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追寻见血封喉
TUhjnbcbe - 2024/2/18 8:27:0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罗劲松

在广西绿意盎然的乡野间,偶尔会遇见这样一种树,它的名字让人一听便心生畏惧——“见血封喉”!

在许多人心目中,以含有*素闻名的“见血封喉”是植物中的强者。然而,在我与“见血封喉”相见相识的过程中,这种“*树”并未伤害过别的物种。相反,它们总是在被别的物种伤害后轰然倒下……

第一次与“见血封喉”相遇,已经是10多年前的往事了。当时,身为都市报记者的我前往合浦县山口镇永安村,探访那座明代遗存至今的著名古建筑——四牌楼。

距离海面不过一里地的四牌楼,建成于明成化五年(年)。到清代,因阁楼上供奉观音大士,当地人又称之为大士阁。大士阁是一座双亭重叠相连的穿斗式抬梁结构楼阁,占地面积宽达平方米。阁楼以36根格木圆柱分四列支撑底座,以72条格木横梁连贯柱顶。一眼望去,木柱林立,重檐飞翘,典雅、沉稳中透着别致与灵动。

在距离县城20余公里的僻静海滩边,怎么会立着如此宏伟的一座古楼阁呢?

查阅史料可知,永安早在宋代便因临海贸易而繁盛。到明代洪武年间,为抵御倭寇等海盗侵袭,朝廷在此建立卫所,常驻“*船”“旗兵”,“分上、下班出海巡哨”。明万历三十六年(年),当地守*曾与来犯倭寇血战于钦州龙门港一带。

如今,战火的硝烟早已消逝无踪。放眼宁静的永安,除了庄重、古朴的大士阁,已经很难再找到当年那座*事重镇的痕迹了。当我站在大士阁台阶上大发感慨时,在阁楼中闲坐的村民老*也心生同感,他手指不远处一棵大树说:“村子里年岁和大士阁一样久远的,怕是只剩下那棵老树了。”

顺着老*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棵老树傲然挺立在低矮的老屋边。心生好奇的我随老*来到老树下,只见斑驳的树干十分粗壮,须五个成人方能合抱。鱿鱼须一般密集的树根深深扎入泥土,稳稳地支撑着30余米高的树身。树梢上,虬劲的枝干扭曲着向四面伸展,气势与造型颇似一位身披铠甲、手握兵器、威风八面的将*。

细看钉在树干上的“古树保护标志牌”,顿时吓了一跳——“见血封喉”,又名箭*木!眼前这棵树龄已达余年的古树,竟然是早有耳闻的大名鼎鼎的“*树”!

看我吃惊的神色,老*轻松笑道:“虽然传说‘见血封喉’*性很大,但村子里大人、小孩都不怕它,也没发生过什么中*事件。不过,听老一辈说当年永安城的守*曾经用它的汁液来浸泡刀箭,对付倭寇。”

随后上网查阅有关“见血封喉”的资料,印证了老*的说法。在我国,“见血封喉”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等地。海南和云南的原住民,历史上都曾有过将“见血封喉”汁液涂在箭头上射猎野兽的故事。在东南亚,东印度群岛原住民年与入侵英*交战时,使用涂有“见血封喉”汁液的*箭杀敌,令英*为之胆寒。

遥想当年,生活在广西乡野的民众苦于官兵、匪寇欺压,定然也曾经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敌人吧!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调任邕州知州的侯仁宝,外出巡游时看到“州中右江长*药树,人常采摘出售”,心生忧患,于是“上奏朝廷,诏令尽伐”。到了清代,听闻“见血封喉”强烈*性的雍正皇帝也曾忧心忡忡令广西巡抚“著人密行访问此树,必令认明形状,尽行砍挖,无留遗迹”。

“见血封喉”的汁液何以具有如此令人恐惧的杀伤力?

据报道,相关研究专家曾经从“见血封喉”汁液和种子中分离出强心苷、*酮类等30多种化合物。强心苷进入人体会快速引发心律失常,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导致心室颤动和停跳,致死率极高。

然而,*性往往是一柄双刃剑。“见血封喉”致死的汁液又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是加强心肌收缩、治疗充血性心衰的重要药物原料。据说,海南、云南等地的原住民还曾经利用“见血封喉”厚实、富含柔韧纤维的树皮制作褥垫、衣服,既轻柔、保暖又富于弹性。

披着种种神奇色彩,在永安村挺立了余年的这棵“见血封喉”,经媒体、网络宣传很快便与大士阁一起成为“网红”,是各地游客到合浦寻幽访古的重要目标。

年年底,正当我计划再次前往永安村寻幽访古时,北海新闻界朋友却遗憾地告知:永安那棵“见血封喉”已然枯死。从朋友传来的照片中,我看到——虽然树体已经枯干、开裂,这棵名声远扬的“见血封喉”却依然以一种挺拔的姿态立在原地,似乎与大士阁有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愫……

永安“见血封喉”的枯死,让我瞬间联想到南宁近郊一棵“见血封喉”此前遭遇的类似命运——

年6月底,在南宁市江西镇木村坡挺立了多年的一棵“见血封喉”濒危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引发众多读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追寻见血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