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器又名电复律机,它是一种应用电击来抢救和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医疗电子设备。具有疗效高、作用快、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部队各级医疗单位。
除颤器工作原理
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称为电击除颤或电复律术。起搏和除颤都是利用外源性的电流来治疗心律失常的,两者均为近代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心脏起搏与心脏除颤复律的区别是:后者电击复律时作用于心脏的是一次瞬时高能脉冲,一般持续时间是4~10ms,电能在40~J(焦耳)内。用于心脏电击除颤的设备称为除颤器,它能完成电击复律,即除颤。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
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因此,目前除心脏手术过程中还有用交流电进行体内除颤(室颤)外,一般都用直流电除颤。
电压变换器是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使电容获得一定的储能。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K动作,使充电电路被切断,由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R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
心脏除颤器除了应有上述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以外,还应有监视装置,以便及时检查除颤的进行和除颤效果。监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心电示波器,在示波器荧光屏上观察除颤器的输出波形,从而进行监视;另一种是如心电图机一样的自动记录仪,把除颤器的输出波形以及心电图自动描记在记录纸上,达到监视目的。当然,有的同时具有上述两种装置,既可以在荧光屏上观察波形,又可以把波形自动描记下来。
有的心脏急救装置由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以及监视仪、自动记录仪一起组合而成,是心脏急救的良好仪器.。
除颤器分类
(一)按是否与R波同步来分
1、非同步型除颤器。这种除颤器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不同步,可用在心室颤动和扑动(因为这时没有振幅足够高、斜率足够大的R波)。
2、同步型除颤器。这种除颤器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同步。一般是利用电子控制电路,用R波控制电流脉冲的发放,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R波的下降支,这样使电击脉冲不会落在易激期,从而避免心室纤颤。可用于除心室颤动和扑动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
(二)按电极板放置的位置来分
1、体内除颤器。这种除颤器是将电极放置在胸内直接接触心肌进行除颤的。早期除颤主要用于开胸心脏手术时直接心肌电击,这种体内除颤器结构简单。现代的体内除颤器是埋藏式的,这与早期体内除颤器不大相同,它除了能够自动除颤以外,还能自动进行心电的监护、心律失常的判断、疗法的选择。
2、体外除颤器。这种除颤器是将电极放在胸外,间接接触心肌除颤。目前临床使用的除颤器大都属于这一类型。
临床应用1、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儿童,使用前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除颤器作为抢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2、电极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
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3、电能的选择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按需要量充电,心室颤动为J~J,非同步复律。室性心动过速为J~J,心房颤动为J~J,心房扑动为80J~J,室上性心动过速J,均为同步复律。
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至床旁,打开电源。
2.暴露病人胸部,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3.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4.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5.选择合适的能量:同步一般70-J,非同步一般-J(成人单相首次J,第2次~J,第3次J;双相J—J—J)。
6.充电: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尖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底部),两电极板之间距离大于10cm;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病床。
7.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下的放电键。(电极板紧贴力度10-12kg)
8.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改变。
9.如果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持续出现,立即重新冲电,重复步骤。
10.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11.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12.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13.记录。
14.终末处理。
注意事项1.及时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
2.导电胶涂抹要均匀,防止皮肤灼伤。
3.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和其他人、物绝缘。
4.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2次2~4J/kg,第3次4J/kg。
5.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进行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电除颤。
6.同适应症步电复律通常遵医嘱选择稍低的起始能量,选择能量前应按下“同步”键。
除颤器的保养1、清洁记录仪打印头
如果打印ECG条带太浅或深浅不一,要将打印头用沾有酒精的棉球清洗,以去除上面残留的纸屑。
2、维护电池
除颤仪可用交流电,也可用电池供电,电池装入除颤仪后,应充电24小时以保证电池达到全容量,平时应将仪器与交流电源相连接逼供内在每次使用后充足电,否则,将降低电池容量与寿命。如果除颤仪在没有交流电源情况下存放超过1个月,首先要将电池充电48小时,然后将其从仪器取出,置于凉爽、干燥的地方,但不宜于零摄氏度以下存放。每6个月对存放的电池充电至少24小时,以确保电池不会在存放期间完全放电。当仪器内电池取出时,就应立即在仪器上标明,此时需要交流电才能工作。
过长时间让电池得不到充电会造成电池永久性损坏。因此至少每6个月要检查1次电池容量,密封的铅-酸新电池最少能提供2.5小时的监护时间,当不能5提供最小的2.5小时监护时间,或电池不能提供10分钟的“电池电压低”警告时间时,需要换此电池。
3、清洁外表面
保持仪器外部无灰尘,彻底地清除掉除颤电极上的异电胶,可用肥皂水、含氯漂白剂等非腐蚀性洗涤剂清洗外表部,清洗时不要让任何液体进入仪器内部,不可用强溶剂如丙酮或丙酮基复合物,显示屏容易碎裂,清洁时要非常小心。不要对监护导联和除颤电极进行蒸气消*或气体熏蒸消*。
运营团队急诊急救大平台1周前
点蓝色字
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称为电击除颤或电复律术。起搏和除颤都是利用外源性的电流来治疗心律失常的,两者均为近代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心脏起搏与心脏除颤复律的区别是:后者电击复律时作用于心脏的是一次瞬时高能脉冲,一般持续时间是4~10ms,电能在40~J(焦耳)内。用于心脏电击除颤的设备称为除颤器,它能完成电击复律,即除颤。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
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因此,目前除心脏手术过程中还有用交流电进行体内除颤(室颤)外,一般都用直流电除颤。
电压变换器是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使电容获得一定的储能。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K动作,使充电电路被切断,由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R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
心脏除颤器除了应有上述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以外,还应有监视装置,以便及时检查除颤的进行和除颤效果。监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心电示波器,在示波器荧光屏上观察除颤器的输出波形,从而进行监视;另一种是如心电图机一样的自动记录仪,把除颤器的输出波形以及心电图自动描记在记录纸上,达到监视目的。当然,有的同时具有上述两种装置,既可以在荧光屏上观察波形,又可以把波形自动描记下来。
有的心脏急救装置由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以及监视仪、自动记录仪一起组合而成,是心脏急救的良好仪器.。
除颤器分类
(一)按是否与R波同步来分
1、非同步型除颤器。这种除颤器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不同步,可用在心室颤动和扑动(因为这时没有振幅足够高、斜率足够大的R波)。
2、同步型除颤器。这种除颤器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同步。一般是利用电子控制电路,用R波控制电流脉冲的发放,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R波的下降支,这样使电击脉冲不会落在易激期,从而避免心室纤颤。可用于除心室颤动和扑动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
(二)按电极板放置的位置来分
1、体内除颤器。这种除颤器是将电极放置在胸内直接接触心肌进行除颤的。早期除颤主要用于开胸心脏手术时直接心肌电击,这种体内除颤器结构简单。现代的体内除颤器是埋藏式的,这与早期体内除颤器不大相同,它除了能够自动除颤以外,还能自动进行心电的监护、心律失常的判断、疗法的选择。
2、体外除颤器。这种除颤器是将电极放在胸外,间接接触心肌除颤。目前临床使用的除颤器大都属于这一类型。
临床应用1、设备
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儿童,使用前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除颤器作为抢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2、电极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
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3、电能的选择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按需要量充电,心室颤动为J~J,非同步复律。室性心动过速为J~J,心房颤动为J~J,心房扑动为80J~J,室上性心动过速J,均为同步复律。
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至床旁,打开电源。
2.暴露病人胸部,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3.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4.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5.选择合适的能量:同步一般70-J,非同步一般-J(成人单相首次J,第2次~J,第3次J;双相J—J—J)。
6.充电: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尖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底部),两电极板之间距离大于10cm;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病床。
7.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下的放电键。(电极板紧贴力度10-12kg)
8.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改变。
9.如果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持续出现,立即重新冲电,重复步骤。
10.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11.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12.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13.记录。
14.终末处理。
注意事项1.及时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
2.导电胶涂抹要均匀,防止皮肤灼伤。
3.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和其他人、物绝缘。
4.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2次2~4J/kg,第3次4J/kg。
5.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进行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电除颤。
6.同适应症步电复律通常遵医嘱选择稍低的起始能量,选择能量前应按下“同步”键。
除颤器的保养1、清洁记录仪打印头
如果打印ECG条带太浅或深浅不一,要将打印头用沾有酒精的棉球清洗,以去除上面残留的纸屑。
2、维护电池
除颤仪可用交流电,也可用电池供电,电池装入除颤仪后,应充电24小时以保证电池达到全容量,平时应将仪器与交流电源相连接逼供内在每次使用后充足电,否则,将降低电池容量与寿命。如果除颤仪在没有交流电源情况下存放超过1个月,首先要将电池充电48小时,然后将其从仪器取出,置于凉爽、干燥的地方,但不宜于零摄氏度以下存放。每6个月对存放的电池充电至少24小时,以确保电池不会在存放期间完全放电。当仪器内电池取出时,就应立即在仪器上标明,此时需要交流电才能工作。
过长时间让电池得不到充电会造成电池永久性损坏。因此至少每6个月要检查1次电池容量,密封的铅-酸新电池最少能提供2.5小时的监护时间,当不能5提供最小的2.5小时监护时间,或电池不能提供10分钟的“电池电压低”警告时间时,需要换此电池。
3、清洁外表面
保持仪器外部无灰尘,彻底地清除掉除颤电极上的异电胶,可用肥皂水、含氯漂白剂等非腐蚀性洗涤剂清洗外表部,清洗时不要让任何液体进入仪器内部,不可用强溶剂如丙酮或丙酮基复合物,显示屏容易碎裂,清洁时要非常小心。不要对监护导联和除颤电极进行蒸气消*或气体熏蒸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