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熵,到底是什么你不会还以为熵是混乱程度吧
TUhjnbcbe - 2023/9/4 21:19:00
治疗皮肤病北京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理解了上面这句话,你就理解了熵。

我没有开玩笑,熵有着非常通俗的解释,但绝不是混乱程度,因为“混乱”这个词的定义本身就很混乱,对于理解“熵”没有任何帮助。

熵,真正严谨且通俗的理解是:不确定度。

从一张图开始

你能编出多少种对话?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就是“熵”的精髓。

编出的故事越多,图片真正表达的意思就越不确定,“熵”就越大(这其实就是“信息熵”)。

在物理学中,可以说:

开局一个宏观状态,微观状态全靠编。

宏观状态,就是物体的温度、密度、压强、……这些参数。

微观状态,就是组成物体的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速度。

编出的微观状态越多,宏观状态真正对应的微观状态就越不确定,熵就越大。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一头雾水,请往下看。

玻尔兹曼的熵

提到“熵”这个词,大部分人想到的应该都是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熵,只增不减)。

熵增,总是和不可逆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演示熵增现象的典型例子就是气体的扩散:

容器两边的气体分布越均匀,熵就越大。

均匀分布,这是宏观状态,那么对应的微观状态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不知道。

注意,必须知道组成气体的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速度,才算是知道微观状态。这个条件实在太变态,导致我们不可能知道任何确切的微观状态。

不过,我们对于微观状态也不是完全不了解。

对于一个宏观状态,虽然我们不知道它具体对应的微观状态,但我们可以分析它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

还是看气体的扩散,为了简化问题,我们考虑只有4个气体分子的情况:

进一步简化问题,我们只考虑这4个气体分子的位置,并且只考虑两种位置:容器的左半边、容器的右半边。

那么,从宏观上看,打开挡板后,一共可能有5种状态:

上面的5种状态都是宏观状态,只考虑了容器左右两边的分子数。

如果考虑微观状态,就要给每一个分子编号,具体指出每一个分子究竟在容器的左半边还是右半边。

不同的宏观状态,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的个数也不一样。

熵,真的表示混乱程度?你确定吗?

首发

-08-:06

·

认知皆模型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理解了上面这句话,你就理解了熵。

我没有开玩笑,熵有着非常通俗的解释,但绝不是混乱程度,因为“混乱”这个词的定义本身就很混乱,对于理解“熵”没有任何帮助。

熵,真正严谨且通俗的理解是:不确定度。

从一张图开始

你能编出多少种对话?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就是“熵”的精髓。

编出的故事越多,图片真正表达的意思就越不确定,“熵”就越大(这其实就是“信息熵”)。

在物理学中,可以说:

开局一个宏观状态,微观状态全靠编。

宏观状态,就是物体的温度、密度、压强、……这些参数。

微观状态,就是组成物体的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速度。

编出的微观状态越多,宏观状态真正对应的微观状态就越不确定,熵就越大。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一头雾水,请往下看。

玻尔兹曼的熵

提到“熵”这个词,大部分人想到的应该都是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熵,只增不减)。

熵增,总是和不可逆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演示熵增现象的典型例子就是气体的扩散:

容器两边的气体分布越均匀,熵就越大。

均匀分布,这是宏观状态,那么对应的微观状态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不知道。

注意,必须知道组成气体的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速度,才算是知道微观状态。这个条件实在太变态,导致我们不可能知道任何确切的微观状态。

不过,我们对于微观状态也不是完全不了解。

对于一个宏观状态,虽然我们不知道它具体对应的微观状态,但我们可以分析它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

还是看气体的扩散,为了简化问题,我们考虑只有4个气体分子的情况:

进一步简化问题,我们只考虑这4个气体分子的位置,并且只考虑两种位置:容器的左半边、容器的右半边。

那么,从宏观上看,打开挡板后,一共可能有5种状态:

上面的5种状态都是宏观状态,只考虑了容器左右两边的分子数。

如果考虑微观状态,就要给每一个分子编号,具体指出每一个分子究竟在容器的左半边还是右半边。

不同的宏观状态,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的个数也不一样。

可以发现,容器左右两边各有2个气体分子的时候,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最多。

大家也可以考虑总共有6个气体分子、8个气体分子、……、n个气体分子的情况,最终的结果都是:

容器左右两边的分子数越均匀,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就越多。

物理学认为每一个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都相同,所以对于宏观状态来说,容器左右两边的分子数越均匀,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气体的扩散,只是让最可能出现的宏观状态出现(这也是对熵增定律的一个解释)。

一个宏观状态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的个数,就是这个宏观状态的微观状态数,也可以称为配容数。

由此,玻尔兹曼(L.E.Boltzmann)给出了微观层面的熵的定义:

宏观层面的熵,由克劳修斯(R.J.E.Clausius)给出定义,就是热量除以温度(热量与温度之商)。

汉字“熵”也由此被创造。

需要注意,微观状态数是对一个具体宏观状态而言的。确定了宏观状态,才能谈论微观状态数。

正是因为我们对宏观物体的微观状态知之甚少,才有了“熵”这个概念,用来衡量我们对微观状态的不确定度。

爱因斯坦也是由此认为:熵增(一切不可逆的现象,包括时间)只是由于人类的无知而产生的错觉。

很多教材以及科普作品都把熵和“混乱”、“无序”联系在一起。由于“混乱”、“无序”本身就是很主观的词汇,所以我不建议大家把熵理解成“混乱”、“无序”。

“不确定度”、“可能性”,这些词汇才能真正反映熵的意义。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L.E.Boltzmann)

吉布斯的熵

我们在上文借助气体扩散的现象,用微观状态数理解了熵。

但是上文的理解方法过于简化,对于一个气体分子,我们只考虑了它的位置,并且只考虑了它的位置在容器左边或右边。

这种简化实在太过分了,严重偏离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础:经典力学。

其实,微观状态数这个概念本身就严重偏离了经典力学,这也是玻尔兹曼对熵的定义的“硬伤”。

我们需要梳理一下经典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的关系。

宏观物体由大量原子或分子组成,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是大量原子或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热力学研究的是这些统计规律的宏观表现,原子或分子运动遵循的底层原理是经典力学(暂且不考虑量子力学)。

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示意图:

经典力学是统计物理学的基础,统计物理学是热力学的基础。

以下内容可能较为硬核,请酌情跳过部分内容。

为什么宏观物体的微观状态是每一个原子(分子)的位置和速度?

因为这是经典力学的要求,我们可以看一看经典力学的基本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从数学的视角来看,牛顿第二定律是二阶常微分方程,想要求出特解(一条具体的运动轨迹),就要知道两个初始条件:

初始位置。

初始速度(初始位置的一阶导数)。

如果我们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可以认为初始条件就是初始状态。

所以,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和初始状态唯一地确定了一条运动轨迹。

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共性”。

初始状态是物体运动的“个性”。

所以,如果我们想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只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描述原子或分子的运动状态,也需要描述位置和速度。大量原子(分子)的位置和速度,共同组成了宏观物体的微观状态。

经典力学是连续的物理,不管是位置还是速度,都能连续取值。

比如一个分子的速度可能是0.9km/s、0.99km/s、0.km/s、0.9km/s、……

这就导致微观状态数可以(且一定)无穷多,任意一个宏观状态可以对应无穷多个微观状态!

此时,如果还套用玻尔兹曼对熵的定义,就会发现:每一个宏观状态的熵都是无穷大!

这还了得?

为了消除无穷大的熵,我们需要使用吉布斯(J.W.Gibbs)对熵的定义。和玻尔兹曼的熵相比,吉布斯的熵把微观状态数换成了相空间的体积。

至于什么是相空间?

这和经典力学的一种形式(哈密顿力学)有关,经典力学有种等价的形式:

牛顿力学

拉格朗日力学

哈密顿力学

在哈密顿力学中,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位置和动量描述,而不是位置和速度。动量和速度的关系很简单,速度乘以质量,就是动量。

用动量取代速度的原因,很复杂,在这里不便解释。

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用速度来理解相空间,只需把动量理解成:按特定比例放大的速度。

我们可以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二维空间。此时,对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二维空间,平面坐标系的两个坐标轴的单位都是距离单位。

类似的,我们还可以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二维相空间。此时,平面坐标系的两个坐标轴的单位分别是距离单位、动量单位。

二维相空间(示意图)

在三维空间,一个物体可以向三个方向运动,所以它的相空间是六维相空间(三个空间维度、三个动量维度)。

相空间中的一个点,就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和动量)。

如果要描述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六维相空间中的两个点,也可以用十二维相空间(可以分解成两个六维相空间)中的一个点。

在统计物理学中,会使用十二维相空间,只用相空间中的一个点,描述所有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此类推,如果要描述n个物体(原子或分子)的运动状态,就要用2n维相空间中的一个点。

十二维相空间(示意图)

所以,一个微观状态(每个原子或分子的位置和动量),就对应着相空间中的一个点。

一个宏观状态可能对应的微观状态,就对应着相空间中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里面包含着无穷多个点,这相当于无穷多个微观状态。

这个区域的“体积”(简称为“相空间的体积”),就相当于微观状态数。

从玻尔兹曼的熵,到吉布斯的熵。

相当于从“古典概型”到“几何概型”。

一个宏观状态对应的相空间的体积越大,微观状态就越不确定,熵就越大。

使用相空间,就把经典力学和热力学紧密联系起来,让统计物理学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

对于熵,我们依然可以把它理解成“微观状态的不确定度”。相空间的体积,只是为了处理无穷多的微观状态。

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J.W.Gibbs)

熵增?熵减?

熵增定律,真的正确吗?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熵越大。气体的熵最大,液体的熵次之,固体的熵最小。

气体分子的运动很剧烈,微观状态自然很难确定。固体分子只能在某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微观状态就比较确定。

如果固体达到绝对零度,固体分子就完全静止,可以唯一地确定微观状态,此时的熵就是零(当然,绝对零度不可达,任何物体的熵都不会是零)。

由此,就会就有一些让人纠结的现象,让人分不清熵增和熵减。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密封的瓶子里有一些热水,把它放到远离任何星球的太空中,那么这个瓶子和里面的热水就是一个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

按照熵增定律,这个孤立系统的熵应该增加。

需要注意,熵最大的状态,就是热平衡的状态。

但是,如果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你会发现热水应该降温,变成冷水,然后再结冰。这样看来,热水的熵应该在减小。

至于装热水的瓶子,在热平衡的状态下,它的温度应该和里面的水一致,也会变冷,熵应该也在减小。

说好的熵增去哪儿了?

如果只看瓶子和里面的水,熵确实在减小。

但这并不违反熵增定律,因为只看瓶子和里面的水,根本就不是孤立系统,当然可能出现熵减现象。

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分:光(电磁波)。

只要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一直在向外辐射电磁波。瓶子和里面的水也一样,它们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和外界有能量交换,所以不是孤立系统。

把向外辐射电磁波也考虑进来,才是孤立系统,严格满足熵增定律。

没错,电磁波也有熵,详细内容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论太阳对人类的恩赐,能量不是关键,关键是熵,阳光的熵

回到瓶子和水的场景,我们会发现,熵增是由电磁波实现的。至于我们习以为常的物体,反倒在熵减。

这才是熵增的真正模式:一部分熵增,一部分熵减,总体看来还是熵增。并且熵增通常是由电磁波实现。

此时不得不提经常有人问的一个问题:

既然由熵增定律,生命如何诞生?

现在,有了熵增真正模式的心理准备,再看生命的诞生,大家是不是觉得理所应当?

本文原创作者为:认知皆模型。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任何个人与机构不得转载此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熵,到底是什么你不会还以为熵是混乱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