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分报、三分考”。
24日,我省高考出分。许多考生和家长旋即从“高考焦虑”转入另一个战场——“报考焦虑”。苦学12年终于熬过高考,到了报考这最后一“哆嗦”,家长都不想耽误孩子的“终身大事”,前仆后继把金钱投入到各类高报机构中去。
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需求量的“井喷”催生了高报咨询新业态。在我市50余家高报机构中,高调充斥着“绝密大数据分析软件”、“高校内部信息保过”、“低分高报”等论调,家长们从线上到线下赶了一个又一个“场子”、听了五花八门各类讲座,掏钱掏到手软。
事实上,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为“蓝海”的行业,目前尚无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这片“蓝海”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自由“游泳”。
1
有的感觉上当,有的心甘情愿“割肉”
李琳的女儿是我市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三毕业生。就在高考出分前几天,她被通知在某宾馆有一场讲座专门为高三毕业班的家长和同学讲解报考知识,自愿参加。
正对报考一头雾水的李琳非常高兴。但令李琳失望的是,进行讲解的并不是学校老师而是一家机构的“专家”。“专家”讲的内容多是介绍报志愿的流程和各分数对应的热门院校。“早知道是机构来宣讲我就不听了,这些信息我早已基本掌握了”,李琳说。
最后,李琳还和其他家长一样花元购买了“专家”推销的“报考数据大全”软件。“回家一看,其实就是市面儿上都能买到的报考指南的整合”,李琳说。还有家长当场就加了“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