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亨
上海知名疑难杂症专家
君和堂首席中医专家、蔡氏头排针创始人。
专业擅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利用自己创立的蔡氏头排针技术治疗脑瘫儿童4万余人。他以现代医学科学诊断为依据,精通脉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肿瘤、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疑难病症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显著。
坐诊地点:上海君和堂古北馆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日
蔡医生离我比较近,交往时间比较长,也比较深。他对中医的喜欢,已融入生命里。比如她的独女跟随他长期临床,她的女儿的女儿,取名汤沐蓉,也隐含着蔡老师对她的期望,希望她未来也能接班。
离开体制的人,大都有独立思想,追求自由人格。蔡老师大概在长期和患者交往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最喜爱的空间,自己的世外桃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并且还要把此乐传承给自己的家族。对蔡老师了解比较深的人,都知道他的菩萨般的心肠,他的脑瘫患儿中,有家境贫寒者,他经常自掏腰包支助他们。
我迷恋于他对中医的迷恋,大概我们有相同志趣。他的临床病例,常让人拍案。比如我自己的20年腰腿痛,被他2次治愈;比如他把一个因中风后遗症卧床一边失去知觉的朋友,用5根针扎在眼睛周围,当场手可以抬起来;比如他看了一个英国脑瘫患儿的CT片(西方医学无法医治),他判断1年针灸可以完全康复,后来,那个孩子确实完全康复了;比如我的岳父每年冬天都犯小中风,制作蔡医生开的药丸服用一个冬天后,基本没有再犯;比如我的妹婿母亲卵巢癌腹水严重,没有化疗,只服用他的中药,腹水很快全无,2年多来,身体依然不错……
身边像蔡医生一样的中医生,让我有幸碰上了,既让自己得益,也让家人减免痛苦,还可以帮助其他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医学宝贝,中医的脊梁。有幸和他们一起,探索中医未来,是件很有趣的事儿。
——君和堂创始人潘学才
他,如何从一个赤脚医生成长为体制内受人尊重的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他,又是为何在体制内感受到束缚而毅然投向民营,去追求纯中医真正的医术增长!我们应如何拓展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中医医术?又该如何更好得继承和更多得发挥中医治疗手段?一起听听蔡德亨医生讲述他行医背后的那些事儿。
蔡德亨因文革停课,后跟一位老中医学了一年半,进入农场,因治病有效,进入医务室当赤脚医生,后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留做教师,又成为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所长,医院名誉院长,医院永和分院康复科副主任等职。当时体制内难做全科中医,遂离开体制,进入民营诊所,当体制外中医!现任中国国际医学交流中心中医发展论坛副理事长。
从医经验及临床体会
离开体制的发展经历:
我离开体制以后,实际上还是和体制进行合作,首先是跟闸北区卫生医院,也就是今天的医院康复分院。以后,彻底摆脱了体制,进入了国宾系统,通过合作,减少了许多与官员的交际,使自己能空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临床服务。现在国家的整个形势改变了,有可能也会自己办诊所,因为过去的这些麻烦可能现在都会减少,甚至于消除,这大概还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从体制到民营的理由:
正好在#我的中医之路#里没有讲到这里。当时我的职位对我的仕途发展或者科研发展,都应该是很有利的,但是,当时的*策,不能跨科治疗,束缚了中医全科的手脚,所以当时我考虑应该是首先从全科出发,改进自己的医学水平,然后向专科发展。只有离开体制,才能不被束缚住手脚,给自己一个宽松的环境,打好全科的基础,更好滴为病人服务。
面对失败的案例: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他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往往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成功案例往往是鼓励和鞭策自己向前走的动力,而失败的案例通过总结可以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可能。关键在于一个医生自己的心理素质是什么样,如果一个医生尊重患者,把患者比作是自己的老师,能够尊重他,有些地方能够跟他很好的进行交流,那么有很多的失败都可以转为成功的可能,所以说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医学,都是从失败中走向成功的,没有一个说一生中百分之百都是成功的,这是现在的医生往往喜欢只谈成功的、不愿谈失败的,实际上失败和成功都是一个医生应该面对的,我也有过许多失败。但是,往往我把失败不随意放弃,最终获得成功,使自己积累了经验。
医者病气的传染:
有一种说法,秽气相传,认为病人的病气会传给医者,当然有一些疾病,是带有一定的传染性的。所以医生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但是有一些疾病是不具备传染的,正好是巧遇,可能就也会被认为是传染的。所以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使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相信你将来也会从可能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会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医生。
医者练功养生:
我平时有练习功法,那还是16岁的时候学习的。内功养息疗法。主要是以站功和坐功为主。现在大部分在练习坐功。也就是说,坐的时候,臀部稍微沾凳子的边沿,小腿垂直,调整呼吸,静心养神,一般一次30分钟到2小时之间。所以有人经常会看到说蔡医生你怎么又闭着眼睛了?那时候,往往都是我在调息养神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好体魄,很难胜任强烈的工作。
中西结合临床医案:
今天遇到一个病例,是一个免疫性的疾病,叫做“变态反应性血管炎”。在外用中药治疗,疗效不佳,因为好多中医认为红肿热痛就是热的表现,基本上都用了清热解*的药物,所以要懂点西医,了解它是一个免疫性的疾病,人体内部免疫功能发生紊乱,那就需要维和部队出动,那我们中医就有这个特色,可以通过液气养阴清热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所以同样的清热,区别就很大,所以学中医的人,不要随意排斥西医的理论知识,要把西医的知识化为我用。
针灸学习解惑
针法学习:
针灸的针法,从古代至今,书上记载的就有很多种,在刚刚步入到针灸临床中,最好有机会能跟师学习,通过自己的临床体会,不断总结,使自己的针法得到提炼。不然的话,又要提高自己的针法,往往有的时候,会比较盲目。这样的话对临床疗效会带来不利影响。
穴位学习:
学习中医,背书是个基本功,多个穴位首先要了解十二条经的用途,然后再去背这些穴位,它们的用途就比较容易记了。因为它们都有基本的规律,你只要找到每条经上面的穴位的相同治疗点,和不同的治疗点,把它分类后,就很容易记了,所以死背和灵活记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希望对你有参考。
针灸需要背诵的地方:
针灸需要背的东西很多。经络要背,穴位要背,临床应用中的针灸赋要背,要了解天干地支对针灸的作用,要了解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这样有利于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临床得到很大的提高。
初学针灸者建议练习针刺手法:
对于刚刚初学针灸的人来说,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针刺的手法,在临床上,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在目前有很多针灸医生,针刺手法往往都不过关,扎针就像在上鞋底,而在讲坛上却又能夸夸其谈,这对中医针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个初学者,除了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以外,首先,应该注重针刺手法的练习。从练习纸上的扎针技术,到用轮胎来进行针灸的练习,直到用杉木来练习,使自己的指力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在将来临床上发挥更好的作用。我曾经把杉木板练得千疮百孔,把汽车轮胎全都扎穿。
得气和取穴:
针灸得气是有很多的说法,从病人来说,酸胀麻放射感都是属于得气的一种表现,对医生手底下的感觉比较形象的形容如鱼吞勾,有一种往下泄的感觉,这需要医生仔细体会,与针刺的手法有密切关系。和练气关系不大,如果作为一个针灸医生,能够通过练气或打太极拳等一些武术运动增强体质,对提高疗效肯定会有积极作用。因为针灸医生本身就是脑力加体力的工作者,针灸的实验目前用的基本都是西方医学的实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说是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科研与临床的脱节,给针灸的可信度和临床发展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当时我离开针研所,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非针灸医生学习中医:
作为一个中医医师,应该首先是从中医全科发展,针灸推拿是古人的有效治疗手段,很多疾病在治疗上中药所不能及,而可通过针灸或推拿来解决。所以,作为一个中医生,应该是掌握更全面的治疗手段,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只要有中医基础的,通过自己的读书学习以及拜师学艺,应该是可以很快掌握的。目前情况下,好多中医生看到很多疾病束手无策,不是疾病的病种多了,而是自己的方法少了,所以更好的学习提高自己,能有更全面的治疗手段,对提高临床疗效会带来很大好处。
针灸现状:
在国外,不能否认,有很多中国的针灸师,以及西医学习中医的,走出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为了生存,对疗效是非常重视的。在我们国内,针灸作为一个小科,收费低廉,医院里很难有一席之地,在某种意义上,束缚了针灸医师的发展。再加上经济指标的束缚,造成针灸医师大量的门诊,很难专注对病人的针灸治疗,也就影响了疗效。在目前,针灸科研大部分是纸上谈兵,无法直接运用到临床上,也造成了很多人对针灸的误解,认为针灸是花拳绣腿,实际上,很多针灸医生,还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但是,他们因为没有很好的科研项目,造成他们前途发展渺茫,影响了国内针灸的发展。
施针者的用神:
自古以来,对实施针术者,都有严格的要求,要精神灌注,留心手下的感觉。通过不断的锻炼,能够达到得心应手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自己很疲惫了。这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锻炼。所以很欣赏同学你这一点,能够以病人为重,应该向你学习。
针灸的安全性:
如果把人体的解剖学学好的话,应该说针灸没有那么危险,避开主要的大动脉区,和手上的正中神经,应该说大部分是比较安全的。即使针刺风府哑门,只要注意手下的用针深度,都应该说是安全的。在胸背部,进针要注意深浅,四肢部分应该说是很安全的。所以学习针灸可以从自身开始进行训练,应该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进步的。
中医学习指导
方剂学的学习:
学习方剂学,实际上并不是很难,首先要把它分类,比如清热的方子有哪一些,解表的方子有哪一些,化痰的方子有哪一些,化湿的方子有哪一些,补液的方子有哪一些,然后把它归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加以总结。临床上的加减,首先要有中草药上的学习的功底,懂得了处方的加减变化规律,就不难记这些方剂了。千万不能单纯的背一个方名,然后把里边的处方背出来就算完事。这样的话对将来走上临床灵活掌握加减变化是不会带来好处的。
如何学习经典:
我学习经典的开始,实际上是从一些名家点评开始的,逐渐注重条文的背诵,然后通过自己临床筛选经常遇到的一些条文,来指导自己的临床,所以学习经典不是说单纯的从头学到尾,而是通过通读和发现点评中的不同点,来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学习体会。建议可以看一下南京的来菔荟,他里面虽然有好多都不是医学专业毕业的,但是他们的书写的学习体会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这本书可以咨询南京萝卜会。
中医推荐书籍:
这个在中医学院当中,大三是个很关键的年级,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打基础的东西是很多的,建议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恰当的位置上,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将来重点发展在什么地方,然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