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在CIT大会的基础与药物专场,来自医院的齐向前教授作了题为《再谈高危冠脉痉挛患者的识别和处理》的精彩报告,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高危冠脉痉挛患者的识别和处理。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概念和机制
冠脉痉挛是冠脉紧张度一过性地增加,使血管部分或完全性闭塞,可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和相应症状。其发生率较高(30%-70%),可分为典型心绞痛或非典型心绞痛,也可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律失常或猝死。
其发生机制与神经(心理应激状态、中枢或植物神经调节失衡)和体液(血栓素、前列腺素和五羟色胺等)相关。
病例:
患者,男,60岁,无明确诱因地阵发性胸闷、胸痛2年,持续3-5min自行缓解,荨麻疹发作伴虚脱7次。
荨麻疹病史2-3年,无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查体无特殊,心电图Ⅱ、Ⅲ和AVF导联ST-T改变,常规实验室参数和心脏超声无明显异常。患者与入院后第二天中午晕倒,血压60/0mmHg,心率40次/分,伴全身红疹。
图1发作时心电图
冠脉注射硝酸甘油后,患者症状消失。患者坚持应用抗过敏药物,随访10年,患者目前病情稳定,未再次发生荨麻疹和心脏事件。
图2造影术后心电图
冠脉痉挛的临床类型和高危患者
1.非典型冠脉痉挛
患者有不完全闭塞或侧支循环,持续时间较短,可在任何时间段发作,静息或运动时伴有ST-T异常,或Holter显示ST抬高/压低但无症状,冠脉无异常,激发试验异常。
2.典型冠脉痉挛
严重或持续痉挛不能缓解,可以导致AMI、心律失常或猝死,多在凌晨至上午12:00间发作,可见于过度劳累或精神创伤、大量吸烟、饮酒等。冠脉可合并轻度或中度狭窄。
3.高危型冠脉痉挛
持续(>15-20min)且严重的冠脉痉挛,导致部分或广泛性冠脉完全闭塞而无侧支循环者。一般患者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即刻缓解,临床可合并AMI、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此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
冠脉痉挛的治疗
1.迅速缓解痉挛状态
舌下含服或口腔喷雾硝酸甘油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同时应用静脉硝酸酯类药物或钙拮抗剂。可快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应慎用吗啡或β受体阻滞剂。
2.并发症处理
针对AMI、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等并发症进行处理。
3.稳定期治疗
稳定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复发。在治疗时,可减少患者的诱发因素。钙拮抗剂疗效肯定,患者可联合应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或加用钙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但应注意用药方法和半衰期。另外,冠脉狭窄、心力衰竭和心动过速等对症处理也较为重要。
4.高危患者处理
高危患者治疗时,应强化使用抗痉挛药物,去除诱因。心脏骤停抢救成功者应置入ICD。对于已诱发心梗或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若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且反复发作,则应置入ICD。
总体来讲,冠脉痉挛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其发生率为30%-70%,且部分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10%)。在冠脉痉挛治疗方面,应注重用药规范化和合理性。在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同时应用静脉钙拮抗剂或硝酸酯类药物。患者需长期口服药物预防复发,钙拮抗剂联合硝酸酯类药物可作为首选。推荐猝死高危或心脏骤停幸存者置入ICD。
医脉通-CIT专题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