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最早的时候,岩茶还没有加入“拼配”这个玩法。
那时,做茶的出发点还比较单纯,以纯料为主。
一种茶,一种味。
矮脚乌龙、水仙、铁罗汉、半天妖、石乳、玉麒麟……
将每种茶的品种风味做出来,让水仙有兰花香,铁罗汉有当归药香,矮脚乌龙有蜜桃香,就能拿到合格分。
但现在,情况就不同了。
当下这个时代,个性化标签才是最值钱的概念。
喝茶口味多元化的今天,大家早已经不再满足于,一款岩茶只做出基础风味的1.0阶段。
因为那样略显无趣,没有挑战性。
从近几年岩茶风味变迁史不难看出,将单一品种玩出新花样,才是时髦。
像岩茶界的网红品种——肉桂,从蜜桃香到大桂皮,每年都在引领新潮流。
而拼配大红袍,在拥有“拼配”这门尚方宝剑后,风味更是变化无穷。
通过拼配的手段,将不同种类的岩茶有序搭配在一块,组合出无限香气、滋味、韵致的可能。
说起“拼配大红袍”,很多茶客对它抱有复杂的情感态度。
而许多新茶友,更是一头雾水地好奇:好端端的大红袍,为什么偏要走上“拼配”这条路?!
分析起来,有这4点原因。
《2》
第一,母树大红袍绝版了。
拼配大红袍与母树大红袍,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
尤其是年母树大红袍正式停采后,为了复原大红袍的风采,武夷山的茶人通过“拼配”的方式,不断尝试与调整,市面上的拼配大红袍,由此遍地开花。
位于九龙窠崖壁上的6株母树大红袍,是武夷风景区的游客必经打卡点。
这里打岔一下话题,聊聊母树大红袍的二三事。
母树大红袍当真是古籍记载的“大红袍”吗?非也。
受战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大红袍的族群逐渐凋零。当年有人不愿看到大红袍的湮没,于是找到了几株外形与大红袍相似的茶树,种在九龙窠崖壁上。
据传,第一株被人称为大红袍的茶树,就发源自九龙窠。九龙窠在岩茶江湖里,有着大红袍祖庭之称。
后来,大约到了建国后,大家又再次想起武夷岩茶,想起大红袍。于是又从别的地方,移植来茶树,与旧有的茶树一起,组成了“六株母树大红袍”这个岩茶界天团。
据老茶人回忆,当年将这6株茶树上的茶青鲜叶一同采下,按岩茶加工工艺,制作出来的产品就称为“母树大红袍”。
但据后世的“滴血验亲”式科学考证,溯源起来发现那6株母树,压根不是同一品种。其中包括北斗、奇丹、雀舌等。
这一下就非常尴尬了。究竟谁才是古籍传说里的“大红袍”?这显然已成了未解难题。
不过从侧面可以看出,当年的“母树大红袍”已经具备“拼配”雏形。(用料并非单一品种)
自年,母树大红袍正式退出岩茶江湖后,拼配大红袍作为继任者正式在茶圈冉冉升起。
《3》
第二,北斗、奇丹等品种,未能全部继承“大红袍”衣钵
北斗与奇丹,它们都曾有“纯种大红袍”之称。
原因是这两个品种与景区里的母树大红袍,存在亲属血缘关系。是通过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培育出来的大红袍直系后代。
除此之外,后续通过杂交等技术手段,大红袍还有紫红袍、小红袍等后代。
不过,就市场影响力而言,北斗与奇丹显然是众多大红袍后代里的佼佼者。
但是,它们的树形与风味特点,与古籍资料记载的“大红袍”,有不少出入。
现如今的岩茶圈,更多人愿意将北斗与奇丹,看作独立的岩茶品种。
换言之,北斗与奇丹,它们究竟是不是“纯种大红袍”?谁才是真正的大红袍东宫太子,目前业内仍有争议。
何况了解过景区那6株母树大红袍的真实来历后,真正的大红袍尚且是未解难题。
更遑论,所谓的“纯种大红袍”一说呢?
将这段复杂的关系,逐一分清。不难看出,大红袍的继承者们,未能全部继承“大红袍”这三字的沉甸甸光环。
所以,拼配大红袍的存在,自有它的重要意义!
《4》
第三,大红袍是岩茶里名气最大的一类茶,需要“继承者”
在岩茶江湖里,大红袍拥有诸多美谈。
传说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状元归来感恩,为茶树身披红袍。
而在近代,大红袍曾留下“半壁江山”的外交美谈。
年尼克松访华,当时送给尼克松的国礼里有四两大红袍。当时,中方翻译在向美国人介绍这些礼物,尼克松露出不解的神情,既然是这么好的茶叶,为什么只送给他一点点?
当时周总理上前,解释到大红袍的来历。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一年也就只产八两。这四两茶,可谓是“半壁江山”啊。
再然后,“大红袍”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不夸张地说,论及传播力,“大红袍”是岩茶界的王牌。
外面不知道有岩茶,而只知道有大红袍存在的人,比比皆是。
大红袍作为岩茶界的一块丰碑,为武夷岩茶的扬名,作出过重要贡献。
如今在广义层面上,大红袍作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所有的岩茶都可以称为“大红袍”。
考虑到大红袍的影响力,“大红袍”这三个字,需要有继承者。
一来,是满足广大茶客,想喝到一泡带有岩骨花香、活甘清香风味的大红袍需求。
二来,是继续延续大红袍的高名气。
由此,拼配大红袍应运而生。
这既算继承了“大红袍”的衣钵与光环,又进一步为岩茶发展做贡献。
不然,“大红袍”这三个字会被归入故纸堆,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