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钟先生来自东莞,一个多月前的一场“小感冒”几乎要了他的命。原来,让钟先生病倒的不是简单的感冒,而是“爆发性心肌炎”。由于出现严重的“室速电风暴”,生命体征不稳定,钟先生始终无法脱离ECMO治疗。
转入我院后,由*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牵头开展心血管病MDT,组织心血管内、外科专家进行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最终决定通过射频消融为钟先生中止室速。2月7日,射频消融手术顺利完成,这是我院首次在ECMO辅助下为危重患者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手术。
手术团队合影
小小感冒为何这么“要命”?原来是爆发性心肌炎!据钟先生回忆,1个多月前他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同时出现了心慌、气促,医院按感冒治疗后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在不断加重。钟先生睡觉时气喘厉害,不能平卧,并逐渐出现腹胀、恶心、呕吐。
为求进一步诊治,家人带着钟医院就诊。医院的检查结果让家人大吃一惊,钟先生得了“爆发性心肌炎”!当地的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左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仅为35%(正常55%-70%),也就是说钟先生的心脏功能显著下降,仅达到正常时的一半左右。
急剧进展的心力衰竭使得钟先生不得不接受气管插管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但药物的抗心衰治疗仍然无法维持血氧和血压的稳定,严重的心衰以及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又导致肾功能衰竭。为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当地医生启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
在ECMO的辅助治疗下,钟先生的心脏功能逐渐恢复,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并撤除了IABP及ECMO。但不幸的事接踵而至,钟先生出现了爆发性心肌炎的严重并发症“室速电风暴”。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循环的稳定,医院为钟先生安装了ICD,并用药物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急需再次启用ECMO治疗。
Carto三维标测下心脏激动模型显示,钟先生心脏因为病*损伤导致的异常放电部位(红色区域),导致致命性室速
治疗陷入两难困境,心血管多学科专家联手“破局”复杂棘手的病情已经超出医院的诊治能力,这时当地医生找到了我院心胸外科郑俊猛教授团队会诊。作为全国最早开展ECMO技术的专家之一,郑俊猛教授在ECMO置管以及维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郑教授立即安排团队的医生为其安装ECMO置管,在ECMO的体外生命支持治疗下,钟先生转到我院进一步治疗。
心胸外科郑俊猛教授团队为钟先生放置ECMO治疗入院复查心脏彩超显示,钟先生心脏功能较前改善,但在多种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情况下,每日仍反复有室速电风暴发作,严重影响生命体征的稳定。生命体征不稳定,无法脱离ECMO治疗,而长期的ECMO治疗及相关并发症,使得他的病情更加复杂。
多学科会诊(MDT)成为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利器。逸仙心血管病MDT是由我院*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牵头,心血管内、外科主导的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为我院许多心血管病疑难病例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MDT专家组成员查看病例资料后提出:钟先生的心脏功能有所恢复,但室速电风暴的发作引起低血压,ICD反复电击治疗,导致钟先生无法撤除ECMO,而他已经出现ECMO相关并发症,需要尽早处理室速电风暴,为撤除ECMO创造条件。目前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二是射频消融;三是进行心脏移植。
ECMO辅助下射频消融,为患者中止室速开辟“生机”王景峰教授介绍,钟先生经过多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调整,效果欠佳。持续的室速发作,已经危及钟先生的生命安全,不宜继续单纯调整药物治疗。心脏移植可以彻底解决电风暴问题,但目前钟先生心脏功能尚可,而且后续的抗排斥治疗可能增加他重症感染的几率,心脏移植作为备选方案。
“成功的射频消融可以中止室速,为钟先生撤除ECMO创造条件。虽然目前钟先生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内环境紊乱需要血液透析,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风险极高,但值得尝试。”王景峰教授指出,术中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极其重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过激烈的讨论,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ECMO辅助下射频消融为目前最佳方案。
在王景峰教授牵头下,2月7日,由心血管心律失常专科主任谢双伦教授主刀,为钟先生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术中谢双伦教授凭借丰富临床经验,迅速行左室流出道及间隔部建模,精准标测左室中间隔来源室性心动过速并进行消融。
谢双伦教授主刀为钟先生实施射频消融手术
在整个手术过程,郑俊猛教授团队体外生命支持小组提供的ECMO技术支持全程维持钟先生循环稳定,为手术的顺利保驾护航。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在心血管内、外科共同努力下,射频消融手术获得成功。
钟先生术后转入ICU继续治疗
据了解,这是我院首次在ECMO辅助下为危重患者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手术。该案例的成功,不仅展现王景峰教授领导下心血管中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强大临床诊断能力,也体现郑俊猛教授领导下生命支持中心ECMO技术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延续生命的能力。ECMO循环辅助下开展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技术,可让更多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得到更好更安全治疗,这也是我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ECMO技术的新应用。
专家简介王景峰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首届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我院*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等。
郑俊猛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我院心胸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脏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多中心医疗协作联盟轮值副主席,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部第一批认证的心脏移植医师。擅长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应用,心肺移植手术和其他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见体外循环下手术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
谢双伦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我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专科主任。擅长各种心律失常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中山大学逸仙优秀医学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目前已经主持7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了论文3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收录文章有16篇,中华、中国系列核心期刊20多篇。曾获得高校科学技术科学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一项等。
我院心血管MDT及团队介绍我院是全国第一家对于疑难心血管病采用多学科会诊(MDT)医院。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院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小儿心血管内科、放射科、超声心动图室等共同组建会诊团队,为心血管疑难危重症病例进行定期会诊,提供精准的多学科解决方案。这种多学科会诊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并在年正式命名为逸仙心血管病MDT。
MDT团队代表专家包括:心血管内科专家王景峰教授、周淑娴教授、聂如琼教授,心血管外科专家杨艳旗教授、郑俊猛教授、华平教授,放射科专家沈君教授、李国照教授,心脏彩超专家杨莉教授、韦育林副教授,小儿心血管内科专家覃立君教授等。
责编:*睿、刘昕晨
初审:张阳审核:林伟吟审核发布:欧阳霞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