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CSCSF常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
TUhjnbcbe - 2021/4/24 15:44:00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 http://www.bflvye.com/

在年11月29日-12月1日举行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第九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CSCSF)上,厦门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常栋教授讲解了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导管消融治疗体会。常栋教授被引进为厦门医院电生理学科带头人不久,对未来电生理的发展以及规划有着自身的见解与期望,为此,《门诊》特在海峡会现场对常栋教授进行了采访。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心血管疾病,其人群发病率约为0.2%。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LVOTG)将HCM分为梗阻性(安静时LVOTG≧30mmHg)、隐匿梗阻性(安静时LVOTG正常,负荷运动时LVOTG≧30mmHg)以及非梗阻性(安静或负荷运动时LVOTG均<30mmHg)三种。

传统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药物治疗、植入永久起搏器、外科心肌切除术、酒精消融。药物治疗包括应用β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迟缓肥厚心肌,但效果欠佳。植入永久起搏器:通过右室心尖植入起搏器,改变心室电激动顺序,进而影响心肌机械收缩顺序,缓解梗阻,但会导致室内和室间及左侧房室收缩不同步。外科心肌切除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但其创伤较大,且可能损伤心脏传导系统。酒精消融术相较于外科手术而言,减少了创伤,两者术后猝死与全因死亡率相似,但冠脉血供与梗阻性心肌不一定完全匹配,可能导致无关心肌心梗,且显著增加心脏传导系统损伤,术后植入起搏器的比例明显增高。同时,由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理过程呈进展性,病程可反复加重,上述治疗也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对梗阻心肌精准定位,指引导管消融肥厚室间隔,且术前通过导管准确标测左侧希蒲系统,最大程度避免导管消融对房室传导系统损伤,安全有效,减少患者创伤,且可重复,已成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的新选择。

厦门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在国内早期开展和推广该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疗效。患者心室流出道梗阻有效缓解,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未来,医院将继续促进该项技术普及,造福于更多患者!

会中采访

《门诊》:今年在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现场,您报告了CT融合技术指导心室乳头肌起源心律失常标测和消融的研究成果,您能否就此进行一定的分享。

常栋教授:CT融合技术指导左室乳头肌起源心律失常标测和消融的具体方法为:在心脏三维系统下重建心脏或血管局部(如左冠脉开口、三尖瓣环或冠状窦口),以此与心脏CT融合,从而获得心脏整体三维CT影像。应用CT内窥镜方法可直观显示心室乳头肌,从而指导导管贴靠,进一步进行激动标测和消融。对于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目前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心内超声直观呈现心室乳头肌,从而指导导管准确标测和消融。但腔内超声在我国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价格较为昂贵,尚未能广泛开展。CT融合技术无需应用导管逐点构建心腔模型,避免了导管机械刺激引起临床无关的室早和室速,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有望成为心室乳头肌起源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新方法。

《门诊》:据了解,您刚入职厦门医院不久,医院电生理组负责人,您对未来的学科建设有着怎样的期待?

常栋教授:有幸来到厦门医院(厦心)工作,感到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厦心是福建省唯一医院,也是心内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团队技术力量雄厚,每年收治大量心律失常患者,手术例数稳居全国前列。未来,我们将继续“拥抱”新技术,与时俱进,以新技术引领学科发展,积极推进绿色电生理、房颤和器质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消融、生理性起搏等先进技术;加强与国内医院及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提升科室学术水平;在此过程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升团队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拓宽技术辐射和服务范围,技术下沉,医院、社区学习与掌握心律失常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高厦门及闽西南的心律失常整体诊治水平!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CSCSF常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