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惹人心烦的不只是寒冷的天气,还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小如咳嗽、感冒,在家养养、吃点药;感觉头晕、血压高,就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点液;倘若感到呼吸不畅、胸口疼,医院问诊检查、要求住院……据不完全统计,近段时间,医院的就诊量有所增加,很多疾病都显现出明显的季节特点。医学专家呼吁,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寒保暖、科学保健,警惕冬季高发病的发生。
徐报融媒记者王任飞见习记者王慧
咳嗽半个月没见好,竟是双肺发生感染
专家提示:呼吸系统疾病勿轻视,防寒保暖最重要
一旦碰上降温,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儿童就特别容易中招。正因如此,冬季里,持续咳嗽、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的人明显增多,病号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这不,因为咳嗽半个月迟迟不见好、78岁的周大爷(化名)在老伴儿的催促下,医院呼吸科就诊。周大爷介绍,除了有点高血压、心律失常外,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平日里吃得香睡得好。半个月前,他感觉有点头晕、没力气,偶尔还咳嗽两声,估计可能是有点感冒,就喝了几天的感冒冲剂。然而服药后,其头晕乏力和咳嗽的症状依旧存在。“总觉得精神不济,也吃不下东西,走路没劲,晃晃悠悠的,这才想着来看医生。”在门诊,周大爷一五一十地向翟芳芝主任说明情况。
详细了解周大爷的病史后,翟芳芝对其做了体格检查,她发现老人的血压有些偏低,心跳很快。在拿到化验结果后,翟芳芝告诉周大爷,“你以为的小感冒其实是个‘大问题’。”原来,周大爷的双肺已经出现了感染性病变,最终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这个结果让周大爷老两口大吃一惊,周大爷更是一脸疑惑:“我不就是有一点咳嗽、打喷嚏、没精神吗?怎么就是肺部感染,还要住院了呢?”对此,翟芳芝解释说:“因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质较差、肺功能减退、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差。到了冬季,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呼吸道极易发生感染。最初的表现是感冒、咳嗽、咳痰,但患者普遍自我感觉没那么明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将会进一步加重。”
听了这话,周大爷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的轻视才让疾病有机可乘。于是他立刻通知子女为他办理住院手续,以便自己尽早接受治疗。
翟芳芝称,近期有很多前来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大多是因冷空气刺激,导致了上呼吸道感染。“一些患者就像周大爷一样,由于自己的不重视,令病情逐渐加重,有的最终发展成慢阻肺等疾病。还有一些本身就存在糖尿病、脑梗死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肺部防御机制较差,轻微的病*侵袭都会引起肺部感染。”
冬季想要避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翟芳芝建议要做到三点:
一是合理膳食,防寒保暖。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身体足够的能量供应,并且少量多次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受凉常常是诱发疾病的首要因素,因此,大家一定要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注意足部的保暖。”翟芳芝说。
二是注意休息,加强锻炼。据了解,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释放工作压力,才能够保证机体免疫力,因此要避免熬夜。同时,建议大家坚持户外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以此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是少聚集,多通风。翟芳芝称:“外出时尽量少去人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要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这样即使接触到病原微生物,通过正常的免疫都有可能被清除掉。”
36岁男子突发心梗,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因
专家提示:要想避免血管意外,自我健康管理要加强
进入冬季,突如其来的不光是冷空气,还有各种心脑血管方面的急症。一周前,36岁的李先生(化名)就因突发心梗而入院治疗。
据了解,李先生作为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业务多、压力大,这几年来酒场不断、烟也不离手,还经常熬夜。每次家人劝他多注意休息,少抽烟、少熬夜,他总是以“我年轻、底子好”来搪塞。今年立冬后的一天,李先生早上起来就感觉心前区疼痛,持续了半个小时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是整个人萎靡不振。家人赶紧医院。检查发现,李先生血压超高,且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造影显示,他的前降支血管堵塞90%,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已全部闭塞,血流即将中断,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必须入院治疗。”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刁*这样告诉家属。经过紧急抢救,李先生脱离了危险,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身体状况逐步好转。
李先生年纪不大,平时还自诩身体不错,为什么会突然心梗?对于这个问题,刁*给出了解释。他指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是当下中青年人的生活常态,这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他们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会破坏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那么,其患冠心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10倍。”
刁*说,冬季气温下降,血管在冷空气的刺激下急剧收缩,血管的狭窄程度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血压上升,由此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冬季寒冷,人们活动量减少,会导致血流不通畅;饮水量不足,会使血黏度增高,也会引起血管的堵塞,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刁*说:“首先要排除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患者,冬季应遵照医嘱,适当调节降压药剂量,实现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同时要提高治疗的依存性,持续用药,不可间断。另外,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经常吸烟、熬夜人群,也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做好药物干预。”
其次是适当早起,适量锻炼。专家提醒说,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早晨醒来后,不能马上起床,需先平卧3分钟、然后静坐3分钟后,再起身走动;不可在早晨5到6点进行晨练,因为这个时候是气温最低的时刻,极易引发血管收缩。
最后是要做好保暖,避免寒气入侵。“身体受寒会引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因此,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措施,根据气温增减衣物。”刁*说。
冬季保暖不当,小心引发皮肤病
专家提示:取暖时控制好温度时长,瘙痒症患者不要勤洗澡
皮肤是保护机体的第一道屏障,脆弱而娇嫩,天气变化等因素均可导致皮肤受损。医院皮肤科了解到,秋冬季节寒冷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逐渐下降,皮脂腺和汗腺分泌也在减少,因此,冬季也就成为了各种皮肤疾病的高发季节。
30岁的胡女士(化名)是市一院皮肤科的门诊病人,她的情况有点特殊———双手背部一片红斑,摸上去有些疼痛,三四天消不下去。据她说,因为怕冷,她买了个热水袋暖手,每天午休时就抱着睡会,没想到一觉醒来,手背就成了这个样子。涂了些芦荟膏,也没有丝毫作用,于是她想到向医生求助。
“你这个就是低温烫伤。”该院皮肤科主任赵建斌介绍说,低温烫伤是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在年轻患者中并不少见。
“现在大家习惯用暖水袋、暖宝宝来取暖,方便又保暖。但是可别小看它们,稍有不注意就会被烫伤。这是因为热源本身温度不高,初期疼痛程度较轻,低温烫伤难以引起人们注意;尤其是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皮肤对痛温觉的敏感性较低,更易发生低温烫伤而不自知,导致处理不及时而进展成溃疡的情况。”
专家说,电暖器、“小太阳”等取暖设备也有可能造成皮肤损伤。有的人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结果腿部两侧长出大片“蜘蛛网”样的红斑,伴有灼热感,很是“恐怖”。其实,这叫“火激红斑”。“所以要提醒大家的是,取暖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长,如皮肤出现持续红斑、疼痛,甚至出现水疱时,需要立即脱离热源,及时就医处理。”赵建斌说。
除了取暖不当导致的皮肤问题,皮肤科门诊最近看得较多的要数瘙痒症。赵建斌说,很多中老年人一到冬季就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的瘙痒,同时伴有明显的抓痕、脱屑,甚至出现血痂,这种病症是由天气寒冷引起,一般,夜晚表现得比较明显。
针对瘙痒症患者,专家建议,冬季洗澡次数不能过勤,一周保证两次即可,而且尽量不要使用碱性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洗完澡之后应及时涂抹上温和不刺激的润肤产品,这样才能够缓解皮肤瘙痒症。同时,尽量穿纯棉的衣物,少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患处会越抓越痒,所以建议患者一定要管住手,不要挠抓,也不要随意使用激素类止痒药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