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锐景创意正版图片库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损害心功能,增加发生血栓性疾病,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房颤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房颤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房颤的治疗策略包括抗凝治疗,率律控制,纠正病因和诱因,目前关于房颤的临床治疗是选择节律控制还是心率控制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房颤的治疗,控制心室率,复律并维持窦率,临床管理中形成2种基本策略:
1.节律控制:评估房颤发病的风险,临床常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索他洛尔或者联合用药,必要时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将房颤转复为稳定节律或维持窦性心律。
年房颤指南中建议,符合下列情况时应尝试节律控制:①年轻的患者;②房颤转复较困难;③存在舒张功能不全;④心动过速性心肌病;⑤房颤首次发作;⑥急性疾病引起的房颤;⑦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房颤导致心功能明显受损。
2.心率控制:对节律控制不耐受、容易复发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医务人员常采用β阻滞剂、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洋地*类药物或联合用药控制房颤心室率,目标心率为静息时80次/min,运动时次/min。
率律控制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最初和最终的治疗目标不同,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并不绝对,房颤节律控制的随访研究AFFIRM,房颤药物干预研究PIAF,持续性房颤心率控制/电转律研究RACE,房颤治疗策略研究STAF,及CRAFF,AF-CHF,HOT-CAFE,J-RHYTH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重要的临床试验显示心率控制策略与节律控制策略在多数情况下,显示不出明显的优劣势,有时还需要心率和节律同时控制,应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而采取最佳策略。AFFIRM研究组分析显示:年龄<65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控制节律更优,而年龄65岁和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节律控制组的死亡病例较心率控制组有增加趋势,选择控制心率有较好的趋势,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心率控制是更合理的选择。RACE研究组指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发作患者,可结合发作时间和症状,首先考虑是否进行心室率控制,发作时间持续或者延长,进行转复。PIAF一项房颤临床研究显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明显优于心率控制,但对于持续性房颤,率和律的控制,无明显差异。
除此之外,有时还需结合患者情况选择药物转律还是射频消融:①对于有诱发因素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诱发因素,首先节律控制或进一步进行射频消融等策略;②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心脏显著扩大的患者,如果心力衰竭治疗有效,可以首先进行心率控制,观察3~6个月,待心力衰竭相对控制,心脏有所缩小,再积极给予导管消融等节律控制的方法;③对心率控制困难的心力衰竭患者或需要维持窦性心律的严重房颤的年轻患者,射频消融可能优于药物治疗。年房颤指南中再次强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是一线治疗,射频消融仍为二线治疗,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的节律控制不断上升。
我们认为,随着房颤检测设备的日益改进、射频消融技术的更加成熟、更优药物的研发等,心率控制是房颤治疗的基础,也是短期的治疗目标。而节律控制的地位也不可动摇,是房颤治疗的长期目标。
部分文字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