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战场”上的守望相助
——记内蒙古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少数民族医护人员
“守望相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内蒙古伸出援手,与湖北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书写了两地人民守望相助的传世佳话。
疫情就是命令!1月28日,由内蒙古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湖北。
当日,47名队员抵达钟祥市,37名队员抵达京山市,29名队员抵达沙洋县,20名队员抵达荆门市,6名队员抵达屈家岭管理区,迅速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医疗救治主战场。此后,内蒙古连续选派12批次医疗队员和疾控人员驰援湖北!
在赴湖北“作战”的名内蒙古勇士中,有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队员余名,他们与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一道,在新冠肺炎病*肆虐的湖北大地,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战争。
不见硝烟,却有生死。荆楚“战场”上,草原上的萨日朗,格外芬芳。
一个也不许倒下
初期的战斗,进行得无比艰难。知己,却不知彼。
医院。内蒙古医疗队钟祥小组,承担着配合救治名患者的任务。
医院的医生王彦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组长。她是蒙古族姑娘,年出生,今年是本命年。她有着一副古道热肠,性格火辣,行事果断。
王彦和几名队友的合影。
然而,在钟祥市面临的困难,超出了王彦和队友们的想象:语言沟通障碍,气候湿冷,饮食不习惯。医院,当时不但没有传染病房所标配的清洁区、缓冲区、感染区,也没有配置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针对疫情的医治流程也不完善。简陋的条件,这意味着感染会随时发生。
医院必须改造!医治流程必须完善!
在王彦医疗小组的建议下,传染病房迅速改造完毕,医治流程更加合理,医护人员迅速进入角色。然而,不到一个星期,新情况出现:医疗物资告急!生活物资告急!
王彦一方面向自治区卫健委紧急汇报情况,一方面鼓励队员们发扬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主力*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紧急响应,物资迅速得到补给。医护人员们人心安定,斗志越发昂扬。
王彦的神经仍然紧绷着。她时刻关心着队友的健康,时医院的“战友”:要加强防护,绝对不许有一个人倒下!
共同的使命,让钟祥医疗小组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在病区,他们互相提醒正确穿脱防护服;在医院办公室,他们共同研讨制定治疗方案……
在这里,地区界限被跨越,融为一体;民族概念被打破,勠力同心。
谢谢你,蒙古族女孩儿
“抗疫”战场上,出现了这样暖心的一幕。
2月18日,医院2病区41床的患者出院了。出院前,这位60多岁的患医院护士航海尔汉,见面就用普通话说:“谢谢你,内蒙古女孩!”
她是航海尔汉的第一个患者。第一次见到她,41床就鼓励她说:“小姑娘,你好有胆量哦!这里蛮危险呢!家里知道哇?从内蒙古到湖北好远的哦……真的感谢你们啊!”
航海尔汉赶紧说:“阿姨,应该的,请您一定要有信心,您一定会好起来的,疫情一定会过去的!”做完治疗,41床鼓励她说,姑娘,别害怕,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感染了。患者的关心,让航海尔汉十分感动,但是她不敢流泪,怕泪水会打湿护目镜。这一刻,她想,这些患者如此的善良,自己一定要为他们做好服务。
航海尔汉了解到,41床一家全部感染了新型冠状肺炎病*,连1岁多的孙子也未能幸免。自从确诊,这家人还没有见过面。航海尔汉心疼极了,每天一做完治疗,就和41床聊天,安慰她,鼓励她,给她讲草原上的故事。每次给她送饭时,航海尔汉都会“哄”她说:“阿姨,医院专门给你准备的营养餐,是消灭病*的,不许剩哦”。“虽然看不到这个蒙古族女孩的脸,但是我相信她一定很漂亮,而且她的声音特别好听。”41床总是这样给新来的患者介绍航海尔汉。
学武汉方言的蒙古族小伙儿
“战斗”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心理疏导。
杭盖,蒙古族小伙子,是内蒙古支援湖北第二医疗队名队员中的一员,医院。来到武汉,他最不习惯的就是语言,因为平时讲蒙古语,汉语普通话发音不是特别标准,在跟当地患者交流时,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蒙古族小伙儿杭盖和患者进行交流。
医院时,好多患者看到他的防护服上写着“杭盖”两个字,都好奇地说:“这个姓蛮少的,么得(没有)见过。”他就跟他们解释说,这是蒙古族名字,杭不是姓,听得患者满头雾水。有的患者很有兴趣地问:“你们住的是蒙古包吗?每天骑马吗?牛奶就当水一样喝吧?内蒙古好远的,你们赶过来帮助我们,介是(真是)太谢谢你们喽!”还有的患者问他“克(在)哪里住?条子(身体)这么瘦,能不能扛得住?”
有的患者身体不舒服,会叫他,说他有点发搔(发烧),克瘦(咳嗽),不虚服(不舒服),陡子痛(肚子痛)。这些方言,常常把这个蒙古族大汉急出了一身汗。
为了能够交流,他主动找患者当语言老师,渐渐地听懂了一些方言。现在,结合手势,他已经能够和患者实现有效沟通。
这种看似笨拙的沟通,常常会给病房压抑的气氛带来一份轻松,起到了舒缓心理压力的作用,也让患者感受到了内蒙古白衣天使的细心、耐心和关心。
“那格布-9小香囊”的疗效
来自鄂尔多斯的蒙古族护士朝乐门图雅,医院工作。
2月18日,她收到了单位寄来的生活物品和一些蒙药,蒙药里放着“那格布-9小香囊。”她自然知道这个小香囊所代表的意义,无比小心地随身收藏,每次进入病房都会带在身上。
有一天,一名患者烦躁不安,无法控制情绪,怎么安抚都不听。朝乐门图雅为了安慰他,把蒙药小香囊拿出来,送给了他,并告诉他说:“这是蒙医抵抗病*保佑平安的药,送给你吧,祝你平安。”患者的情绪逐渐安静下来,问她:“把香囊给我了,你怎么办?”她说:“没关系,只要你好了,比什么都强!”这名男子汉哭了,哽咽着说:“你这是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谢谢你!有你们守护着,我们一定会听话,一定会坚强起来,一定会好起来!”
朝乐门图雅的一名患者病情加重,必须要转院。医院大门口。患者握住她的手说:“谢谢你的照顾,我如果还能活着,一定要好好感谢你。”听到这话,她再也控制不住泪水,说:“大哥,相信我,你一定能治好。”望着救护车远去,朝乐门图雅在心里默默地祈求上苍,保佑她的患者好起来。
圣洁哈达传递草原的祝福
冲锋在前,担当使命。在内蒙古医疗队员的心里,队友就是战友,病人就是亲人。
医院,内蒙古的医护人员为他们的当地队友——湖北医护人员献上圣洁的哈达,送去内蒙古的牛肉干和奶食品,也把内蒙古人民对武汉人民的深情厚意传递到所负责病房的每一位患者。
蒙古族护士为湖北省医护人员敬献哈达。
医院,医院的蒙古族医护人员教患者说蒙古语,给他们讲内蒙古的故事,邀请他们身体康复后到大草原做客。很多被蒙古族医护人员服务过的患者,都会说“赛白努”,还会用蒙古语说“切勒麦(加油)!”
医院,内蒙古医疗队的巴根那和队员们,与当地医护人员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保护。当地的医生、护士们都说,他们喜欢内蒙古,喜欢内蒙古的“战友”,通过这次疫情,也更加了解了内蒙古人民的善良、豁达和奋斗精神。
医院,“蒙古族医生”这个称呼已经成了患者朋友的代名词,他们感恩内蒙古的大力援助,感谢每一位内蒙古医疗队员的无私帮助。
内蒙古医疗队蒙古族队员把当地医护人员的名字翻译成蒙古文,写在防护服上。
在内蒙古医护人员奋战的荆楚“战场”上,湖北患者说得最多的话,是感谢内蒙古。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抗疫”结束后与内蒙古医护人员“真容相见”!
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