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无疑是中国超马圈的“至暗时刻”——在*河石林百公里越野马拉松中,包括超马圈领*人物梁晶、残运会冠**关*在内的21名选手遇难。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马拉松赛事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很多人悲痛难抑。
越痛,越要痛定思痛。
这起悲剧,让大家对马拉松这一极限运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并带给社会更多思考——我们跑得再远,也别忘了“安全是最终终点”。
这次发生在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让“失温”成了一个新的热词。
众所周知?,人类是?恒温动物?,能在?环境温度改变时?很好地?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无论在?炎炎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你?的?体温?都?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同?的阈值?区间之??内?,大约??为:
36.5–37.5°C??人体体温能够维持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主要是大脑的功劳。
那么,大脑是如何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对抗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呢?
早在19、20世纪,人们就认识大脑中的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但是由于其位于大脑深处,人们以前很难对这些脑区进行精准的操作,最重要的实验证据是一些脑区损毁的实验。
简单来说,就是将电极(electrode)插入特定脑区,然后通入较强的电流(如3~5毫安,持续5秒)(1,2),将特定的脑区损毁后,观察实验动物的体温变化和对冷热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
后来,人们还通过大脑局部给药的方法,研究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毫无疑问,传统的一些操作方法简单粗暴,由于人们对大部分脑区的功能尚无全面的认识,直接损毁会对实验动物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现代神经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利用光遗传技术精准激活下丘脑的神经元,直接观察实验小鼠体温的变化;还可以利用光纤记录法等,将小鼠置于“冷室”或者“热板”上,在小鼠自由活动的状态下记录下丘脑神经元的活性。
这些实验,明确证实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核心作用。
下丘脑又是如何调节我们的体温的呢?
下丘脑?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分工十分?明确——前部?负责?散热,后部负责御寒。
当你身处于炎热的环境中,或进行剧烈运动导致体温逐渐升高时,皮肤与脏器中的温度感受器就会向下丘脑的前部发送体温升高的神经信号。
而下丘脑前部接收到的温度一旦高于设定值,就会立刻向身体反馈命令,促使皮肤表层的血管扩张,让血液更快速地将体内的热量传递到皮肤表面散发出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的皮肤和血管就是一套纯天然?的?水冷散热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下丘脑前部只负责?让?血管?扩张?,不会??让血管??收缩?,这?会导致????你?的血液?始终?处于?高速?循环?状态?,所以?,必须?有?另一个?器官?来?抑制?它?,以免?你?都?已经?把?自己给?冻死?了?还在?不断?散热?。
而?抑制?下丘脑前部?的?器官?就是?下丘脑?的?后部?。?当?温度感受器??向?下丘脑?发送?出?体温?低于?正常值?的信号?时?,下丘脑?后部同样??会?首先?命令?血管?收缩?,减缓?血液?流量?。
但?这只能?减缓?散热?,?无法让散热?停止?,所以仅仅?让??血管?收缩??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在?热量?损失到?一定?程度时?:
及时?补充???热量?才行?但?热量?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它?只能由?其他能量?转化?而来?,这些?能量?主要就?来自于?我们的饮食?。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以?新陈代谢?的?方式?转化为?热量?,正常情况下?这种?代谢?速度是均衡?的?,且?不足以?在?寒冷?的?环境中?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热量?,于是?当?你的?体温?持续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下丘脑?后部?会?通过?一个非常?特别的?方式?来?紧急增加你的??代谢?速度,那就是?——
是的?,我们?之所以?在?寒冷?时?……emmm……或者?某些?不可描述?的?情况下?会?打冷颤?,就是?由于?下丘脑?后部?接收到了?身体?热量过量?流失??的?警报?,然后向?骨骼肌??发送出“来?,给爷??抖?一个?”?的?指令?,让?骨骼肌?主动?收缩?一下?从而?瞬间?提升?代谢?速度,产生?大量??的?热?量?来进行?补充?。
然而?,食物?转化?为?热量?的?过程?毕竟?是缓慢的?,你就算?把自己?抖?成了?一根震动棒?,热量?补充的?速度?仍然?是???相当有限的?,因而?人类?的御寒?能力?是?很弱?的?。
说到?这里?,你也应该想到?了?,当??我们把?自己?置于?温度?极低?的?极端环境中?时?,?尽管身体可以?不停地??打?颤来?调节体温?,然而?体内热量?的补充?速度?仍然?达不到?热量?散发?的?速度?。
假如?只是?短时间?处于?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倒也不会出现?什么?危险?,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身体???的核心区?体温流失,于是?出现?失温?的?症状?。
其实严格来说,当你出现剧烈的冷颤时,就已经是轻度失温的体现了。如果你被冻得嘴皮发紫,双手僵硬,不停地打冷颤,说明你身体的核心区体温?已经开始流失,并降低到了36~35℃。
当然,这种?轻度?失温?只会?让你难受?,?还不会?危及到?你的?生命?,但?也?意味着?你的温度调节?系统?已经?很难?维持?你的?体温了?,?继续发展下去,核心区的?体温?可能会?不断流失?从而?导致?症状?加剧?,你应该尽快脱离当前的环境,或者想办法取暖以增加体温??。
如果实在想不到办法,我可以教你一个——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非要跟寒冷?死扛到底??,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你可能很快就会体验到??中度?失温?的?酸爽?了?。
当你的?核心区?体温?下降到?35~33.88℃时?,你?的?意识?就?逐渐?模糊了?,双手也?开始?变得?难以?控制?,同时?可能?伴随着?说胡话?、行为混乱?、下盘?不稳?等?异常?表现?。
这时?的你还?会?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吗??
事实上?此时的你??也许?已经?很?难?靠?自己的能力??脱险?了?,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救助?,核心区?体温?继续?下降,低到?33.88~30℃时?,你的整个?皮肤?都会?开始?逐渐?发紫?,思维变得?异常?迟钝?,连?正常?行走?都?很难做到了?,因为?你?已经?进入?重度?失温?的?阶段?了?。
这个时候的你,?离?“凉凉?”也就不远了?。
一旦核心区体温下降到30℃以下,你全身都会开始变得僵硬,且彻底丧失意识,出现昏迷或半昏迷状态,脉搏与呼吸频率变慢,最后由于心脏及呼吸衰竭,被死神无情地夺走生命。
因此,在身处极端寒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尽可能保证自己的体温处于正常水平,尤其是已经感到严重不适时,必须立刻想办法脱离险境,万万不能做一个跟大自然逞强的二愣子。
这一悲剧也给普罗大众提了醒,“极限运动”是马拉松的原色,跑马拉松的健康风险不容低估:人在跑马拉松过程中,体内激素会突然升高,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很可能诱发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若超过人体耐受程度,就有可能导致猝死。
不止如此,过度的运动和不科学的训练往往会给膝关节等器官造成伤害。有些马拉松比赛,受伤比例相当高,如年3月的清远马拉松比赛,2万参赛者里就有1.2万人受伤。
除了生理性的原因,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急救援的重要性。越野马拉松一般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举办,这类地方本身在医疗、应急救援基础方面就相比大城市更差,且受地理条件限制,应急救援难度也非一般的城市马拉松赛所能够比拟。
像此次事故发生后,救援队伍必须徒步进行,这就明显影响到了救援效率。而加之偏远地方的专业意识、风险意识相对不足,也同样容易放大赛事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再比如,在已有多名选手因天气变化出现“不适”反应甚至倒下后,赛事组委会并没有及时叫停比赛。
此外,可提供御寒保暖的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比赛必带的强制装备,而是作为建议装备写进赛事手册。
另有幸存者提到,用GPS定位,发出求救后两个多小时都没有等到救援……这些细节,无疑暴露了赛事主办方对于活动风险的低估,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此次事故对个人也极具警示意义。比如,有不少跑者认为自己能跑马拉松,就自然可以跑越野马拉松,这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因为比赛场地不同,后者对于跑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得多,若在缺乏科学的专业评估之下贸然跟风参与,不啻为“以身试险”。
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不宜把手段当目的。现实中,有些人被“跑步是种修行”“跑马拉松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式箴言感召着,却忽略了自身条件是否符合这一极限运动的要求。若是被神圣化自我赋义牵引着“Nocan也要up”、盲目地冲上去,很可能事与愿违。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马拉松等极限运动。过硬的身体条件与完备的防护措施,是起码的“入场券”。
没有哪项运动、哪场比赛,该成为“绝命之旅”。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