmHg,则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若差别5mmHg,应再次测量,取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初诊高血压或以前发现血压高正在调整降压药物期间,建议连续自测家庭血压7天。如平时血压控制平稳,建议每周自测血压1-2天,也没有必要天天测,徒增焦虑。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高血压到底会有什么危害呢?在细说危害之前先简单讲一下引起危害的原理。
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内的流速会增快,相当于水管压力高了,水管里内液体的流速也更快,这会带来很多后果:
血管壁被冲刷受损,影响血管通透性,血管里的东西容易渗漏到管壁,例如血脂易在血管下沉积,形成斑块。原本弹性良好的血管在斑块逐渐蓄积后渐渐失去弹性,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长了斑块的后果之一就是在血管渐渐缩窄、堵塞,引起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需要通过内科植入支架、取栓或者外科进行内膜剥脱或搭桥来进行治疗。
如果压力太高,血管本身结构有些问题的话,高压血流会把管道冲破,如果破一半,就会形成夹层,比如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动脉瘤;如果完全冲破,就是出血,例如脑溢血。这些都很要命了。
由于全身所有器官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正常工作,很多器官都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那些血流量大、血供丰富的器官首当其冲,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心脏、大脑、眼底和肾脏。
心脏与大血管心力衰竭由于血管里的压力高了,心脏这个发动机就需要用更大的马力来把血泵出去,那么心脏的马力是哪里来的?是一个一个心肌细胞收缩产生的,血压越高、高血压年头越久,这些心肌细胞就越要拼命收缩。注意了,这些细胞可不是地工作,是24/7!心肌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工作,最后就会心肌细胞劳损体积增大,工作效率降低,导致心脏变得肥厚,泵血能力反而一天天下降,发展到最后就是心力衰竭。
有的患者反映高血压了30年,也没好好控制,后来渐渐血压自己不高了,他还挺高兴,觉得不用吃药了,其实,是心脏再也没有力气泵血了,这是心衰的前兆。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前面也说到了血液冲刷血管壁,导致管壁破破烂烂,原本不应该漏下去的东西漏下去了,血脂积聚逐渐长成斑块。斑块一天天长大,堵塞了血管,如果堵的是心脏自己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的话,就叫冠心病。
一开始堵得不厉害的时候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血压越高,心肌细胞工作得越辛苦,对于供血供氧的需要就越大,这时候偏偏冠脉堵了,心脏缺少血供氧气不足、喘不过气来了,就出现了胸痛胸闷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最为严重的冠心病就是血管一下子完全堵死了,导致堵塞部位以下的血管供应部分的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这是心内科最要命的病,也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
这里多唠叨两句,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早期是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急诊手术植入支架来开通血管的,越早手术越能保存心脏的功能,现在心内科医院一般都有绿色通道,心梗发病12小时内的患者可以走绿色通道从急诊直接到导管室做手术,可在进入急诊后1.5-2小时内完成血管开通,能非常大程度地挽救生命,避免心衰。对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过了时间窗,心肌细胞的坏死无法逆转,到时再开通血管能挽救的心肌也十分有限。
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单独讲讲冠心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