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燕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哮喘的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哮喘的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见表1。
表1哮喘的控制和缓解药物
儿童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首选药物[1]。目前国内有3种可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ICS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BUD)、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丙酸氟替卡松(FP)。布地奈德是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版)》中惟一推荐的雾化IC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本药物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惟一推荐的抗哮喘ICS;是惟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定为妊娠安全分级为B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丙酸氟替卡松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2]。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是任何年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基本治疗药物。作用于气道平滑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首选吸入治疗,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疗效可维持4-6小时,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1]。目前中国已上市的SABA雾化制剂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雾化溶液经吸入后,在数分钟内起效,1.0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4~6h;沙丁胺醇数分钟内起效,1.0~1.5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3~6h[2]。
短效胆碱能M受体拮抗剂(SAMA):是儿童危重哮喘联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确立,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反应不佳的重症者应尽早联合使用。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不良反应少。对于哮喘发作加重者,异丙托溴铵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所产生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优于两者单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及痰多患儿;在哮喘病情转重考虑加用茶碱前,可先合用此两药雾化吸入治疗,以增强支气管扩张作用并维持疗效,但不推荐两者长期联用作为维持[1]。起效时间是15min左右.国内上市的SAMA雾化制剂仅有异丙托溴铵及其与沙丁胺醇的复方制剂[2]。
表2儿童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用法用量
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药物用法用量
表3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注:慢性持续期或临床缓解期:1~3个月后进行评估。如控制不良应考虑升级治疗,如增加雾化吸入药物的起始剂量或加用其他控制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调整剂量后每4~6周应再次评估以指导方案的调整直至达到哮喘控制,并维持每3个月1次评估。
表4儿童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估计等效一日剂量[1]
表5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
注:临床上部分哮喘患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这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治疗参考以上“支气管哮喘”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药物的药学监护
1.不良反应监护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①局部不良反应:常见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声嘶,以及偶因上呼吸道刺激引起咳嗽,建议每次喂药后清水漱口。
②速发或迟发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为面部和口咽部水肿)、呼吸困难或支气管痉挛。
(2)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①常见肌肉震颤,通常表现为手颤,罕见肌肉痉挛;
②偶见头晕、头痛、不安、失眠;
③可见心悸、心动过速,罕见心律失常,需监测心率及心律;
④口、咽刺激感,患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拒绝雾化;
⑤罕见过敏反应(如血管性水肿、皮疹、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如有应及时停药;
⑥大剂量使用可致严重低钾血症,需监测血清钾浓度。
(3)雾化吸入抗胆碱能药物
①头痛;
②咽喉刺激、咳嗽、口干;
③胃肠动力障碍(包括便秘、腹泻和呕吐);
④恶心和头晕;
⑤瞳孔增大、眼压升高等;
⑥偶见过敏反应。
2.注意事项与用药教育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①对生长的影响:长期研究未显示低剂量吸入激素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骨质代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晨起一天一次可以将对生长的抑制作用降到最低。仍建议对接受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儿童定期测量身高。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一般认为,儿童使用推荐的中、低剂量对肾上腺皮质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长期大剂量使用ICS可能对肾上腺皮质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严重者可导致肾上腺皮质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儿童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ICS。
③骨质疏松:在长期使用中低剂量ICS的哮喘儿童中的研究显示,虽然儿童骨代谢率高于成人,其骨质密度随年龄增加的速率与对照组相同,并不增加骨折的发生。
(2)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长期用药可形成耐受性,不仅疗效降低,而且可能使喘息加重。雾化吸入一般剂量无效时,不能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使用次数,反复过量使用可导致支气管痉挛,如有发生应立即停药,更改治疗方案。
(3)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建议使用氧气作为驱动力,氧气流量宜为6-8L/min。婴幼儿哭闹时吸气短促,会影响吸气效果,因此最好在安静状态下吸入。
参考文献:[1]《临床药物治疗学-儿科疾病》(年版)[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处方审核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35):81-87,.[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3(54):-.[4]申昆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36(2):95-.[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6(34):-.[6]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年版)[J].医药导报,,38(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