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1,1
心电图分析:
图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II导联红色标记点)波,频率约/min,房室传导比例2-4:1,R-R间期不规则,平均心室率81/min。
心电图诊断:
1,心房扑动。
图2
图2.1
心电图分析:
图2: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异常"P波(红色标记点),不是典型锯齿状,频率约/min,房室传导比例2:1,R-R间期规则,平均心室率/min,高度提示心房扑动。
因为多个导联有ST-T改变,对判断"异常"P波带来很大干扰。我们可以选择ST-T正常的导联,如avL,所以判断房扑,并不是一定选择II、V1导联。哪个导联便于诊断,我们就看哪个。
房扑的房室传导比例为1:1或2:1时,诊断难度会很大,很容易误诊。虽然下传比例固定时RR间距规则,但是也会有轻微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寻找隐藏的“F"波,有重要价值。
动态观察在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作用很大。如果心室率变慢,房室下传比例就会变大,长RR间期对寻找“F"很有帮助。
心电图诊断:
1,心房扑动,
2,ST-T改变。
相关知识点:
一、心房扑动(AF)
是介于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快速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F波频率~bpm,通常其间无等电位线。F波通常按一定比例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时,R-R间期匀齐,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R-R间期不规则。
心房扑动比房性心动过速少见,与心房颤动比较,两者的发生率1:15-20,心电图是诊断心房扑动首选和主要技术,Holter检出率为2.3%。多数心房扑动持续时间短暂,仅有数秒钟至数小时,部分心房扑动持续存在或转变为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时QRS波时间一般不增宽。
心房扑动如伴1:1房室传导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应及时处理。
如果F波的大小和间距有差异,且频率次/分,称不纯性心房扑动或称非典型心房扑动。
二、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作者陈腾飞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